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救亡活动
位置在宁夏河东五县之一,现在划归陕甘宁边区管辖的盐池县,过去本来是非常落后僻壤,现在,由于群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救亡的旗帜已在这里高高举起了。
这一片广漠的原野,从塞内一直伸到塞北几百里,一望无际的都是草地、沙窝与盐海,耕作地很少。人民主要是[以]牧畜为业,此外,靠打盐。也有成千的劳苦工人挖甘草和制皮毛。以前,他们是经常和饥饿、疾苦、毒化与愚昧……搅成一团的;自从革命把他们从苛捐杂税与高利贷……的锁链上解放了出来,他们才开始自觉的组织起来,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民族的生存而斗争着。现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人,都已经生活在自己组织的各种合作社的周围了。如向(像)打盐工人,靠了劳动打出雪白的食盐,贱得每头驴子驮的只值三毛钱,每峰骆驼驮的也不过五毛钱。合作社的工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盐池与运输的大车和牲畜,不必经过盐商操纵,可以把生产品运输到远方去换得更高的价。挖甘草的工人也是一样,甘草是这里遍地都有的野生植物,一个工人劳动一天,可挖一二十斤,回来卖给各地来此收买甘草的庄客,每斤只卖两分多钱,有时药庄先借支一些钱给他们,按点收回甘草。可是这些高利贷的残余,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工人们组织的甘草合作社,自己几次到西安、河南去销售,获得了较好的价格(利润),于是在本地收甘草的庄客也不得不出到五分洋一斤的价钱。虽然东路和北路因为战争的影响,销路不通,没有得到更好的成绩,但人民生活得到相当的改善,已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由于能够“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所以救亡组织也是很健强的:壮丁大都参加了自卫军,青年很少不是少年先锋队员,在这些组织中,经常受着军事、政治与识字教育,这里的抗敌后援会就是建立在青救、妇联、商会与工会群众的基础之上的。上层的领导者,也就是下层群众当中的一员——县工会主任刘克仁同志,就是刚从煤矿出来的挖煤工人。
西北边地上从来纠纷不绝,到现在还存在着少数民族问题,在这里,也在“国内民族一律平等”的最高原则之下,走上了正常的轨道,并且向前迈进着。过去汉人夺取回蒙的一些盐池,都交还他们自己经营了。同时又很尊重他们的信教自由与风俗习惯。回、蒙、汉人民在很和善的关系中实践了“团结抗日”的口号;三段乡组织的回、蒙、汉抗敌后援会在蒙民中进行了深入普遍的工作。影响到接近包头、乌胜[审]地的蒙民自动欢迎八路军骑兵团去驻防,在八路军的帮助与领导下,组织了好几千人的蒙民游击队。蒙民自已一般都有枪支马匹,骑术是很有名的,这样全面动员起来,将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在民族革命史上,会留下光辉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