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忠臣良将舍命保江山:两宋兴衰全文阅读 > 第65章 夫妻恩爱,感情笃厚

第65章 夫妻恩爱,感情笃厚


  李清照18岁时,和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了。赵明诚的诗文写得很好,喜欢收藏文物。

  刚结婚的时候,赵明诚正在太学读书,经常拿衣服换钱,去买碑文和字画。李清照为了帮助丈夫收藏文物,尽量节约开支,吃穿俭朴。夫唱妇随,感情笃厚。

  一次,他们用三个月积蓄买了一张王羲之的手迹。不久,有人拿来一幅古画找上门来说:"这是徐熙画的《牡丹图》,我特意送上门来。"

  李清照和赵明诚断定那的确是徐熙的真迹。画上的牡丹形态不一,花瓣逼真,茎叶嫩绿可爱。尤其是花朵上的露珠,即将滚落,而空中的蝴蝶和真的一样。他们把客人请进客厅,问道:"不知你要多大的价呢?"

  "二十万钱。"那人说。

  "少一些不行吗?"

  "一文不少。"

  赵明诚请客人在家里住下。晚上,李清照说:"画是好画,但太贵了。""我们没有那么多钱!"

  "我算一算。"李清照重新核算了一下,但仍凑不够那笔钱。"别买了。"赵明诚说。

  第二天,他们把画还给客人,为此惋惜了好多天。

  李清照和赵明诚常在一块讨论学问,每当饭后饮茶时,他们就做一种智力游戏,名叫"赌茶"。由一方说出一件事,另一方很快指出这件事记在哪部书、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说对了,先喝一杯茶;说错了,承认读书不够细心。李清照经常取胜。赵明诚对妻子非常敬佩,有时候也很生气,总认为他的诗词比妻子强。

  一年,赵明诚在青州为官,李清照没去。不久,李清照写了一首词托人捎给丈夫,表达思念。赵明诚接到这首词后,诗兴大发,写了几首词送给妻子。当他写的时候,心想:"我是宰相的儿子,是朝廷命官,必须比她写得好。"

  他花了好多天,写成五十首词,把李清照写的抄了一遍,与自己的混在一块。陆德夫来了,赵明诚把它们拿给陆德夫看。一会儿,赵明诚问:"您瞧,我写的词哪一首最好?"

  "难以分出高低,写得都很好。"陆德夫说。

  "说出写得最好的。"

  "有三句写得最好。"

  "哪三句?"赵明诚问。

  陆德夫念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的。

  赵明诚不得不佩服妻子的文才,她用词巧妙,感情细腻真切,的确高自己一筹。

  公元1126年,赵明诚在淄州做官,李清照43岁了。李清照已经写下很多著名的诗词,帮丈夫收藏了很多文物,编写了一部有关文物的《金石录》。

  金军大举南侵,打破了李请照的幸福生活。

  一天,赵明诚从外面赶回家,李清照感到心慌,忙问:"你得到什么坏消息了?"

  "仗越打越惨。"赵明诚说,"徽宗和钦宗都成为俘虏了!"

  "文官武将干什么去了?"李清照问。

  赵明诚叹道:"听说康王赵构带着人向南逃了。"

  "我们呢?"

  "我们快逃到南方去。"

  "但家里的文物怎么办?"李清照心情沉重。他们已经收藏了二十多间屋子的珍贵文物。"赶快转移!"赵明诚说。

  李清照和丈夫一起,天天整理文物,小心地包装好。第二年,赵明诚的母亲病故,他动身赶到南京奔丧,李清照回到青州,照看文物。不久,金兵占领了青州,李清照带着几十车文物逃到南京。

  李清照和丈夫逃到池阳。有一年,高宗给赵明诚下了一道圣旨,封他当湖州知府,让他到南京朝拜。李清照只好留在池阳。

  一天,丫环跑进来说:"夫人,老爷派人送信来啦!"

  "快请进!"李清照先迎了出去,"老爷身体好吗?"

  "启禀夫人,这是老爷的信。"

  李清照拆开一看,原来赵明诚病倒了。李清照连夜坐船赶到南京。赵明诚骨瘦如柴,几天后去世了。李清照悲痛万分,无可奈何。

  李清照在床上哭一阵,停一阵,茶饭不思。将来可怎么过呀?她守在窗前,黄昏时天上下了一场秋雨,写下一首《声声慢》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