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推理 > 致命杀机全文阅读 > 青 山 似 海 第二章

青 山 似 海 第二章


罗青山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抢劫了一家储蓄所。并且赶在所里的另一位柜员买饭回来之前,成功地逃离了现场。这一切真是做得鸡不叫,狗不咬。他将车开出内江城之后,停下来,仔细地看着地图。这三十年来,他从未跨出过内江一步。平日里在工厂拉货,最远也只到过内江火车站。所以,他只知道去重庆是往哪个方向,而不知具体的道路。直到上了成渝公路,看到了路边的指示牌,才知道自己走的这条路就是成渝公路,才知道内江到重庆有将近三百多公里的路要走。

当他发现路边有养鱼塘时,罗青山将车停了下来。他装作去鱼塘取水,将那柄斧子沉在了鱼塘内。他又用自己的毛巾湿了水,将车座上的一点点血迹擦去。他在路上买了一大堆的馒头和酱牛肉,买了几盒烟和几大瓶的饮料、给车加满了油之后,一鼓作气地将车一直开到重庆市内的朝天门码头。趁着天色未明,罗青山把车开到一条小街上停好了。将驾驶室用剩下的饮料冲洗了一遍,关上车门,大大方方地住进了码头的宾馆。

罗青山在宾馆中洗了澡,扎扎实实地睡了一觉。他把换下来的脏衣服,丢进了垃圾桶,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后,慢悠悠地上了街。罗青山不着急,他想好了要在重庆住一天,他要看看这座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一座城市。所以,他买了隔日去九江的船票。

此时此刻,站在九江码头外的罗青山,并不十分关注警察们会怎样去破案,他在船上时,知道自己丢了那张带相框的照片。但那上面,有一百多位孩子。而且大家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地挤在一起,人头比针头大不了多少的照片。再说,那是十二岁时的照片。人长大了,都会变样子的,谁认识谁呢?所以,罗青山不太担心。相反,眼下他倒挺担心自己住哪儿。住大宾馆吧,一是太贵,二是与自己的身份不相符。住小旅店吧,自己手中提着那么多现金,太不安全。

罗青山看到前面不远的路边,有一家卖蛋炒饭的小摊。他想了想,走了过去。“老哥,来一个蛋炒饭,加个鸡蛋。”罗青山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卖饭的大哥一敲铲子乐了。“四川人哈,老乡哦。六元钱,少收一元,五元哈。”罗青山也乐了,“谢谢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家常。若是以前那翻砂厂里的人现在看到罗青山,准得吓一跳。原来,罗青山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啊!罗青山的肚子吃饱了。旅店,也打听到了。他给了钱,又送上一支烟,“走了哈,有空再来找你摆‘龙门阵’。”方言,就像是亲和剂,短短的二十来分钟,两人就像朋友那样的告别。

罗青山在旅店里住了两天,他就像在内江时一样,到浔阳区租了一间小小的平房。他告诉房东要住上几年,做点儿小生意试试看,所以要把房子简单地收拾一下。房东有啥意见呢?“我巴不得你把这平房拆了改成楼房才好呢!”房东哈哈大笑地说着。接下来的几天,罗青山自己买了点儿材料,自己动手把天花板给撑了起来,把墙面刷了一遍。又把地面,铺上了瓷砖。不过,他在床下的位置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用水泥和瓷砖砌好了,面上盖上木板。木板上有暗锁,最上面还铺了瓷砖。他做了一个地下的小钱库。他从那一大堆的钱中拿出了几万块。其余的,用塑料布包好了,放进了床下的这个钱库中。罗青山打算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扎下根来。他在想,自己能做点什么?

第二天一早,罗青山就出了门。他原想在附近转转,看看能做点儿什么小生意。他租的房子,在浔阳区的庐峰东路,他出门走了几步,就发现了商机。原来,九江市水产品批发市场,离他住的地方,不足百米。

罗青山想就近做水产,可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一个从未接触过商业的人,而且是人生地不熟,要想站住脚都不容易,更别说是要赚钱。从这一天开始,罗青山带着纸和笔,带着几包好烟,天天往批发市场里一钻就是一整天。过了一个多月,他居然在市场内找到了一份工作。

“阳江水产品批发部”的老板顾伟忠,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上海人。因为老婆是九江的原籍,六年前从上海到九江来,做起了水产批发,几年之后,把老婆从上海接了到九江。两口子在这批发市场内开了个批发部。

顾伟忠人极精明,在上海市跟许多宾馆酒楼的关系又处得很好,朋友也多,加之九江地区的河鲜,湖鲜品种门类齐全,价钱也公道。所以批发生意做的是风生水起。在市场内,还算得上排位前几名的大户。

