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全文阅读 > 第39章 实现党建信息化是组织资源整合的创新变革(3)

第39章 实现党建信息化是组织资源整合的创新变革(3)


  实践与探索:重庆市大渡口区委搭建“12371党建信息平台”

  在Web2.0的时代,开放互动的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不可替代、不可小视的网络社会,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党的执政方式。如今,互联网正在日益成为交流党建新经验、展示党建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基层党建创新的案例都渗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比如:重庆大渡口建设“开放统一”的党建信息平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焕发了党的青春活力,激发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迸发了党员的创造力。在2010年11月28日的“第一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论坛”,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国忠介绍了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以下是张国忠发言全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下午好。新形势下,有一个大趋势,是我们大家都有目共睹的,那就是信息化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改变党的执政方式。但是,生活方式改变得很快,执政方式的改变却非常艰难。在地球变平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党的金字塔形的体系从来没有改变,在电子商务、电子银行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的党务管理还有很多处于手工时代。在人声鼎沸的互联网上,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声音还很微弱。没有人怀疑,党建工作需要信息化。但是,很少有人推动党建信息化,因为多数人对信息化的了解仅仅是互联网咄咄逼人的草根监督以及前仆后继的网络群体事件,对互联网心存畏惧。对此,绝大多数的党务工作者都超级稳健,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这一慢就是十年。我认为,电子党务和电子商务的差距至少是十年。如果再慢十年,我们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就不再是两个十年的简单相加,而是被时代所淘汰的巨大代价。在2006年的时候,李君如校长的一篇文章《党建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们茅塞顿开。2006年年底的时候,重庆市委组织委一位领导讲,五角大楼的信息还在互联网上跑,我们基层党建为什么不能?这个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因此,我们在2007年年初,开始实施第一期“红色网络”计划,当年8月,正式启动了“12371党建信息平台”,2008年,以“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党员开放式管理得到中组部的肯定,源潮部长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12371党建信息平台”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全市推广使用,李源潮部长再次作出重要批示。今年,依托“12371党建信息平台”,我们建立了分布式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党建信息化达到了新的境界。目前我们已经建立网上党组织689个,登记党员1.2万人,仅大渡口区,注册党员就有7633人,网上发起活动1.3万次,开通党员博客6708个,上传原创文章2.3万篇,总访问量超过1.6亿人,Alexa全球排名进入13位,位居全国前列。四年来,我们着眼于建立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通过建立开放统一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积极探索党员分布式管理新机制,初步建立了党内快速动员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党员队伍精确管理,正在探索党员按需服务,有力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大众化进程。我汇报三个方面。

  一、依托网络化党务管理平台,有效解决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是通过党员电子活动证,实现了党员队伍的精确管理,全面实现了准确到人,精确到秒,档案及时,实时动态,我们认为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与党员流动性加大相矛盾的问题。二是通过四网联动,建立了包括利用行政手段进行组织发动,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多点互动,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族群带动的党内快速动员体系,有效解决了垂直管理层级过多与信息时代扁平化管理要求相矛盾的问题。三是通过网络动态排名这样的竞争机制,建设活力党组织,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因为内部缺乏动力,外部缺乏竞争的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四是通过建立碎片管理,双轨并存的安全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放性与安全性相矛盾的问题。二、利用虚拟化的党建网络阵地,有力推进了基层党建民主化进程网络部仅仅是各种言论的集散地,而且是民主发展的加速器。“12371党建信息平台”开通四年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基层党务管理水平,而且大大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在民主推荐方面,我们通过网络测评,拓宽了党员落实选择权的途径,为提高投票结果的真实性创造了条件。二是在民主决策方面,通过在线调查、网络征求意见等方式,保证了党员的参与权。三是在民主管理方面,通过网上组织生活等方式,充分尊重党员的表达权。比如,我们结合开放式的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网上交流活动,通过网络互动,加强党务民主管理,通过在线学习加强党员队伍的自我管理。四是在民主监督方面,通过网上党务公开、网络监督等方式,进一步落实了党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依托社会化的网络互动空间,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在Web2.0的时代,开放互动的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不可替代,不可小视的网络社会。四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特点,着眼于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在网络社会当中建设网上党组织,开展网上党务活动,动员党员全员参与建设,全面宣传政策,全面开展服务,倡导党组织和党员在互联网上自己建自己的阵地,自己管自己的队伍,自己晒自己的工作,把抽象党建理论变成具体的案例,把深奥的理论术语变成党员群众通俗的语言,使“12371党建信息平台”成为一个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泛参与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大本营。

