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改
郭文举 忆述
盐池县第一次土地改革是一九三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盐池后进行的。当时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豪绅的金银财宝、粮食牲畜及房屋等浮财,一部分分给贫苦农民,一部分支援前线部队。“双十二”事变后,形势发生了急骤变化,由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停止了打土豪,分田地,改为减租减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起来,为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充分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党中央于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发表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坚决支持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由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汉奸、地主豪绅恶霸的土地分给农民的政策,在解放区开始进行消灭封建剥削的斗争,是年冬,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延安向边区一些县派出土改工作团。先后两次派来盐池的土改工作团成员共十几名同志,团长马定邦,成员有段成信、胡兴雪、胡兴俊、傅春杰、郑庭州、张克诚、马志诚、张谔、韩治邦、韩治邦(两人同名同姓)、郝成鸣、李岐山等同志。不久,马定邦同志回延安去了。四七(1947)年春,又派江隆基同志接任团长。因战争紧张,土改工作团改为战备工作团,边搞土改,边搞战备。
土改工作团到盐池后,首先和县委一起开了会,根据中央和边区政府关于土改的政策精神,结合盐池地广人稀、半农半牧的特点,研究提出了土改的具体方案:以调整土地,动员地主献地为主,对不愿献地,抵制土改的地主则发动群众斗争,并没收其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不定成分。接着,召开了县、区、乡干部动员大会。会上,马定邦团长作了动员讲话,传达中央关于土改的方针政策及土改运动的重大意义。孙璞同志根据县委决定,作了《关于土地改革工作的报告》。提出调整分配土地的具体办法:(一)先给贫苦之无地农民;(二)每人平均最好土地不得超过七架(每架五亩),最坏土地不得超过二十架;(三)在耕者有其田的原则下,以乡为单位,使无地或少地农民所得土地达到在质与量上与其他农民有个大体平均。对地主土地解决的办法是:已经打过土豪及没收归公之地主土地均为公地,被地主要回的土地及所收的租子应全部退给农民,留给地主的土地以当地中农土地为标准,留给房屋以够住为原则,对抗战有功的地主应酌情照顾。会后,土改工作团和县委先在城区搞了试点,总结经验,城区土改结束后,遂于一九四七年元月、二月在全县推广,全面铺开了土改。当时,边区土改工作组和县政府抽调了三十四名干部,派往各区开展工作。一区工作组长杨润,二区工作组长高维太,三区工作组长朱红兵,四区工作组长李和春,五区工作组长郭文举。
是年三月,正当土改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之际,马鸿逵部杀气腾腾向三边地区压过来。我们正调查、摸底、登记丈量土地,有的农民土地刚分到手,有的还未分到手,土地证普遍没发下去,干部群众都想把土改搞到底,敌人开始进攻,我们仍然坚守工作岗位。敌人来势凶猛,三月二十四日,马匪已窜进盐池城,县党政机关干部和驻防部队即向东撤去,土改工作被迫停止,有的同志未及撤出被敌人抓去,有的同志流血牺牲。
我带着部分干部、民兵从五区撤出,到红柳沟、白寨子再到打虎店子、刘拐沟才和孙璞、郭子清、张广珍、李和春他们会齐。
盐池第二次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虽然被敌人扑灭了,但它留给人们的影响是深刻的,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盐池失陷后两年多时间里,盐池人民在打击马匪、清乡团,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等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精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高耀山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