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中共选择了毛泽东全文阅读 > 第22章 国共合作初期的中共领袖(5)

第22章 国共合作初期的中共领袖(5)


  自此,刘改名亦宇,被安排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政治经济学,一度担任苏联专家翻译;后调入人民出版社任编译,在肃托运动中受到批判,曾患精神分裂症,在“文革”中被关押22年至1978年,曾在少年犯管教所看管果树,1978年出狱,此时,刘已76岁。1986年底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1987年8月5日晨在北师大校门口被公共汽车撞死,年85岁。死后被作为局级干部骨灰放入八宝山烈士公墓最下一层。刘氏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后死去的一位。

  夏曦,字蔓伯,化名劳侠,湖南益阳人,1901年生。家庭出身为贫寒的乡村塾师,1917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比毛泽东低三届。1919年在湖南五四学运和驱逐张敬尧的民众运动中为积极分子,加入毛泽东等策划、领导的新民学会,并遭政府当局通缉,1920年加入湖南俄罗斯研究会,是其重要成员。10月加入毛泽东筹建的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其首批成员。1921年10月加入毛泽东回湘组建的中共湖南支部,是湖南第一批党员。1922年1月由毛泽东指派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同行湖南代表还有任弼时、罗亦农、王光辉、贺恕、欧阳笛渔、刘一华等人。

  夏曦是湖南青年团重要领导者之一,亦是湖南学运的主要组织者,曾任湖南学联干事部主任一年,在三湘青年中有一定威信。1923年由林伯渠介绍加入国民党,与刘少奇一同被国民党本部总务部派任为湖南筹备处负责人,协助毛泽东从事发展国民党的工作。他是国民党湖南一大执委,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委,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为湖南国共合作中的著名人物。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这是夏第一次进入中共中央。旋即回湘继李维汉任湖南省委书记,在处理马日事变等紧急变乱时,省委临事慌张,枪未响先行离开,致使湖南组织遭到惨痛失败,受到党内的一致指责。

  1927年底,在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夏曦被中共中央指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加入王明、博古为首的宗派集团,是其骨干分子之一,1931年3月作为王明中央的忠实追随者和信任者被派往洪湖苏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随后改称湘鄂西省委任书记。在此期间,顽固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是各路红军中肃反最严重的地区,错捕错杀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战士几近两万人。

  1934年11月,二方面军长征后,因中央代表任弼时到来担任红军总政委职务,夏曦的错误被纠正,所任职务全被撤销,1935年被降职任命为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2月28日在贵州毕节涉水过河时被水冲走遇难,时年35岁。

  邓中夏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领袖,1894年生于湖南宜章,原名康,又名仲澥,字安石。父亲乃清末举人,曾任省参议员、县长等职,是一个官绅之家,家境富有。

  1914年,20岁的邓中夏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学系,是北大知名的青年精英。1920年,参加李大钊发起的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北方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随之受李委派,到京来长辛店等地开展工人运动,取得重要成果。由于原名仲澥不便于工人辨认、书写,便取谐音“仲夏”改名。随后参与领导了长辛店车辆厂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上海工人总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相继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总顾问和党团书记等要职。

  大革命失败后,接任陈延年担任江苏省委书记职。参加完六大后,被指被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1930年8月,化装成教书先生,来到洪湖,出任湘鄂西苏区特委书记和红二军团政治委员职,是中共中央内部较早进入割据区域的中央委员。

  邓中夏在湘鄂西苏区,忠实执行李立三冒进路线,罢免了根据地与红军创始人周逸群职务,并下命令二、五两军攻打长沙,热衷攻打大城市,受到红二军官兵的抵制。即至王明中央上台后,邓中夏被作为“立三路线”的代理人受到批判,被撤销各种职务,由夏曦取代。

  1932年回到上海,邓任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被捕,9月在雨花台被害,年39岁。

  林育南,这位后来在中共历史上著名的林彪(林育蓉)同宗同乡的堂兄,生于湖北省黄州回龙镇林家大湾一个比较富裕的农商之家,时为1898年12月25日。林家还有一位著名人物林育英(张浩),这就是党内知名的“林家三兄弟”。

  林育南少年从师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的父亲李卓侯,16岁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当时武汉激进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是恽代英,他于1917年创办的互助社会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林育南积极参加,并成为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到五四运动波及武昌时,恽、林成为武汉学运的主要领导者,林育南还是武汉学联的负责人之一。

  五四学运告一段落后,林育南又与恽代英等筹建利群书社,探索共同生活的平民公社道路,即同一时期风行全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新村主义”、“自治主义”。1920年入北京医专学校学医,与同乡同学刘仁静一起,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抛弃了无政府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影响。