  一是要求各级党组织自己建自己的阵地,自己守自己的阵地,为每个党组织建一个网络活动阵地,书记个个是版主。为每个党员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党员人人是编辑,做到阵地建设大众化。二是依托“12371党建信息平台”,对党的理论进行通俗化的解读和大众化消化处理。通过党员群众现身说法,增强政策宣传的说服力。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增强政策宣传的感召力,力求做到理论宣传大众化。三是依托“12371党建信息平台”,我们建立了网络化的服务机制,促进党内帮党外、上级帮下级、机关帮基层、城市帮农村,力求通过网络化促进常态化,通过常态化促进党建服务大众化。

  到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第二期“红色网络”计划,抓紧研发党建工作的云计算平台。到明年底,争取建成全国第一片“红云”,在基层党建工作的智能化、集成化方面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分析与总结:

  重庆大渡口区通过基于互联网建立起来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推进了党建信息化,实现了基层建党工作的“四个转变”,对于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实现党建工作升级,更新理念是前提,改进手段是关键。大渡口区通过基于互联网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实现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便捷式党务管理,开展个性化学习培训、随机式调查测评、人性化在线服务,推进了党建工作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二是推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由相对封闭向有序开放转变。大渡口区根据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扁平化、延伸性强的特点,通过视频组织生活、即时通讯、网上互动等手段,实现了党的组织资源开放共享、党的组织生活开放互动、党的基层组织开放共建,打破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地域和时空界限,推进了党建工作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

  三是推进了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多方互动转变。大渡口区通过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留言、论坛研讨、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进入12371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交流,真正实现了实时多方互动,推进了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四是推进了党建工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大渡口区通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以12371党建信息平台为载体,突破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时空限制,大力拓展网上服务功能,畅通网上联系渠道、丰富网上服务内容、创新网上服务形式,让党建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为党员群众开展贴心服务。

  经验与借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重庆市大渡口区着眼于网络阵地的占领、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自主研发基于互联网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大力实施党建信息化工程,探索了党员开放式管理新机制。建设全区开放统一的12371党建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流动党员增多,管理不便的问题,改变了党务手段落后,效能不高等党务现实问题,全面推进了党建信息化,各方高度关注,社会反响良好,明显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结语:

  社会发展要求党的建设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国情、世情、党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的主体性大大增强,多种经济成分快速发展,社会流动性大大加强,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传统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深刻,所有这些都给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对社会大发展、大变动,墨守成规是不行的,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敢于探索创新,切实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才能使基层党的建设始终充满活力,也才能使整个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基层实践是党建创新的丰富源泉。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基层党建创新的案例都运用了新技术、新手段,焕发了党的青春活力,激发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迸发了党员的创造力!本书中选择的几个基层的实践与探索案例,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党内群众的实践、基层组织的探索,是基层党建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和智慧源泉。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基层党建创新,只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党的建设面临的很多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党的组织资源整合创新与开发利用的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

  研究和总结基层党建创新的经验,不能只从书本中看,要去直面现实、解剖现实、深入研究现实问题,从现实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从现实中思考治国理政之道。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具体分析我党的执政组织资源到底遇到了哪些挑战和课题,用怎么样的办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组织资源变迁、流失和损耗的问题,现有的整合与创新途径是不是完全合适,面向未来还可以做哪些努力。对于这些案例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思考和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制度和办法,按照党建科学化的要求,努力探索并总结提炼出新时期整合与拓展党的执政组织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