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很枯燥,总得加点料。
前文书说到,木匠哥驾崩,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就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崇祯皇帝。崇祯能够当上皇帝,基本是托了木匠哥的奶妈——客氏的福。客氏对崇祯帝的继位有三大贡献。第一,客氏在木匠哥的宫中搞计划生育,把木匠哥哥的儿子都搞没了;第二,客氏对木匠哥压榨过度,导致木匠哥二十二岁就油尽灯枯了;第三,客氏得罪了张皇后,让后者宁可放弃垂帘听政的机会也要让小叔子继位。所以从客观的角度讲,客氏是崇祯帝继位的第一功臣。
然而,崇祯本人并不这么想,在他看来自己年轻貌美的皇嫂似乎更值得信任。之所以在张皇后和客氏之间选择联盟,是因为崇祯实在是没有自己的政治势力。一般皇族继位皇帝,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最起码的让自己的亲信太监掌管后宫,让自己的老师成为文官集团的核心,以此控制朝廷。可怜崇祯一没有亲信太监,二没有老师。没有亲信太监,是因为魏忠贤。身为太监,有理由不投靠阉党吗?不投对不起自己的配置。没有老师,就要怪他爹朱常洛了。前文中说过,朱常洛对木匠哥很不好,但是对朱由检,就得加个更了,更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朱由检五岁的时候,他妈刘氏就被他爹打死了。比木匠哥还惨,朱由检不但没了妈,而且没有奶妈。他爹看在他是亲生骨肉的份上,把朱由检丢给了李选侍抚养,就是前文提到的想控制木匠哥垂帘听政的那位。李选侍也嫌弃朱由检,不久就以自己怀孕为由又把朱由检哄出去了。他爹无奈,又把朱由检丢给了另外一位李选侍,为了区别,我们称她为李选侍二号。日子还没过安稳,朱由检就忙碌了起来,忙着参加亲人的追悼会。九岁,爹死了,十三岁,养母死了,十六岁,木匠哥死了,至此,世界上还活着的亲人就只有嫂子了。于是,嫂子张皇后成为了朱由检唯一的政治同盟。
让朱由检继位,张皇后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找客氏报仇。久经政治斗争考验的张皇后明白,想让朱由检按照她的意志做事,是需要一些手段的。如何培养朱由检对客氏和魏忠贤的敌意,张皇后在朱由检进宫之前就想好了。公元1627年8月23日,在王府坐卧不安的朱由检终于接到了进宫继位的通知。当天,朱由检还见到了一位张皇后的密使,密使带来了一句话,不要吃宫里的东西。我们可以想象这句话对这个十六岁的少年的震撼。贵为亲王、储君,即将继承大统的自己,竟然有人敢谋害,而且想谋害自己的人就在皇宫里,控制着整个皇宫。这个时候,少年朱由检的心理阴影面积应该能赶上整个故宫。仇恨的种子开始在这片阴影中生根发芽,少年朱由检觉得,要坐稳皇位,必须除掉客氏和魏忠贤。无疑张皇后的手段是成功的,自此之后魏忠贤对朱由检一切善意的接触在朱由检眼中都变成了充满心机的试探。饱含敌意的朱由检进宫之后拒绝了身边所有太监宫女的服侍,除了一个叫王承恩的太监——这个太监是张皇后派过来的。魏忠贤虽然脑子不怎么好使,好歹也伺候人伺候了大半辈子,看得出眉眼高低,朱由检眼中的敌意渐渐被他察觉了。
魏忠贤并不理解这种敌意的原因,但是他并不害怕,因为朝廷现在离不开他。魏忠贤不怕,客氏怕了,因为朝廷根本不需要她。客氏向魏忠贤提议,对刚上台的小皇帝进行一轮试探。试探的具体方式是,两个人一起递交辞职报告。如果皇上不批,说明皇上并没有想把他们怎么样。如果皇上批了,可以由群臣上书挽留,因为朝廷离不开魏公公。然而,崇祯的批复让他们彻底傻眼了,魏忠贤辞职,不批,客氏辞职,批了。从这个批复来看,真的不像崇祯的水平。结合此时崇祯身边的人员构成,这个处理办法很可能是张皇后(这时候已经是张太后)的建议。批复下来,客氏彻底傻了,叱咤风云半辈子(当年只有40岁)的奉圣夫人再也找不到留在权力核心的理由了。在她的人生中,很多东西可能都是假的,唯有一样是真的,那就是对木匠哥的感情。无论是在风雨飘摇的王府,还是在明争暗斗的朝堂,客氏奶妈都在呵护着那个傻傻的小木匠,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的逝去。客氏出宫前只做了一件事,去祭奠木匠哥。在木匠哥的灵前,客氏拿出了一个包袱,里面是木匠哥剪下的指甲、头发,脱落的乳牙、血痂。这些记录了木匠哥成长的一点一滴被客氏哭着一一焚毁,焚毁的还有对木匠哥一生的感情。客氏知道,这次自己失败了。她的对手不会放过她,就像她不放过当年的王安、东林党人、小皇子和他们的妈妈。这是她最后祭奠木匠哥的机会,也是她最后正视自己的机会。我相信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不认为自己是个坏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都在回顾自己一生中的真、善、美。客氏一生的真、善、美都留给了木匠哥,至少对于木匠哥来说,客氏不能算一个彻底的坏人。烧完了也哭完了,客氏缓步走出了皇宫,也同时走下了历史舞台。
随着客氏的离去,张太后感到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这个曾经谋杀了她还没出生的孩子的女人终于败在了自己手下。我的一生已经再无诉求,小叔子,江山是你的了,好自为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