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强,文东,许有义,侯涛这四人,并非是那“敌后武工队”,而是一帮专门在深山密林中找“宝”的人。两个多月前,他们从当地的一位老人嘴里知道了这断崖的中部,灌木丛和青藤掩盖之下有一个山洞,而且说这山洞还住过古代的什么人。当时他们就来了一次,当然,是悄悄地摸上山来的。根据文东的观察,这崖壁上在久远的年代曾有过栈道,所以下面的山洞有人住过肯定不假。至于是什么年代什么人住过,那就只有进到山洞才能得知了。文东以前学的是考古专业,凡经过他过眼的事情和物件,还从未走过眼。当时因为听说神农架的大山里发现了国民党的藏宝,所以急急忙忙赶去了神农架。等到那边扑了个空,这一帮子才又转道回来对付这个山洞。
山洞虽然紧靠着江边,但却一点儿也不潮湿。侯涛走在最前面,文东扫尾押后,三个人顺着洞壁一步步往深处走去。不到十米,山洞往左拐了个弯儿,电筒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大厅。
一个不知是在什么年代用石头搭砌的石床,石床前有一个明显的四方形的火炕。那些燃烧的木柴,散乱在火炕的灰烬中,彷佛昨天还燃起过熊熊火焰。洞壁处有石头垒砌的石桌石凳,到处都是破碎的陶片。看得出,这里曾经长时间地住过人,因为火炕上方那一大片烟熏火燎后堆积下的黑尘,很厚很厚。
文东蹲在地上,仔细地检视着手中的陶片。他已经有了一种直觉,他要找出能证实他的直觉的依据。
“喂,你们看,我找到了一个罐子。”侯涛兴奋地喊道,喊声在山洞里发出轰轰的回响。“你小点儿声说话!”许有强呵斥了他一句。侯涛双手拿着一个不大的陶罐走到文东的面前,“你看看这玩意儿。”文东接过来,放在头灯下细看。陶罐表面的绘画很抽象,几乎是一种象形文字,内容与狩猎有关,罐底呈圆锥状,只有在地上挖个坑,这罐子才能放稳当,而且,陶罐无釉。
文东的眼里精光闪烁,那是因为他在使劲的抑制心头的狂喜。他现在已经能肯定的是,这个山洞,曾经居住过巴氏的族人。也就是说,这里的一切,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文东的眼里,历史就等于财富。他抬头看看两位同伴,侯涛是一脸疑问,许有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盯着他。文东,咧嘴笑笑,“这里的东西,都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能卖出好价钱。”他说了实话,因为他知道,眼前的这两位,不是吃素的。凭着多年与文物打交道的经验,要想蒙骗他们,很难。侯涛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转身仔细地搜寻起来。而许有强,此时也脸色一松,“总算没白来一趟。”话落开始用一根木柴翻起了火炕。此时文东的心里,一个计划正在形成。首先,他知道,无论从这个山洞中找到什么,都能出手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里的东西,也绝不能一下子全带出去。如果市面上同时出现许多这洞中之物,会引起巨大的风浪,这种风浪,会影响到手的东西出不去,拿着东西的人,也会非常危险。他深知江湖的凶险,他自己,也是一个阴狠无比的人。第二,在这条路上,没有朋友而只有利益,谁要认为自己有朋友,那他一定死的比较快。所以在他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能独吞了这笔财富。然而实际上,他文东心里最清楚不过的是这洞内的另外两个人,也在想着与他相同的问题。
文东一边想着,一边顺着洞壁往前搜寻,片刻之后,他的眼光停留在洞壁一人高的地方。他在头灯的指引下发现了一处异样,这个异样,就是这洞壁上的一块岩石与旁边的岩石的色泽不一样。走近了看,岩石的本质也不一样。许有强和侯涛都发现了文东神态的异常,两人围了过来。
文东弯腰抽出了小腿外侧裤管内的匕首,用刀尖轻轻的拨弄洞壁上的那一块稍微有些发红的岩石。不大的功夫,这块岩石掉落下来,洞壁上出现一个小洞。文东踮起脚,许有强用电筒照着,他伸着脖子看了看。接过侯涛递过来的一根棍子往里捅了捅,洞深不足两尺。文东又用棍子在里面轻轻搅了一会儿,感觉没有危险后,才站上一块石头往里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