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恩施到了万州,再由万州到重庆,这路上又花去了一整天的功夫。大家事先说好了只住一宿,不停留,所以只管找住处。方东在车上打电话给重庆的一位朋友,朋友不光介绍了可供这帮人住宿的地方,还要搞接待。方东说了时间紧急,路上辛苦,只想早些休息等等,一大堆的理由和一大堆的感谢话,才算推掉晚上的酒宴。
朋友介绍的,是必经之路上的沙坪坝区的古镇磁器口,说那镇上有一家名为“临溪”的客栈,可以去住。一般,这帮朋友如推荐“可以去住”的地方,都是有点儿名堂的。
车过了双碑不久,路牌往左一指,磁器口。镇内不准进车,将车泊于镇口车场。三个人背了行囊往镇上寻去。古镇一色的石板铺街,两旁商铺错落。木制的吊牌店招,杏色的酒幌茶旗,晃晃悠悠摇摇摆摆在行人头顶。
要说这三位,人家是打从江南而来,这样的古镇,尤以江南三省为全国之冠。所以走了一段,看了一段之后,江若的评语出来了,“这磁器口古镇,虽然繁华有余,但明显是精致不足啊!”筱舟与方东一起挑起大拇指,“好眼力,好评价!”江若看见一家卖小玩意儿的店,赶紧给筱舟买了个“拨浪鼓”,筱舟举在手里摇晃着,嘻嘻哈哈地追着一个扛竹棍的人问:“你是棒棒军吗?”逗得方东,江若和路人哈哈大笑。(棒棒军---地方语,见电视连续剧《山城棒棒军》)
这磁器口,建于北宋年间,最久远的镇名叫“白崖场”,因为江边有个小码头,旧时已属商贸繁华之地。到了大清朝,这里开始生产一些瓷器,改名为“瓷器口”。至于这“瓷”,“磁”二字为何调换,方东江若一行问了镇上许多人,皆说“不知”。
“临溪客栈”。褐色小瓦覆顶,雕花木窗于墙,古香古色。方东赞道:“果然有点儿意思。”待进到里面,听闻溪水叮咚,江若大喊:“妙。妙极也。”三个人高高兴兴开房,一看那带卫生间的标间,才80元人民币一间,这下子该筱舟嘴里喊出来了“乡音噢”(音译地方语,意为:便宜)!
三个人住下后,洗了个澡,将换下的衣服交给店里“快洗”后准备出门找地方晚餐,服务员一介绍,跑去江边吃火锅了。
这一晚,是自合肥出发以来,睡得最香甜的一个觉。一半是因为这山城的火锅和啤酒,一半是这临溪而眠的盈盈古意。第二天清晨起来,江若说了句最地道的好话,“看起来,中国人还是住中国式的房子最舒适!”
由重庆到成都这不到五百公里的“成渝高速”,对方东来说如今只是小菜一碟。318国道恩施大峡谷的那一段行程,已将他的车技提高了至少是“两个档位”。
等穿过龙泉隧道,成都已遥遥在望时,筱舟看了一下GPS道路系统,她告诉方东,“方大侠,我们已走了二千二百多公里啦。”方东点点头,“一路能平安行来,可真是托老天爷的福。不过江若还是赶快打电话给成都报社的朋友,问问晚上住哪儿吧。”江若笑着开始打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