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集)全文阅读 > 第47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9)

第47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9)


  152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五,王阳明乘船抵达南安。岸上已有多名弟子在等候他,但他没有上岸。并非他不想上岸,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舍筏登岸和弟子们探讨心学。可惜,他几乎已到了寸步难移的地步,只能萎靡不振地躺在船中。他的弟子、南安地方官周积和张思聪被叫到船上,两人一见王老师的模样,鼻子一酸,流下泪水。

  王阳明缓缓地摇头,说:“不要这样,你们近来的学业如何?”

  周积擦了擦眼泪,简单地说了说自己在工作中如何致良知,王阳明微合双眼,听了一会儿就缓缓地点头。

  张思聪已不知该说什么,憋了半天,才声音打战地问:“老师身体还好吧?”

  王阳明挤出笑容来,正要回答,一阵剧烈的咳嗽袭来。周积和张思聪急忙上前,一个轻拍他的背,一个则安抚他的胸口。王阳明好不容易才停了下来,用尽全身力气说道:“所以还没有离开你们,只是一口元气在。”

  周积像个孩子一样哭出声来,王阳明握住他的手劝慰他说:“不必难过,要时刻注意学问的增长。”

  说完这句话,王阳明就闭上了眼睛,呼吸悠长。人们小心翼翼地划桨,桨拍到水上无声无息。船好像自己在前进,拖着旖旎的水光静静地驶向天堂。

  直到此时,王阳明才第一次有时间追忆他的人生。他的这一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年轻时他曾纵容自己的性格去做那些被别人所讥笑的事,他在精神上的艳遇让他早年的内心世界放荡不羁。一个人如果在年轻时代不释放自己最本真的性格,他这一生将是不完美的。因为人到中年,就必须负起社会所赋予他的责任。这个时候,就需要内敛,有时候应该委曲求全,有时候应该忍辱负重。无论是年轻时的浮夸还是中年以后的老成,王阳明都做得很好,因为他在凭良知做事。

  他创造了很多人都不可能创造的人生成绩,散发了很多人都不可能散发的光辉,他的人生价值得到了最极限的体现。完美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尽可能在良知的指引下创造引以为傲的人生价值。

  152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八夜,王阳明从一个美得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

  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

  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

  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

  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

  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地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周积无声地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得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

  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他的眼睛开始迷离,慢慢地闭上,呼吸停止,船不易察觉地晃了一下。王阳明离开人世,时间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即阳历1529年1月9日,早上七点至九点)。

  王阳明被装入棺材,一路向浙江。他的肉体和精神在南康、赣州、南昌受到史无前例的缅怀。他的弟子们和崇拜者哭声震天,让整个南中国山摇地动。这是人们对一个慈悲人物和神奇人物最具敬意的膜拜,在整个明代乃至中国历史上,能与他分庭抗礼的人几乎没有。

  普通百姓为他哭泣,是因为他为百姓做了好事;弟子们哭他,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心学思想已深入他们的骨髓。他们哭王阳明,其实就是在致良知。

  只有那些良知被遮蔽的人才不会哭,杨一清和桂萼,包括那个已开始服用道家丹药的皇帝朱厚熜。1529年农历二月,王阳明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桂萼突然产生一种失落感,这可能是他人性中光芒的一闪,但稍纵即逝。他恢复了权谋家的本色,向朱厚熜提出要严厉惩治王阳明,理由是,王阳明开小差。杨一清得到王阳明去世的消息后,如释重负地笑了。他对人说,即使王阳明在世,我也要把他的心学扫进垃圾堆。

  伴随王阳明去世而来的是他弟子在北京政府大批被驱逐,黄绾、陆澄等人都被请出了中央政府到南京去坐冷板凳。他们沉浸在老师离世的忧伤中,而且也没有了为老师说话的权力。于是,迟到的也是注定的对王阳明的处分来了:削夺新建伯爵位。

  用桂萼恬不知耻的话来说:“这已是皇恩浩荡了。”

  王阳明如果在天有灵,绝不会对这样的惩罚动心。因为他受不公正待遇已经习惯了,他的后半生一直就在不公正待遇的泥潭中遨游。他只对人类的不能致良知而动心,但这又是他所不能操心的了。

  1529年农历十一月十一,王阳明被葬于浙江绍兴兰亭洪溪(浙江绍兴市兰亭乡花街村)。

  王阳明离开人间的整四十年后的1568年,明帝国第十二位皇帝朱载垕(hòu,明穆宗)追封王阳明为新建侯,谥文成。从伯到侯是个提升,但恐怕在天上的王阳明仍然不会动心。即使他是喜欢追逐名利的人,迟来的封赏也会让人的兴奋大打折扣。

  尤为重要的是:一个此心光明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奖励就是良知给予的奖赏,其他,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另一面

  仅从上面的讲述中,我们看到的王阳明是个“高大全”的圣人。然而常识告诉我们,这样的人不可能在世上存在。每个人都有另一面,或者说,是自私的一面,纵然良知光明到极致的人也不例外。

  与其说我们下面将要论述的是王阳明的另一面,不如说是考证和探讨王阳明的另一面。因为留存下来的关于王阳明的记录,都以绝对正面的文字出现。如果我们说王阳明在声色货利上也不过是个凡人,肯定会受到质疑。但这是事实,所以没有留下王阳明在这方面的资料,一个最大的可能是,撰写王阳明生平事迹的人都是他的弟子,而且有一大批人专门做这样的工作。他们不仅在记录,还会把留存在世的关于王老师负面的报道抹掉。可总有些蛛丝马迹会留存下来,现在,就让我们穿透迷雾来了解王阳明的另一面。

