熊雄,1892年生于江西宜丰,其父为前清举人,家境富足,家中设有“培兰书室”,专门延请塾师教习儿女读书练武。熊雄秉性忠厚,老成持重,有较深的古文、武术功底,1907年入瑞州府中学堂学习,1911年武昌起义波及南昌,时刚入江西新军的熊雄,参与了南昌的光复军事活动,并成为学生军的领导之一。1913年李烈钧在江西参与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事败李逃亡日本,熊亦追随并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又随李烈钧归国参加护国护法运动,曾任程潜湘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但多年军阀混战的戎马生涯,使忧国忧民的熊雄倍感茫然,决定弃甲赴欧求学,寻求救国真理,1919年抵法国圣日耳曼中学学习,此时熊氏已是一个年已27岁的“大龄青年”了。在法期间,熊雄结识了一些具有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风云人物赵世炎、李立三、蔡和森等人,思想迅速左转,于1922年由赵介绍加入中共。1922年被送往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熊雄主要学习的是军事训练。1925年熊雄奉调回国,到黄埔军校任职,曾任该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是中共在军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且一直负责该校的政治、宣传、组织工作,坚决贯彻积极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政策,遭到蒋介石等的嫉恨。1927年4月15日,主持广东政局的李济深亦发动反共事变,与钱大钧、朱家骅、方鼎英等密谋解决黄埔军校中中共及左派人士。由于熊雄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广泛的影响,广东当局被迫“礼送”熊雄出国留学,并派汽艇护送去香港,但该船行至江心,竟因“机件失灵停下检修”,被一直监视的李济深部中山舰秘密被捕。5月17日,熊雄终被秘密杀害,时年35岁。
陈延年,是中共“大家长”陈独秀的长子,为陈独秀与原配高晓岚所生。延年自幼即因其父长期参与反清活动即饱受流离之苦,青年时与弟乔年被父亲接到上海念书,亦是刻苦自励,自立上进,自创前程,这是与陈独秀的教育后代思想密切相关的,即自幼就要培养孩子的勤勉、自立、吃苦耐劳精神。延年、乔年两兄弟也没辜负乃父的希望。1919年下半年,到勤工俭学运动席卷开风气之先的中国内地城市时,在父亲支持下,亦由吴稚晖介绍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于求学”。
吴稚晖,又名敬恒,江苏武进人,是孙中山同盟会的重要骨干,与陈独秀关系较密,亦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与河北李石曾(晚清重臣李经羲之子)同为留欧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此时任里昂中法大学校长,后来吴、李均变为蒋介石的重要谋士,国民党内顽固反共的官僚政客。陈氏兄弟此际正是无政府主义的狂热信徒,深得吴稚晖的信任和器重。
二陈在法国巴黎大学附设的阿里雍斯学校一边学习、一边打工过程中,开始仍积极参与留学生中的无政府主义派的活动,到1921年蔡和森等领导的留学生抗议法政府的运动中迅速转向,成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并参与青年团的创建工作,终于与父亲共同走上了一条道路。1923年初,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旅欧支部选送12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中就有二陈兄弟。关于二陈兄弟的音容笑貌,与二人过从甚密的郑超麟回忆说:
陈延年和陈乔年两兄弟,外表丝毫不像兄弟。1927年,吴稚晖演说大骂陈独秀及他的两个儿子,其中有几句话道:“他的儿子陈延年,还有一个陈什么年,他父子三人,我相信,凡见过他们的都一定说,像他们这样的尊容再丑也没有了。他们就是穿一件漂亮的纺绸长纱,人家也要说他们是小偷。”这是胡说。陈独秀并不丑,没有见过他的人,可以看看《实庵自传》单行本封面上他的照片(亚东图书馆出版)。有一个女同志曾说他的眼睛是特别可爱的。乔年是个美男子,不仅是我们12个人(指袁庆云、高风、熊雄、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佘立亚、王凌汉、陈九鼎、王圭、王若飞、郑超麟,是在1923年3月与郑同行自巴黎赴莫斯科的同志——引者)中最美的,而且是我所见的莫斯科中国同学中最美的,连顾影自怜的李鹤龄也比他不上。他身体强壮,皮肤很白,两颊同苹果一般好。他的哥哥则与他相反,不很健康,肚皮比常人大,两条腿比常人细,皮肤黑而粗,浓眉毛,斜眼,近视,有时候你以为他在看你,其实他看的是你旁边的人,动作缓慢,表面上有点萎靡不振的样子。到莫斯科后袁庆云给他一个绰号:“腐败”。但他并没有吴稚晖所形容的那种丑相。总之,我们12个人中还有比他更丑的哩!这两兄弟,除了相貌以外还有其他方面不同。延年爱说话,爱讲故事,关于辛亥革命前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家庭的故事。几个人会聚一起时,总能听到他的低音。乔年则一声不响。开会时不说话,多人闲谈时也不说话,只有同王若飞闹着玩时才有说有笑的,后来渐渐练习也能克服腼腆而在会场中演说了,而且说得相当好,虽然不及他的哥哥。