  次年7月正是中共一大召开的时候,林育南和恽代英、李书渠、林育英等创办定存社,以仿效苏俄“布尔什维克”式的组织,“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阶级争斗,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并加入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的组织工作,领导了粤汉铁路和汉口租界人力车工人罢工的胜利,成为武汉较有影响的工人运动领袖。

  1922年秋,林育南担任刚成立的武汉工团联合会的秘书主任,总理一切会务,该会包括汉阳钢铁厂、人力车夫、扬子机器厂等20多个著名工会。

  1923年早期工运史上著名的事件“二七惨案”发生,林育南和张国焘、项英、施洋、李求实、李立三、李汉俊、许白昊是当时武汉地区主要的领导人。“二七惨案”发生后,林育南到广州出席中共三大和青年团二大,随即又被派回武汉,从事该地区的国共合作工作。在大革命高潮时期、北伐军攻克武汉三镇时,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湖北省工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他还有刘少奇、李立三、许白昊、项英等工人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林育南继续担任总工会领导工作,一度担任全国苏维埃中央准备委员会秘书长。

  在李立三错误达到顶峰时期,林与林育英、罗章龙、何孟雄、张昆弟等工会系统干部甚为不满,与李立三中央争论十分激烈,但遭到李立三等的压制、打击,何孟雄并受到撤销工作处分。1931年专门针对李立三中央(李已下台)和归国的瞿秋白中央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本来同遭李立三中央打击的王明、博古一派却在米夫支持下,与同其进行尖锐争论的何孟雄、罗章龙等江苏省委和全总、海总、铁总、纺总等工会系统的中央委员展开组织斗争、何、罗、林等会后再开会宣布成立“第二省委”、“第二中央”,但却在1931年1月17日,30多位反对王明中央的骨干成员神秘被捕。此即中共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的“东方旅社案”。

  同捕的还有深得鲁迅赏识的左联4个青年作家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2月7日,林育南等24人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枪杀。

  工运三领袖

  邓培,中共早期工运的著名领袖,1884年生,广东三水人,工人家庭出身,父亲兄弟3人到美国旧金山做苦工均客死异国。14岁到天津做工,后到唐山任旋床工,受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张国焘等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影响,是唐山最早的工人领袖,1921年成为唐山第一个工会组织——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工会委员长。

  是年7月,年已37岁的邓培被吸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后又转为中共党员。相继担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京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等职,是1922年唐山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同盟罢工、“二七”大罢工北方段的主要领导者,在1925年全国第二届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成为全国知名的工人领袖。

  1927年4月15日,李济深等广东军阀发动反共事变,邓培、刘尔崧、李启汉、萧楚女、熊锐等著名共产党人均遭逮捕,6月22日惨遭秘密杀害,邓时年43岁。

  陈郁,是大革命前后广东著名工运领袖,1901年生于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一个海员家庭。出世3月父亲即劳累而死,家仅祖母、母亲、陈郁寡母孤儿3人,两间破屋、十来棵荔枝树以藏身谋生,家中一切经济来源为母亲下田干活、帮人做工、编织竹器的极微薄收入,生活至为艰辛。只读两年本村小学即因贫困辍学,11岁开始耕田劳作,16岁进入香港一家汽车公司当学徒,20岁前后到英船“亚洲皇后”号上当水手,加入苏兆征、林伟民领导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并参加了1920年爆发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渐渐成为该轮工会支部负责人和海员工会的一名骨干,1924年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干事、海员工会太平洋航线分会负责人,次年又被选为联合总会副主席兼太平洋航线分部主席,此分部即成为当时香港海员工会的中坚力量。1925年为支持国内五卅运动的群众风暴,陈郁首先组织太平洋航线海员总罢工,后即演变为著名的省港总同盟罢工,为罢工领导机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代表之一、宣传干事。1925年8月,在邓中夏、苏兆征影响下加入中共,次年被任命为中华全国海员工会副主席、中共海员工会委员会书记,负责海员工会日常工作。在李济深发动广州“四一五事变”前曾面质李,李虽当面保证“决无意外发生”,仍发动清共反共行动,工会组织全部遭破坏,随即与广州市委工委书记周文雍等组织广州工人赤卫队,此支队伍是年底广州暴动的骨干力量。8月被选为张太雷为书记的广东省委常委,是广州起义策划者之一,名列广州公社人民司法委员。自此陈郁一直在广东秘密从事工运工作,1930年被选为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委员后调到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兼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