顾伟忠连着观察了罗青山十几天,发现这小伙子天天拿着本子在市场里转。有一次,顾伟忠叫住了罗青山,“喂,小老弟,没事坐会儿啊!”罗青山有些迟疑,但还是进了顾伟忠的店,“老板,你叫我有事?”罗青山有些呐呐地问道。“没事。没事就不能请你进来坐坐?”罗青山有些不好意思。“哪里嘛,我是怕耽误你做生意。”顾伟忠哈哈笑了起来。“哈哈,我的生意,不在这门面上,是在电话里。这个门面,是为联系客户用的。”罗青山听懂了,但不方便问,只讪讪地点头笑笑。顾伟忠让他坐,他便坐下来。

“小老弟是哪里的人?我看你天天在这里面转,是想学着做水产批发吧?”罗青山的心思被人看穿,脸刷地红了,“我是四川人,来九江还不到两个月。是想学着自己做点儿什么。我什么都不懂,试着学的。”顾伟忠笑了。“年轻人想干点儿事业,精神可嘉。虽然什么都不懂,可知道从头学起,孺子可教,可教啊。”“这样吧,我知道你们四川人很聪明,也最能吃苦。你要是想学点儿东西,而又不怕吃苦的话,就到我这儿来工作吧。”罗青山一听,喜出望外,“真的呀?难道你不怕我学会了手艺,不干了?”罗青山认真地问。顾伟忠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笑着说:“不怕,不怕,是雄鹰,就要上天。是蛟龙,总会下海,就算你飞起来了,总不会忘了我这个老师吧?!”罗青山一听急了,“不会不会,做学生的,怎么会忘了老师。唉,反正,我也不会说什么话,你要是相信我的话,日子还长,你睁着眼睛看吧。”

顾伟忠一直想收个徒弟,一来自己年纪一天天的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二来自己膝下无子,只有独生女儿一个。他心中想的事情,凡是人老了都会想到。但想归想,这世上,人也多。要想找对了人,那可是不容易。他前前后后试了好几个,都是不到半年,就让他给赶跑了。他见罗青山长得高高大大,面带忠厚之相,这才招手叫了进来。几句话谈下来,顾伟忠有了试一试的念头。

“你要是愿意,可先来我这里上班,管吃管住,每月工资200元。如果揽了生意,可以提成。这儿的活呢,是跟车去码头和火车站发货,去养殖场进货,别的,就没什么了。”罗青山听后心里高兴,想着自己的运气不错。遇到这么好的人,碰上这么好的事儿,他把头一点,“行,工资多少无所谓,给口饭吃就行,那我什么时候来上班?”顾伟忠心里也挺高兴,一看才上午十点不到,“选日子不如撞日子。就今天吧,你带身份证了吗?”罗青山点头,“天天都带着的。”“好,你拿身份证去复印一下,回来交给我。再登个记,就行啦。”顾伟忠看看罗青山递给他的身份证。“哦,小罗呵。在九江,你住什么地方?”罗青山往市场大门一指,“出大门走不了五分钟就到。”顾伟忠一听更高兴了。这么近,万事都方便。“去吧,复印完了回来上班吧。”罗青山接过了身份证,连蹦带跳地去找复印的地方了。

就这样,罗青山开始早出晚归地在“阳江水产批发部”开工了。过了不到两个月,顾伟忠就正式地收了罗青山这个徒弟。他觉得小伙子聪明好学,人也厚道,干活儿下死力气不说,而且什么活儿都干。还从不多言多语,踏实。总之,他看着罗青山什么都好,决不似以前的那几位,油头滑脑,一肚子坏水。

当然,顾伟忠并不了解罗青山的过去,他要是知道自己收了个抢银行的杀人犯做徒弟,他要不跳了长江才怪呢。又当然,他不可能知道。

他让罗青山叫他师傅,叫他的老婆阿香师母。于是,罗青山开口闭口,师父师母叫的这两人眉开眼笑,成天乐乐呵呵的。说来也怪,自从收了罗青山这个徒弟,批发部的生意一天好似一天,火红得不得了。顾伟忠认为这是“八字”合上了,天天地烧香拜神。师母阿香呢,天天给这徒弟煎鱼烧肉,店里的日子,也过得火火红红。

不久之后,顾伟忠知道了罗青山有“本子”会开车,就自己买了一辆“长城皮卡”,装了个铝皮的小货箱。车就交给了罗青山,进货送货,就更加方便了。再看那罗青山呢,从头到脚让师母给换了装,手里提个“小鳄鱼”包,进进出出,俨然成了“二掌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