这两兄弟感情很好。两人一起脱离家庭,不仅脱离他们的旧官僚家庭,而且脱离他们的父亲。他们的父亲已经是有名的家庭叛徒了。那几年全国正在宣传他主张“万恶孝为首”,宣传他组织“讨父团”。1921年陈炯明问陈独秀关于传说的组织“讨父团”事情。陈独秀回答说:“我的儿子有资格组织这个团体,我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他的儿子虽未曾组织“讨父团”,但未出国前对于父亲的态度,正不减于父亲对于嗣祖父的态度。这是政治思想的冲突。父亲是民主主义者,儿子是无政府主义者。后来父亲在中国前进到共产主义,儿子在法国也退回到共产主义来,于是父亲间的隔阂就完全消失了。乔年完全跟着延年走。延年在法国的转变,在无政府主义者中发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南洋群岛和美洲的无政府主义者。
这两兄弟是清教徒。吃得坏,穿得坏,绝口不谈女人。延年死时还是童男子。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上卷),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76~177页。)
次年,陈延年受中共中央指示,急调回国,补充中共干部的急需,到广东任中共广东区委秘书兼组织部长,协助周恩来处理区委日常工作,后直到1927年3月,陈延年还曾担任两年的广东区委书记之职。在大革命时期,广东是全国政治最活跃的省份,广东区委亦是中共最重要的分部机关之一,陈延年处于如此重要的政治地位,表明他在中共党内的分量。陈延年在对待国共关系上,力主强硬政策,坚决反对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和其父领导的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方针,曾屡屡发生激烈争执,并明确表示,“我和老头子(指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是共产党员,我坚决反对妥协退让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清共,中共亦紧急策划,加快决策的调整和中共中央领导的变更。
陈延年被任命为中共江浙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等要职,处于白色恐怖的中心区域的上海,领导反蒋革命运动。6月26日下午3时,因省委交通员被捕叛变,陈延年和省委组织部长郭伯和、省委秘书长韩步先一同被捕。在狱中陈化名陈友生,自称为受雇于人的茶房,为敌轻信,狱外党组织以重金800元救赎,获得狱方同意。但是节外生枝,先是韩步先叛变,供出陈友生真实身份。同时,陈独秀至交汪孟邹获悉延年被捕后,告诉独秀密友、国民党学者名流胡适请求说情。胡即将此情转告时为国民党最高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座上宾的吴稚晖,请吴帮忙营救。但吴立即翻脸,电告蒋介石与主持上海清共的杨虎,纵容杨虎下毒手刑杀。吴并在上海《申报》上发表题为《铲除共党巨憝》的公开信,不顾交情,终使中共中央狱外的营救计划完全失败。7月4日,刚被捕9天的陈延年被乱刀砍死,年仅29岁。
陈乔年,系陈独秀与高君曼之次子,陈延年胞弟,1902年生于安庆。延年、乔年少小时期感情极深,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1925年留学回国才分开。两人年少均生活十分艰难,父亲在外奔波革命,生活不定,极少能照顾家里,陈家也开始败落。1917年父亲赴京出任北大文科学长,二兄弟留在上海独立生活,并先后考入复旦大学学习法语。在校期间,兄延年是一个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崇拜者,弟亦深受影响,1921年两人同赴法勤工俭学。次年加入法国共产党,经中共中央同意,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又随兄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春应中共中央决定回国到北京参与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工作,任组织部长,随即调往北方区委组织部长。陈在北方工作具有效率,热情大胆,朝气蓬勃,曾在1926年“三一八”请愿运动中被段祺瑞政府军警砍伤。1927年4月底,陈乔年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委,任组织部副部长,代理离鄂回湘的李维汉部长事务,对父亲右倾错误有严肃的批评,八七会议后,调任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协助好友罗亦农等领导湖北的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是年秋随中央机关迁到上海,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8年2月16日主持召开各区组织部长联席会议时由于叛徒唐瑞麟告密而被捕。江苏省委机关及主要负责人几乎一网打尽。6月6日在龙华刑场遇难,年仅26岁。同时遇难的还有省委常委郑复他、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许白昊。
陈独秀两个爱子均遭国民党政府杀害,可谓不共戴天之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