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从小喜好民间传说故事,黄口幼学之年,就翻阅《一千零一夜》、《聊斋志异》、《格林童话》等诸儿童读物。始而故事满腹,随口成篇。
自煕丽小学四年级始,吾凡有疏闲,便常与伊等诸小妹漫话传说。彼等天真,纠缠不休,吾便娓娓讲述。细述离奇之间,诸妹聆听汇神,意渐入斑斓世界矣,时有忘正餐而不归者。
堂妹家别有一屋,稍离主宅十米外。因清净无扰,故二叔定其为堂妹读书习作处。吾与熙丽常于该处聚集,为彼与堂妹辅导课程。伊升中学,每逢堂妹自镇中回家,或是入夜,或是寒暑假期,相携熙丽习作必临此屋。
堂妹课程较优,而熙丽打小丧失关怀,祖母年迈,难为督促,任其自放,故小学各科俱不举仕,毕业后止升矿中尔。伊之处境,吾深怜惜之,故而常专以导辅,英语以游戏穿插之,数学以示例细析之,视伊疲顿,又间以游戏笑语活跃氛围。
为激发伊之学习动力,又出题分之熙丽与堂妹相竞。熙丽先屈于吾堂妹也,后经吾反复调教,竟通破七窍八脉,反败为胜。伊久不自信焉,此番荣摘文魁,败学霸楷模,自是长笑舒心。又视堂妹,一脸尴尬难展焉。
有次辅导伊语文,彼言其姓名谐音通“无赢利”,不吉。旧时父母仓促令名,今犹厌之。于是乎,暂停习作,吾与堂妹为伊拟名数十,择其一二备定。熙丽曰:“洛义哥哥,汝帮我问问如何更名也”。妹之请求,吾深放于心,夜之不忘,次日便抵距家十公里之户籍警处询之。吾言于警之熙妹窘境,警示其父携户籍及其申请即可。事毕,熙丽闻之告父,然终未果,渐弃之,或乃父无为之故。
寒暑假,熙丽往往托作业于吾,吾则力主现场补习之为先。伊受吾之激励,则多次申誓治学。伊自幼失教,非彼不聪慧尔,乃是长期缺失亲人佐佑,况普小业师亦不甚严,因殊施教亦无方略,致使彼日久成就闲散之风,视读书为畏途。吾关切于彼言:“吾定让汝超越堂妹,读大学升才女,当竭力协助之!”。然,事与愿违,后吾二人生隙断义,彼复往昔之惯常,岂无憾乎!(续下:童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