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致命杀机全文阅读 > 大 江 东 去 第十三章

大 江 东 去 第十三章


上海火车站扩建改造,整个闸北区拆得乱糟糟的。文东一出车站,还以为是到了哪个正在建设中的小县城。在热浪滚滚的漫天灰尘中,好不容易找到一辆爬行着的出租车。他赶快开门跳了进去,随手紧紧关上了门窗。司机看着他的狼狈相,呵呵笑了起来。

文东在虹口区的“上海外国语学院”大门前下了车。他每次到上海,都住在这个学院的招待所里。这里价格便宜,而条件,顶得上四星级宾馆,环境幽雅安静,而又外出交通方便。不过,一向谨慎的他,是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这个在无意中找到的“市内桃源”。

他在学院的小餐厅吃了晚饭,又在小卖部买了几盒方便面,买了一条香烟,大步向招待所的接待大厅走去。他现在的样子,像个斯文的音乐家。

住下来之后,文东并不急于去找王富根,因为他心里还一直有个问号没解开。为了利益而动手杀朋友的事,他文东也干。江湖上,更是家常便饭一般。王富根知道他动身的日子,也知道他会带着东西上路。半途中暗下杀手,抢夺古剑,这平日里的“亲密战友”,可真毒!

文东将古剑用一件衣服包了,装入了一个旅行袋中,又在袋中胡乱装了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将旅行包上了锁,他打车去了上海港。他买了一张去南通的船票,然后凭船票将旅行包存进港口的行李寄存处。出了码头,他随手撕了船票,留下了寄存牌。

回到了招待所,文东将行李寄存牌仔细地缝进了裤腰的两层布料之中。他带了一张古剑的照片,坐长途汽车到了浙江的宁波。他知道,宁波工艺美术厂有一位师傅,能仿制各种古剑。

“大有巷”是宁波老城区的一条胡同,是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文东挨着门牌,找到了余万仁师傅的家。青砖老墙黑一块白一块,墙的下边也泛着潮气。一只黄白两色的老猫,趴在一尊歪歪斜斜的“下马桩”侧打盹。

文东下意识地看了看小巷的两头,除了极远处有两个大娘在树荫下说着话,几乎是一个人没有。也难怪,下午两点,大伙儿正躲着日头睡午觉呢。

文东举手拍了拍窄小的院门儿,“余师傅在家吗?”里面马上有人应答:“谁呀?在家。”门开了,一位白发老人出现在门内。“你有什么事?”文东退后半步弯了一下腰,“我找余万仁师傅,我请他做件东西。”那老人上下看了他一遍,又开口问:“是谁介绍你来的?你是外地人吧?”文东笑答:“是洛阳的海大哥。我从重庆来。”老人脸上一松,往里摆了摆竹扇,“进来吧,一路上辛苦了啊。”

洛阳的“海大哥”,是那侯涛的娘舅,也是一位江湖道上叫得响的人物。而且,跟这余万仁师傅,是拜过把子的兄弟。要不,他文东也进不了这小院儿。

挑开竹帘进了屋,老人从茶壶里倒了杯茶递给了文东。“我就是余万仁,找我做什么?”边说边坐下了。文东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从本子里抽出一张照片,递给了这位老人。老人仔细地看了看照片,再抬头看了看文东,口中哈哈一笑,将照片还给了文东。“这位朋友,照片上的这件东西,我做不了。唉,我好几年不碰这些玩意儿啦,得罪得罪。”说完又呵呵笑了两声。文东也笑了笑,将照片放在了桌上,从包里拿出一叠五十元面额的钞票放在了照片上。“这一万块钱是定金。五天后我再来取货,到时再补上一万。”说完又抽出五张照片,放在了桌上。“这把剑的上下左右全在这儿了,余老师您老多费心。”话落起身抬脚出门。余万仁一个字没说,从后面关上了院门。走在小巷中的文东,自己笑了笑。

五天后的下午,天气有点儿阴,说是有台风要过境。

文东敲开了余万仁的院门,挑开竹帘进了屋,余师傅照样给倒上了一杯茶。转身从里屋拿出一个装卷轴的画盒,两尺多长,刚好能装着那把古剑。

文东打开画盒的红丝带扣,取下盒头,手轻轻一斜,一柄铜色斑斓的古剑倒了出来。文东口中赞叹,“啧啧啧,真是几可乱真,好手艺,好手艺啊!”当然,这是仿制品,但不论款式还是做旧的功夫,都能算得上一流,是一件大师级的艺术品!文东拿出一叠钱放在桌上,“余老师付点点数吧!”余万仁一摇头,“不用,请自便。”说罢起身送客。尚未站稳,只见文东手中寒光一闪,余万仁胸前只见刀柄。文东用手,捂住了余万仁的嘴。

文东打扫了一切可能留下的痕迹,手拿扫帚倒退着出了院门,小巷依然无人。他掩上院门,带走了扫帚。如无意外,余万仁盖着被子躺在床上的尸体,几天后才可能被人发现。文东不担心那几张照片,他知道,剑若制成,照片则毁。这是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