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昙花出处的推测r
“那您查到了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图案是昙花而不是莲花?”我一头雾水的问。r
“这个并不是很难判定,因为莲花作为中国主要的吉祥图案,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不但普遍用于民间装饰,就连佛教、道教的传说中也频频出现……”r
“这两个图案虽然接近,但文献里记载的莲花图案,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十三瓣的,而且莲花的图案和莲子、石榴一样,都象征着多子多孙,多福多寿,所以其花瓣数量很多,而且越繁琐越好,不但民间讲究这个,就算宗教里面也希望本教信徒众多,生生不息……所以,这一点可以初步断定其不是莲花!”r
我点点头,说道:“是啊!我也有所耳闻,据说佛教里高僧的莲花宝座上面的莲花瓣越多越证明其法力高深,有的是一百零八瓣儿,而且在藏传佛教里甚至还有上千瓣儿的……”r
“是啊!你看这照片上的图案虽然很奇特,但并不繁琐,所以我才说这图案不是莲花……当然,我说它是昙花,也并非我妄自推断……”董德权有些得意的说:“想当初我和你们那么大时,酷爱收集古书,那个年代闲暇的时间很多,似乎连空气都比现在单纯,所以,读书就成了我唯一的爱好和消遣。”r
“不敢自吹读书破万卷吧,不太厚的小册子也读了几千上万本,呵呵!如果年轻时没有读过那些书,或许在咱们学院也不会出现一个董德权!”董德权感慨万千的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在我读到的那些书中,就有介绍昙花的桥段,虽然都是些只言片语,但也总比无从考证要好!”r
“我记得在一本明代的杂谈笔记中看到过关于昙花这样的描述:书上指的昙花并不是如今我们可以买到的那种观赏类花卉,而是天花,是一种神化了的花朵。书上描述昙花通体洁白如雪,芬芳沁人,而且强调其花瓣的数量为十三瓣,每瓣皆是晶莹玉润,冰清玉洁好似羊脂白玉。但是,如此美丽之花,绝非凡夫俗子皆能有幸得见的,能观其芳容的必须是品德端正秉性良善之人。即便有幸得见,那昙花也只开放在短短的弹指一挥间,所以才有昙花一现这个成语!”r
我听了他的话,觉得仅仅凭借一些杂记就认定其为昙花,作为一个学者未免不太严谨,于是我问道:“董老师,只凭一纸杂记似乎有些单薄?”董德权并没有反感我的提问,他点点头,继续说:“是啊!做学问必须要严谨,但有的时候也需要大胆推测……”r
“纵观所有花卉图案,和这幅图案最接近的,就只能说是莲花了。所以我找来了大量莲花图案方面的书籍,开始和这幅图案进行比较……”董德权说到这里却停止了,他点燃了一支烟,悠闲的吞云吐雾。r
齐小杰不就耐不住寂寞,这时已经急得抓耳挠腮,急不可耐的追问道:“哎呀!董老师啊!您不要卖关子了,怎么有文化的人都这样啊!您赶紧继续啊!”r
我深有同感的看着齐小杰,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知识分子就是惹人烦,说话慢条斯理的也就算了,可话到嘴边关键处,他却只字不提了,这德行跟师行剪那老鬼如出一辙。唉!不能职责别人,其实我自己也经常经常犯这个毛病,尤其遇到一些一知半解的藏家,呵呵!我也会居高临下的当一回大尾巴狼,其实这种感觉挺好!r
董德权并没有让我俩等太久,他吸了几口烟便继续道:“我翻阅了大量的图鉴,经过认真的比对,我发现了一种和这昙花的图案类似的莲花图案!不过只能说是类似,或者说那幅莲花的图案是传统图案的一种简化……我数了数那莲花花瓣的数量,大约是十瓣左右,但没有一幅图是正好十三瓣的。于是我就复印了几幅这样的图片,你们可以看看……”r
董德权再次从那叠A4纸里面翻出了几张平铺在桌子上,看得出来,那是几张从书本上拷贝下来的图片。从花的造型上来看,的确和昙花图案有些类似,但这只是仅从花瓣数量上看。而石板上昙花图案的造型却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捉摸不定的、怪异的感觉,我不知道用怎样的语言能够确切的形容那图案带给我的感觉,最后我想引用齐小杰的一句原话,他说:这昙花的图案一看就透着一股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