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致命杀机全文阅读 > 佛法西来 第九章

佛法西来 第九章


九华山浸润在暮霭之中,筱舟首先举杯,道谢两位大哥哥的倾力相助,一仰头连喝了三杯。江若方东自是回谢了三杯。一口菜未吃,酒倒是下去了一半。眼看着在九华山脚下,筱舟是喜忧掺半。而江若方东二人毕竟年长些,不免心里还是有些担心。虽说这“九华十景”中的“五溪山色”最是于这黄昏时分撩人情思,但三人却没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赏,品味。

晚饭后,筱舟带路,将车直接开进了九华山百岁山庄。这家酒店是安徽省电力系统开的“三产”,筱舟的小姨,是这电力系统的头头,所以住这儿,也是听她的安排。一路上车马劳顿,都说早些休息,养足了精神好明日上山。

“峰秀如莲花,灵山开九华”。这是诗仙李太白没喝醉时说的话。如此一来,原名九子山不能用了,改作了九华山。别看这九华山离着黄山很近,名气不如黄山。但在信徒们的心中,可是声名远播的佛教丛林,与普陀,峨嵋,五台并称四大佛教名山。

江若,方东,筱舟三人趁着早上人少,慢慢上山。方东是旅游板块的摄影记者,这九华山来了无数趟,所以暂充导游。三人边看边说边行,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这山上的大悲禅院。

由于时间尚早,大悲院中没有多少游人香客,师傅们也才做完早课不久,院子里有两位小沙弥,扫着落叶浮土,其它僧众都在后院早膳。方东觉得这个时候不便于打扰,就建议大家先四处看看。筱舟心诚,先去拈了三支香烧了。

“这大悲殿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那还是唐代中期的事了”,方东开始对江若筱舟讲解这九华佛史。“其实呢,九华创佛,应是在魏晋南北朝的晋代,兴盛是在唐代。”“唐开元年间,当时的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有一位金乔觉高僧,渡海到此修行,称地藏菩萨转世。”“他圆寂后,九华山才被辟为佛教地藏菩萨道场”,“从那以后,九华佛事,开始兴盛。”方东的话才落音,一旁有人拍手称好,“施主讲解真透彻,佩服。”本来抬头观看的三人,听着有人称赞忙转身,一位须眉洁白的老僧站立一旁,见方东江若筱舟三人转身,连忙单掌直立口念“阿弥陀佛,三位施主有礼了。老衲方才听这位施主言我九华佛史,一时感佩,失言了。”方东看这老僧穿金红两色袈裟,心想一定是位高僧,赶紧还礼,“没关系,没关系,我三人也是因事上山,一时游兴,信口开河。若有谬误,还请大师指正。”江若与筱舟二人连说,“就是,就是。”方东双手合什,“敢问大师法名?”老僧回答:“老衲大悲,是此间主持。”这一问一答,文来文去,仿佛古人。筱舟在旁边听着想笑,但又没敢笑出声来。

方东一听此位大师既是主持,心想“正要找你,你已来了。运气。”赶紧又补上一句,“我们三个人上山,就是为了找主持您。”老僧“哦”了一声,“我这妹妹,有一位朋友,”于是指着筱舟,把纪诚的事,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筱舟又从包内拿出纪诚与她在杭州灵隐寺的合影,交给大悲禅师辨认。老僧手拿照片,上上下下地打量了筱舟一番,然后对三人说了句,“请随我到禅房稍坐片刻。”话落转身前行。方东对江若筱舟一使眼色,三个人连忙跟上。

三个人随着大悲主持进了后院的禅房,自有那小沙弥沏了茶上来,大家坐了,各人先喝了口茶。大悲主持不等方东等人开口,便讲述起来。“纪诚小施主是来过我这里。大约是两个月前吧,那天刚好做了一场法事,老衲觉得有点儿累,法事结束后回禅房打坐。其间有门下弟子通报,说有远道而来的僧人求见。”“本想让知客僧接待,可弟子说来人持有普陀等地的主持的书信,所以赶紧让弟子请进来。”“老衲也是年届七旬之人,一生阅人无数。可这第一眼看到纪诚施主,就觉得他玉树临风,气度不凡。”“一经交谈更是惊于他年纪轻轻,可对佛理的研究,实在让人敬佩。”“老衲心中一喜,便非要他住一段时间。”“纪诚施主也是惊叹这九华佛门盛景,所以就留下了。”听到这里,筱舟有些急了,刚想开口问,让江若用眼神给制止了没说出话,但脸色,已有些苍白。

“纪诚施主在这里一住十日,每日晨昏随我课诵。其余时间,与我共参佛理,老衲自问也是得益匪浅。”“纪诚虽着僧服,但并未受戒。他与老衲师徒相称,曾要求老衲为他剃度受戒。”“老衲观他命理,应有尘缘未了,所以劝他,禅佛不必着相。婉言拒绝了。”筱舟长长出了一口气,大悲主持何样的人,那有看不出来的道理?!他接下去说到,“这位女施主也不必太过着急,我看纪诚施主也时常地长吁短叹,恐怕这红尘中的一段情愫,他也未必能一时忘怀的。”看着三个人询问的眼神,大悲禅师接着说了一句,“纪诚施主虽说是佛缘深厚,但也未必是我佛门中人。他在这禅院住了十余日后,与我告别。”“说是还有些地方要去,不在此久留了。”主持言毕长叹一声,“佛门虽然深广,但除非他自渡,任何人也是渡他不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