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全文阅读 > 第23章 新时期党的组织资源整合的理论思考(1)

第23章 新时期党的组织资源整合的理论思考(1)


  组织资源整合是党提高执政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是党实现政治目标与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自身建设,高度重视与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组织资源。

  一、新时期党的组织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护、创新和整合好党的组织资源问题,必须高度关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组织资源的发展新趋势,着眼于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加强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激发党组织的活力、加强组织成员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组织的“软实力”等方面来有效整合与拓展党的组织资源。

  (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的需要

  党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央党组织、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构成并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重新构建与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使之能够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不能因为市场经济的分散性和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而影响党的整体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组织载体。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贯彻落实,是党的重要执政方式之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注意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基层组织涣散、瘫痪、名存实亡的现象,切实维护好党的组织资源。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基层党的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党组织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需要不断改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抗击重大自然灾害、防控重大疫情、处理突发事件的紧要关头,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依托其他基层组织,通过设立联合党组织、党员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帮助组建工会、共青团组织等办法,加大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增加党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在新的组织和不同领域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扩充和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

  (二)加强循环互动、构建民主开放新格局的需要

  组织资源具有系统性,党的组织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系统。从党的组织形式来看,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由党的各级组织构成的整个党的组织体系,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统一整体,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一方面,我们党创立了在社会基层组织中设立基层党组织的原则,这使党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得到有效发挥,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要求党的组织资源与外部环境循环互动,构建民主、开放的工作新格局。另一方面,组织建设的主体是党员、干部和人才,使用和检验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只有知晓群众的要求、尊重群众的意见,加强组织的“沟通”与“透明度”,社会公众与普通党员对政党的支持才越充分,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才越牢固。因此,逐步改变组织工作神秘、封闭的运行规则,加强组织工作与社会、群众的联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增强信息对称,建立民主开放的决策咨询机制,形成能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信息通道和互动平台;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反映制度、重要干部任免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扩大组织活动的透明度,增强“体外循环”,改变以前组织建设搞“封闭式经营”的局面,成为当前组织资源整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激发创造活力、保障党员权利的需要

  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是巩固组织资源的关键所在。虽然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贯彻集中意志时铁的纪律和高度的服从,但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方面,革命党和执政党却有着重大的差别。革命党在对敌斗争的严酷条件下,难以实行充分的党内民主,同时为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强调铁的纪律、高度的服从以及必要的保密。而执政党具备了实行党内民主的条件,在坚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意志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来。毛泽东曾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中共十六大也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这充分表明,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从组织资源角度来讲尤为如此。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没有权利就没有民主,党员权利问题的解决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切实保障党员权利成为新时期组织资源整合拓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人是组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组织成员是组织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党要重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整合党员队伍资源。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加强组织队伍与思想作风建设,探索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培养出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是我们党夯实组织资源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有效整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资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和造就大批善于治党治国的优秀领导人才。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开始,扩展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又在建国以后的坎坷中曲折发展走向成熟,在这个历史奋斗的进程中锻炼造就了一支庞大而坚强的干部队伍,这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执政地位,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必然需要。但是,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要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先进性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复杂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中国共产党执政半个多世纪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同时也必须看到,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党员理想信念淡薄,丧失了先进性,有些党组织缺乏战斗力和创造力,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党的组织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组织创造力和凝聚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五)组织“软实力”和新生长点建设的需要

  “软实力”在组织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提升组织的“软实力”,是巩固党的组织资源的必然要求,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地说,树立政党的良好形象,是执政党提升“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这方面的“软实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切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确立执政为民、公平正义的执政价值理念,增强党执政的感召力。二是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感,选拔任用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政人才,提高干部队伍运用现代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能力。三是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公共服务。四是保持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新时期党的组织资源整合的理性思考

  组织资源作为执政党的重要资源,能否充分挖掘和有效整合优化,关系到党的组织优势的充分发挥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党组织资源的主流是好的,但资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发展的同时接受时代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正视客观问题存在的现实根源,整合优化我党的组织资源,使其更加焕发生机与活力,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

  (一)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是组织资源整合的根本

  “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自身越坚强,党组织越稳固、越有战斗力,就越能与人民群众保持牢不可破的密切联系,反之,不仅会失掉民心,丧失民意,削弱党执政的坚实基础,最终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民族的衰败、党自身的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无一不是党自身出了问题的结果。

  1.保持和发展党组织的先进性,巩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这个执政基础

  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不仅要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还要看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出来,能否营造有利的执政环境,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周围,形成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凝聚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有350万个基层党组织,形成了一个社会网络组织体系,它是执政党的组织基础,也是稳固执政党地位的基本保障。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需要长抓不放,而且必须不断创新。如何形成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应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第一,转变组织功能。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动员革命与生产。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结构需要转变,即从以组织或动员革命与生产为重心的功能结构,转变为以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为重心的功能结构。基层党组织需要发挥其社会关怀与利益协调功能,才可能有效获取基层党员群众的组织忠诚,增强基层社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拥护,巩固执政党的社会基础。例如,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某社区15号楼组的党小组长与楼组长是一对夫妻,他们家隔壁邻居是一对80多岁的高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时有不便,党小组长夫妇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义务,基本上每天上门问寒问暖,替老人买菜、伴老人下楼晒太阳,等等。老人儿女得悉情况后深受感动,动情地说道:“你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员的先进性,我的父母住在临汾,住在这个居民楼真是他们的福气。”党的基层组织的社会关怀功能,包括感情关怀与利益关怀。利益协调则主要包括协调基层群众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