  我们先从王阳明的伯爵府邸开始。

  1521年农历十月,王阳明被新任皇帝朱厚熜封为新建伯。第二年初,王阳明按规定开始在浙江绍兴兴建“伯府第”。这个府邸一直建造了五年,直到1527年王阳明离开浙江去广西时才正式完工。王阳明的“伯府第”超级气派和豪华,早在明清时期,绍兴和余姚两地的民间就流传着这一个说法: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

  吕府是余姚人吕本的府邸。吕本在朱厚熜执政的中后期靠严嵩崛起,进入内阁担任大学士,同时又是吏部尚书。此人道德败坏,喜好贪污,拥有巨额财富。后来他回到余姚兴建府邸,府邸建成后,成了拥有占地四十八亩“吕府十三厅”的庞然大物,其宏伟豪华之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仅以它最小的厅为例,这个厅有九开间,我们今天如果有机会去余姚吕府,就会发现它是工人文化活动中心。

  如此宏大的府邸居然不抵王阳明府邸一个厅,我们完全可以想见王阳明府邸的豪奢程度。我们只需要谈到新建伯府邸的一个细节就能知道新建伯府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府里有一座池叫“碧霞池”,这座池子长35米、宽25米,池上有桥,名为天泉桥,天泉证道(四句教)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一个不过是点缀的池塘就如此规模,其他的可想而知。

  新建伯府出于朝廷的恩赐,所以土地由政府划拨,无须本人出钱购买。其中主要建筑的资金也由政府来出,但对规模建制是有规定的,扩建部分的资金自然是王阳明自己掏腰包。

  那么,王阳明的资金是怎么来的呢?建筑如此庞大的建筑群所需要的资金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是说出来就能让土豪都要目瞪口呆的巨额财富。

  王阳明家族在浙江的确经营多年,但并未积累多少财富,这从他出生时所住的竹楼还是租赁的就可以知道。他新建伯的俸禄也不过是一千石粮食(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不过是45万元),显然,这点钱连他府邸全部使用顶级的楠木的钱都不够。

  唯一的可能就是,王阳明取走了朱宸濠在南昌城府邸的巨额财富。朱宸濠在南昌城经营几十年,积累的财富可以敌国。而这批财富自朱宸濠被擒后就无影无踪。王阳明攻进南昌城后,宁王府起火。他迅速命人扑灭大火,然后清点了宁王府。或许就是在这一行动中,他把朱宸濠的财富据为己有。

  这当然只是个猜测,不过却最接近真相。不然,我们就无法理解王阳明从哪里来的巨额资金建筑他的伯爵府。

  当然,王阳明并没有做错什么。因为这笔财富不被他拿走,也会被后来进入南昌的张忠和许泰拿走。即使张忠和许泰把财富交给朱厚照,朱厚照也不会将其用在正途。况且,王阳明力挽狂澜,拯救了中国南部的苍生,这份财富,他受之无愧。

  再来看王阳明的婚姻生活。

  王阳明最吊儿郎当的弟子王艮说,伟大的王老师共有六个老婆(一妻五妾)。大老婆诸氏在1525年去世之前,王阳明就已经陆续纳了五个小老婆。有姓可考的是姓吴的女士和姓陈的女士,其他人就不知道了。古人纳妾很正常,尤其是王阳明这样的人物,而且诸氏自1525年离开人间时都没有生过一个孩子。害得王阳明在1521年受封新建伯时还要把自己兄弟的孩子认成干儿,以受皇帝另外的赏赐:锦衣卫职务。

  但在1526年,也就是诸氏去世的一年后,王阳明的一个小老婆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王阳明留在世上的独苗王正亿。

  有一份王阳明弟子们编纂的资料试图证明,这个孩子是王阳明在诸氏死后纳的第一个妾所生。而这位妾是王阳明一生中的第二个女人,再无第三个。

  这种辩护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有确凿的历史资料证明,王阳明死后,他的家族发生了内斗,而在内斗中扮演主力的就是众位夫人。内斗的原因很明显:争夺王阳明的遗产。

  这种辩护没有必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王阳明并没有因为有很多女人而让他的光环蒙尘。

  最后再看王阳明的家长角色。确切地说,王阳明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但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似乎天生就不具备管理家族的能力。

  王阳明共有兄弟四人,他是老大。三个弟弟是王守俭、王守文和王守章,他们后来都住在他超豪华的伯爵府中。在这座府里,不但有他们王家的各个分支人员,还有他那几位小老婆的七大姑八大姨,更有他的几个弟子和家人。王阳明向来是把府邸的事务全权交给一个总管家,但王阳明识人不明,这个老管家在王阳明死后王家陷入财产争斗的危机时,束手无策。王阳明的弟子钱德洪本来负责王阳明的亲生儿子王正亿的教育工作,想不到所有人都把这个孩子当成财富的源泉,纷纷想控制他。以至于王阳明的弟子们好不容易才把王正亿从那个不祥的伯爵府抢救出来。

  表面上看,王家后来逐渐衰落是内部争斗和当地讨厌王阳明心学的地方官合力的结果,实际上,王阳明如果能把战场上十分之一的能力转移到家族事务上,他的家族也不会有内讧。

  这就是王阳明的另一面。然而,这不可能也永远不会让他作为心学大师和用兵如神的军事奇才的名誉受到任何损伤。恰好相反,正是这种人人都会有的人性中的负面因素,才让王阳明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印象: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的凡人,而不是什么在神坛上一本正经的神奇圣人。王阳明的另一面更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缺点,但如果能全心全意发挥良知的力量,人人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