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很枯燥,总得加点料。
袁崇焕的离去并没有给明朝造成实质性损失,皇太极并没有再去宁锦防线找麻烦。直到崇祯党政,阉党倒台,辽东边军因欠饷发生哗变。这时候才有人想起袁崇焕,他是那里的老领导,那边出了问题他应该搞得定。享受这莞式服务的袁崇焕接到的圣旨,让他出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身在东莞的袁崇焕对朝廷和辽东发生的事情应该还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他马上给出了自己的答复,不去。崇祯有点蒙。袁崇焕的举荐者,内阁大学士钱龙锡站出来表示,官封得还不够大。其实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已经是二品官位、国防部副部长了,对于一个赋闲在家的人已经不可想象了。但是崇祯封官从来是不吝啬的,你说不够大,那就来个更大的。任命袁崇焕兵部尚书、蓟辽督师,直接给你国防部部长加大军区司令。与前文中说过的郑芝龙相似,袁崇焕从这个任命中看到了皇帝的决心和态度,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皇帝如此看重自己,也是该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时候了。从白丁直接跃迁国防部部长、大军区司令的袁崇焕向着北京出发了。
到京之后,袁崇焕受到了群臣的热烈欢迎和崇祯的亲切接见,收拾烂摊子的人可算来了。在崇祯还是小屁孩的时候袁崇焕就已经鼎鼎大名了,所以对于崇祯来说相当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人物,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崇祯第一次在紫禁城云台门召见了袁崇焕,二人亲切交谈,并且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共同表示要为大明朝的复兴努力奋斗。最后,聊嗨了的袁崇焕表示,把辽东交给我您就请好吧,五年之内把事儿给您平了。崇祯听了非常高兴,表示坚决支持袁崇焕的平辽事业。跟皇上聊完出来,袁崇焕身后还跟了个小迷弟,给事中许誉卿。小迷弟拿着小本本找到袁崇焕,想要深入学习一下五年平辽的具体方案。没想到袁崇焕却说,没有方案,随口一说,哄皇上高兴的。许誉卿傻眼了,他好心提醒自己的爱豆,咱这皇上军政全都两眼一抹黑,什么叫可行性完全不知道,你是哄他,他却可能当真。到了五年,皇上不会管什么客观条件实际情况,就问你答应的事为啥没办成,你咋办?袁崇焕睡不着了。
辗转反侧了几个晚上,袁崇焕终于想出一个说辞,跟皇上说,五年平辽要建立在粮饷充足的基础上,要平辽先给钱。皇上也不是白给的,开始跟户部官员唱起了双簧。他跟户部尚书毕自严说,袁督师平辽,你得给钱啊。毕自严说,没钱。崇祯问,怎么没钱?毕自严说,辽东边军欠饷都几个月了,导致士兵哗变,把我的亲弟弟宁远巡抚毕自肃都抓起来了,要是有钱我早就给了。崇祯跟袁崇焕说,你看,不是不给你钱,是真没钱,但是五年平辽是你答应的,不能反悔哦。袁崇焕又睡不着觉了。
几个不眠之夜之后,袁崇焕找到了崇祯,说这次我有一个省钱的办法。崇祯一听省钱,眼睛马上亮了,什么办法?袁崇焕说,跟后金议和。一听议和,崇祯有点泄气,这事有点伤面子。袁崇焕马上表示,议和以袁崇焕的名义私下进行,谈成谈不CD不会有损国家形象。听到这个提议,崇祯的态度有所缓和。见皇上松口了,袁崇焕开始介绍议和的好处。大明朝现在财政困难,议和之后可以节省大量军费开支,省下这笔钱,就能让大明把这口气缓上来。等大明财政运转良好了,可以再跟后金叫板。大明毕竟是大国,后金毕竟是小国,等大国缓过劲来了,耗也能把小国耗死。崇祯听了频频点头,那就先缓一步,五年平辽就当成五年议和吧。袁崇焕说,以我的名义议和,得给我更大的权,要不老有人使绊子受不了。崇祯当即表示没问题,收了辽东地区其他人的尚方宝剑,都给袁崇焕,权够大了吧?
带着尚方宝剑,袁崇焕上路了,重新踏入他阔别三年的辽东。袁崇焕的影响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辽东。这位辽东的老领导一到,哗变的士兵马上表示信得过袁督师,不再闹事。而这时,被哗变士兵抓起来的宁远巡抚毕自肃已经饿死了。他的亲哥哥户部尚书毕自严向朝廷表示,欠饷的责任在户部,毕自肃属于因公殉职,应该给予抚恤。崇祯一看,责任在户部不就等于责任在皇上吗,那怎么行?责任就在毕自肃,他没管好手下的兵,死了活该。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不心寒的,好在知道的人比较少。士兵哗变的小插曲过去了,袁崇焕开始在辽东大展拳脚了。他一方面整顿军务,积极备战,一方面开始联系皇太极,准备和谈。皇太极的回复是,愿意和谈。
如果说这个时期明朝很困难,那么后金就称得上更困难了。前文说到过,明朝遇到的三大问题之一是北方大旱。北方大旱,对于明朝来说受灾的是陕西省,而对于后金来说,受灾的是全国。虽然全国受灾,一带英主皇太极统治下的后金毫不示弱。与很困难的大明自顾不暇相反,更困难的后金选择了去欺负最困难的蒙古。大旱对后金影响很大,但是好歹后金的领土靠近渤海,又有辽河、沈水两条不断流的大河,日子还算过得去。蒙古就惨了,本来就是北方内陆,地上有水的时候只能长点草。这一干旱,草都不长了,只能吃土了。蒙古这个时期已经分裂为几大部落,其中最大的是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对于明金战争长期保持中立,而察哈尔部一直是明朝的军事联盟。皇太极这次的目标,就是察哈尔部。可怜的察哈尔人正吃着土等待盟国大明的经济援助呢,大明没等来把皇太极等来了。皇太极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对极度困难中的察哈尔部穷追猛打。这一战的成果不但驱逐了察哈尔部,而且逼降了科尔沁部。战后为了稳定与蒙古人的关系,皇太极开始疯狂地迎娶蒙古各部的女人。然而,蒙古各部适龄贵族女子有限,皇太极需求量又大,所以出现了大量娶了姑姑娶侄女,娶了大姨妈娶外甥女的情况,皇太极的后宫里,辈分那叫一个乱。而且这一顿疯狂迎娶之后,皇太极的后宫从嫔妃到宫女几乎清一色的蒙古人,一进后宫一股蒙古包味。但是为了国家发展壮大,这些都能忍,这就是一代英主。虽然战胜了察哈尔部,获得了蒙古人的支持,但并不能解决后金经济上的困难,抢劫叫花子发不了财。就在最困难的时候,皇太极听说袁崇焕再次回到辽东,真是捶胸叹气加嘬牙花子。这时候袁崇焕提出了议和,皇太极欣然接受。
陕西民变被招安了,东南海盗被平定了,后金皇太极同意议和了,崇祯初年的三大问题表面上都解决了。然而,朝廷内部开始出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