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开业庆典,没有领导讲话,没有记者录像,却不乏掌声和鲜花。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属于民众的庆典,是实实在在属于打工者尤其是打工妹的庆典。她们含辛茹苦来建设这座城市,却在这个城市里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现在,这座全市最豪华的夜总会就成了自己的家,这个以前她们只能远观不敢踏入的地方就是自己的休憩之所。r
随着莹莹简短的话语,整个打工妹之家沸腾了,小姐妹们纷纷涌上台,把莹莹抬起来,抛向高空。r
莹莹满含热泪,她没有想到,自己一个普通的举动,会产生如此大的效应。她只是从自己的经历,按自己的意愿让姐妹们有个心有所归的地方,没成想会有如此之大的轰动。她激动中有多了一丝丝凄凉,她由此想到,不光滨城,每个城市都有如此众多迷惘中的打工妹,她们都需要一个心灵之家。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做到,但她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向全社会呼吁:重视这些弱势群体吧,她们是城市发展真正的原动力。r
没有人能听到她的心声,但能从她的表情上、行为上感受到。这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它融入到了所有打工妹的心中,敲开了所有善良人的心扉。她告诉人们,在金钱可是左右一切的年代,还有一股金钱无可比拟的力量,这股力量,才是社会的主体。它还让那些有钱人看到,金钱是罪恶之源,也是善良之源,它可以是加害人的工具,也是救人于危难的载体。她又想起了凌三丁说的那句话,死而富有是可耻的。即使不死,金钱也不该是罪恶。r
莹莹流泪了,在打工妹的簇拥中她泪如泉涌。这并不是源自众星捧月的感受,而是相信她走对了一条路,这条路开启了通往良善之地的大门。每个人都有渴望,但一旦光明之途被邪恶堵塞,更多的人就找不到前行的方向。r
人啊,醒来吧,不然,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罪恶之渊。r
小桃和采妮也在这激流涌动中热泪盈眶,采妮的父母从没见过这阵仗,也完全被感染了。他们分别攥着采妮和小桃的手,心也随着轰动的人流起伏。r
一声声礼炮,开出簇簇礼花,漫天飞舞的彩纸随风起舞,它预示着,在同一个地方,一个丑陋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打工妹扬眉吐气的日子即将开始。r
我记起了一个外国人说的话:人生而平等。或许,这只是一种愿望,但一个连这样的愿望也失去了的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距离到底还有多远?r
是莹莹带给我们一个这样的愿望,也是所有深陷不平的人的愿望,但愿这不仅仅是愿望。r
自打女儿来到滨城,采妮的父母很少来这里。他们明白女儿的身份,做为父母,也一直为女儿所牵挂。在他们心里,女儿一定抬不起头来。但是,他们没有能力给女儿更好的出路。当小桃和莹莹去看望他们的时候就有些吃惊,当他们看到这么热的场面,自己的女儿这么风光地坐在前台的时候,一股热流在他们心里涌动。而此刻,他们正抓着小桃和采妮的手,不知说什么才好。但他们悬着的心放下了。没有人在意女儿的过去,这个世界还是善良人居多。r
从此,打工妹之家成了滨城的骄傲,成了外来打工妹最温暖的家。r
第五十五章祭点点乱坟话凄凉r
莹莹觉得很累,但更多的是兴奋。她从无数渴求的目光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她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在自己的影响和带动下,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多出些慈善家,而不是把精力和金钱用在相互倾轧和吃喝玩乐上。世间永远不可能大同,但它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人生而不平等,可以经过后天的努力渐趋平等。r
莹莹、小桃、采妮在兴奋之余还没忘了她们的主业,令她们没有想到的是,尽管第一天有些凌乱,但她们的助手按她们的意愿和要求把所有的一切都做的井井有条。特别是令莹莹关注的那个叫雨燕的女孩子,如今已成了大姑娘,出脱得也更漂亮了。虽少了些农村人的质朴,却多了些城里人的成熟和机敏,是个不错的好管家。看着她也一样兴奋的样子,莹莹的心里多了一层安慰。不知为何,也只是接手夜总会后才认识她,不过才几天的时间,但莹莹的心里,却觉得像是老相识了。由雨燕,不觉又想到点点,那个可怜的女孩子不知怎么样了,要是还能看到现在看到这样欢快的景象该多好啊!想到这里,不觉又有些鼻酸。r
她叫过雨燕,问她现在还有点点的消息没有?雨燕只是伤感地摇摇头。过了一会,才满眼含泪地望着莹莹:“莹莹姐,其实,她已经走了,都快一年了。我收到她最后一封信的时候她就说自己已经不行了,信还是托别人到邮局发的。只有聊聊几行。她说,除了舍不得姐妹们,她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可留恋的。她的家人对她也不好,她觉得与其孤单地看别人的冷脸活着,还不如走了的清静。我也只是写了封回信安慰她,希望她能坚强地活下去,等待着云开日出的那一天。可从此就没有了音讯。”雨燕已经泣不成声了,“后来,我憋不住,按着信上的地址,一个人跑到她们村,一个村民指着一个乱草岗子告诉我,她早死了,因为怕辱没了家族的门楣,没让进墓地,就草草地埋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