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先进性耗散使基层党组织资源流失和变质
随着党政分开、政社分开力度的不断加大,执政党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功能作用的环境条件发生很大的改变,首先是党组织赖以做群众工作的传统资源发生改变,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基层组织功能实现的途径,由依靠“行政权力”手段,向依靠思想政治手段转变。但是,一些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却由于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本领不大,难以适应执政环境的这种变化,同先进性的要求越来越远。从基层组织层面看,功能的调适滞后于复杂多变的政治“生态环境”,导致组织资源流失和变质。随着控制、支配、管理、经营共有资源和社会资源功能的逐步剥离,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顺应时代潮流,转换角色,适时培育、增强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功能,而是热衷于增加控制、支配公有资源的功能,所以在可控制资源所剩不多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无法确立和发挥在群众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缺乏凝聚力。从党员层面看,近年来,少数党组织及党员的蜕化变质呈繁衍扩张趋势,从理想信念发生嬗变、思想作风低劣到违法乱纪,再到结党、营私、作恶等,党内违纪案件持续上升,直接导致了党组织资源的损耗,造成党组织公信力的下降。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强化党内管理。党执政以来,没有放松党内管理,较好地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保持了党的强大执政能力。当前,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多管齐下,整合资源,不断创新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党的基层组织资源不足的具体表现
目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党的组织资源不足的表现,具体来说,既存在着“资源变迁”,也存在着“资源不足”和“需求不强”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党的组织资源变迁
所谓党的组织资源的变迁,是指由于时空的自然发展而导致的党所掌握的组织资源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些是资源数量上的增多或减少;有些是资源质量上的提高或下降;有些可能是资源所发挥的各种功能或效用的增强或减弱,还可能是资源种类的增多或减少,以及各种不同资源形态的转变。资源的变迁在广义上包括了组织资源由于时空自然演变而带来的一切发展与变化,而狭义上,可将资源的变迁界定为组织资源伴随党的执政环境变化产生的数量、质量、形式与效用多个方面的转化。我们认为,组织资源的变迁是客观的,不可阻挡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一方面,这是由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是由时间与空间构成的,因此党执掌国家政权操纵与运作社会公共权力也要受到时空的影响,那么其在执掌国家政权过程中所依赖的各种资源也必然是具有一定时空性或历史性的。另一方面,党所掌握的各种资源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因此,资源的变迁是党的组织资源的一种基本的属性。
2.党的组织资源不足
组织资源的消耗是党在执政过程中所经历的必要活动。党的所有组织活动的过程就是对党已有的各种组织资源的利用和耗费。因此,作为党的组织所拥有的组织资源相对稀缺,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组织资源的不足,是在资源变迁的过程中出现的组织资源的正常的消耗现象。党的基层组织本身所拥有的资源与能直接控制或间接支配的资源量差别很大,导致党的基层组织的资源分布不平衡,这与它们可以间接利用的资源依附于它所在的组织有关,因为组织之间资源拥有的水平不同,组织负责人和成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支持程度也不同。这样一来,基层党的组织资源不足的问题就相对明显。但是,组织资源的消耗不一定就导致资源枯竭的单一结果,相反,由于资源具有的再生性,合理的运用,还会使组织资源不断再生,获得更好的使用绩效。
3.党的组织资源需求不强
与组织资源不足并存的另一问题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对组织资源的需求不强烈。这点,在一小部分组织活动瘫痪、名存实亡的党的基层组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当问及有什么困难需要党组织给予帮助时,有些基层支部书记表示,现在还没怎么碰到过一定需要支部出面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需要其他党支部以什么形式给予什么帮助。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还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组织资源,进而对新时期如何有效利用和主动开发、整合组织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由于组织资源整合的意识缺失或过程失败引发的组织资源的需求不强,使原有的组织资源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造成严重的流失与浪费,进而使新的资源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党的基层组织资源不足的症结所在
党的基层组织资源不足的症结何在呢?无论是资源不足,还是对资源需求的缺乏,主要与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变迁,党所承担的责任和作用的发挥减弱,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日趋模糊有关,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党的组织功能变迁导致基层党组织对资源控制能力的下降
在结构转型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发展,随着党政分开和政企分开,社会资源的占有从党、国家的垄断性占有逐步向多元化占有的方向发展。党组织的资源总量趋于减少的趋势,这与党在社会各领域中所发挥的功能密切相关。总的来看,随着体制的变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组织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发生了变化,党政分开、党企分开就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所谓资源,总是相对一定的功能而言的,只有需要发挥相应的功能,相应的资源才会具有实际的意义。所以,“资源”首先是与“功能”联系在一起的,不考虑功能,就无法谈资源。只有明确了做什么,才会明确需要什么资源。党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功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资源占有。例如,在政府机构与事业机关中,党组织的功能由过去的直接控制转为间接引导。这样,由于党政分开、党企分开以及体制的变革,无论是哪类单位的党组织,都普遍存在资源总量趋于下降的问题。这既表现为经济资源的趋于下降,也表现为行政资源和影响力资源的趋于下降。
2.党的基层组织责任与作用发挥减弱导致基层党组织资源具有依附性
在近些年中,由于党的基层组织在各个单位中所承担的责任、所发挥的作用趋于减弱,控制着资源的是各个单位的“行政性”部门,而不是党务部门,这样一来,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党的基层组织,其本身真正拥有的资源就不一定丰富。在很多时候,党所能利用的资源都是能间接控制的资源,即党组织所在的单位的资源。例如,党组织的资源与本身的资源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是合二为一的;条线党组织的资源多少,取决于条线单位行政资源的多少;党组织的资源多少,也由所在单位本身资源的多少及其行政领导对党组织工作的支持程度所决定。这样,党的基层组织的资源就呈现一种“依附性”的特征,很多党组织的负责人会把党组织本身的资源和行政资源混淆起来;同样,当我们讨论党的基层组织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时,很多负责人也会理解成为党支部所在的行政机构是如何参与社区建设的。
3.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模糊致使基层党组织对资源需求的缺乏
党的基层组织对资源需求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与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模糊有关。因为某些党的基层组织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事、有什么功能,导致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无法清晰、准确地描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组织的功能何在?它在现实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是什么?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党的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就无从谈起。如果党组织在整个社会中的功能定位不够明确,那党的组织资源本身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更谈不上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如果党的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及其成员都不能够对自己党组织的功能、作用给予令人满意的回答,党的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及其成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都有所迷惑,不知道党赋予自己的使命到底是什么,那么党的组织资源需求性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党的组织资源的耗散在当前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社会转型期,党组织生存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的叠加效应,客观上也增加了党组织巩固和正常活动的难度,造成组织资源流失和散发;还有政策、制度配套缺失,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也造成党组织资源的流失和变质。从政治学角度看,党整合社会利益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一方面是过去对政党执政认同的人群已经自然更替了,正如王长江先生所指出的:“一个政党在连续执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就会发现,它所面临的是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社会。”另一方面“由于执政党推出的公共产品—制度与政策等,也很难避免不均衡现象,即制度与政策等不能完全符合适应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一个幅员广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度里,更容易出现不均衡现象”,党的“合法性”有所降低。另外,党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党建工具手段的落后,经济利益的驱动、社会道德的失控、官员腐败的浸染都是造成党的组织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