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全文阅读 > 第17章 威震西陲,西夏议和

第17章 威震西陲,西夏议和


  1031年,李元昊袭承西夏王位。元昊将各个部落组成军事组织,下令党项人恢复鲜卑族旧姓,在三天内一律秃发,耳挂重环。他重订西夏的礼乐制度和官制,创制西夏文字,升兴州为兴庆府(银川)。1034年,元昊改年号为开运,废除宋朝的年号。

  西夏军向东攻占宋朝的府州、环州、庆州,向西攻打吐蕃的青唐(西宁),吞并回鹘的肃州、瓜州、沙州,使西夏成为两万多里的大国。

  1038年,元昊称帝,建国大夏,撕毁与北宋的和约。第二年正月,他要求宋朝承认大夏。宋仁宗于六月削除元昊的赐姓和官爵,宣布谁能捕杀元昊,即接任定难军节度使。十一月,元昊率兵攻打保安军,宋夏之战开始了。当时,范仲淹正在越州,宋仁宗命他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这时,被贬的吕夷简又被召回朝廷,复任宰相。由于大敌当前,吕夷简尽弃前嫌,提拔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

  开国以来,宋朝推行"守内虚外"的错误政策,武备不修,军政腐败,将官不懂军事,士兵不懂战阵,兵器腐烂不堪。1040年正月,由于范雍等文官不懂军事乱指挥,再加上宋仁宗派监军的太监横加干涉,在三川口之战中,宋军大将刘平、石元孙被擒,万余宋军死于非命,延州城差点失守。

  宋仁宗连忙调动军马粮草增援陕西,任命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范仲淹主动请缨,驻守延州,兼任延州知州。根据朝廷制度:州总管领兵万人,钤辖领兵五千人,都监领兵三千人,作战时,由都监先出击。结果,由于各自为战,被敌军杀得惨败。

  范仲淹赴任后,立即把延州兵一万八千人分为六队,每队三千人,由六个将领率领,严加训练。作战时,范仲淹调兵遣将,根据敌军的数量精心部署兵力。结果,延州防务越来越稳固了。

  狄青作战勇敢,所向披靡。范仲淹授予他《左氏春秋》,对他说:"不学习,匹夫之勇。"狄青苦读兵法,后来成为智勇双全的名将,为大宋立下许多战功,升至枢密使。

  范仲淹在延州东北二百里的宽州,修建青涧城,在那里兴营田,招商贾,并派人知青涧城,使其成为堡垒。

  在用兵上,韩琦主张以攻为主;范仲淹主张以守为主。韩琦是著名的军事统帅,宋仁宗往往采纳韩琦的计策,结果经常战败。

  1040年,在韩琦的主张下,宋仁宗集结大军。范仲淹为了孤立元昊,经常招纳少数民族,使其归顺大宋。当时,元昊施用反间计,放归俘获的宋军将领高延德,与范仲淹商讨议和事宜。范仲淹见元昊没有上表章,知道元昊没有诚意,于是写信劝元昊投降。

  1041年春,仁宗下令出征。范仲淹上奏道:"正月起兵,塞外雨雪大寒,士卒马匹必然暴露僵仆,使西夏人有机可乘。我们应等春暖时出征,那时西夏马瘦人饥,还可扰乱西夏人耕种!"宋仁宗完全采纳。

  二月,宋仁宗再次下令讨伐西夏。韩琦派大将任福率一万八千人攻入西夏,准备截断攻打渭州的西夏军的退路。任福率军到达好水川时,中了埋伏,任福、桑怿等人战死,宋军一万余人被杀。韩琦率军撤退,哀恸之声惊天动地。

  由于宋军在好水川惨败,元昊写给范仲淹的回信十分傲慢,语多不逊,范仲淹将其焚毁,暗录副本上奏朝廷。元昊的答书送到朝廷后,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认为范仲淹不应与元昊通信,不该将元昊的答书焚毁。参知政事宋绶上奏宋仁宗,要求斩范仲淹。

  经吕夷简、杜衍等人相救,范仲淹被贬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后来徙知庆州。

  不久,宋仁宗罢免了夏竦的元帅职务,由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分别担任秦凤、泾原、环庆、延路的主帅。

  范仲淹担任环庆路主帅后发现,环庆路诸羌有六百多个酋长,他们都归顺元昊。范仲淹以诏书犒赏诸羌酋长,检阅其兵马,与之立约。诸羌皆受命,为大宋所用,使元昊失去了重要的力量。

  1042年闰9月,元昊大举进攻镇戍军,王沿派大将葛怀敏率军御敌,在定川遭到包围,葛怀敏等将大多战死,九千多名宋军被俘。元昊进攻渭州,大肆抢掠。关中震恐,百姓逃入山谷。范仲淹领兵六千,自庆州奔赴定川,元昊率军撤退。

  仁宗大喜,下诏提升范仲淹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范仲淹拒不接受,宋仁宗强行拜之。

  定川战役后,宋仁宗罢免王沿泾原主帅之职,派韩琦、范仲淹和庞籍分管陕西防务,防线终于巩固下来。当时流传着谚语:"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心胆颤;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胆寒。"

  自1043年起,元昊开始试探与宋朝重新议和。1044年,宋与西夏重新议和: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宋朝重开沿边榷场,准许两国民间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