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全文阅读 > 第11章 坚船利炮叩国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

第11章 坚船利炮叩国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3)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西方列强为什么支持日本?日本独占中国,不会对西方列强的利益构成威胁?谁都想着瓜分中国,可中国毕竟不同于非洲,是史前文明时代,和拉美香蕉共和国也有区别,也不像当时的印度,很久没有统一过。中国即便到184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那么强那么大的国家,如果要去瓜分,就得考虑谁有这个实力。一口想把中国咬下,回头把牙硌掉了,怎么弄?这个时候,小日本“不揣冒昧”地跳出来,我来,我打头炮,西方列强当然求之不得,因为你们俩都是亚洲国家,都是黄种人,属于黄种人的内讧,对于基督教文明没有任何损失。你们来吧,既然日本愿意做先锋,帝国主义自然怂恿加支持,尤其是英国,表现得最积极。

  此刻,“帝国主义们的心情是矛盾的:它们希望战争,尤其希望中华帝国对外战争爆发,因为这不但可以削弱这个帝国的国力,而且还可以检验这个帝国目前的抵抗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自中国务实的官员致力于洋务运动后,帝国的防务实力让帝国主义们有点儿摸不着底。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国主义们并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胜,至少是不能让日本人获得圆满的胜利。因为如果这样,中国人给日本人的好处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中华帝国的版图和市场再大也是有限的。”[8]

  不宣而战搞袭击

  1894年朝鲜东学党[9]起事,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日军也趁机开进了朝鲜,挑起战争。当时的中朝关系,我们是宗主,朝鲜是藩属,是我们的属国。属国有难宗主出兵代为平乱,这是符合宗藩[10]关系的。当然,这种关系完全不符合近代国际法,所以小日本说我不承认朝鲜是属国,称它是一个独立国家,你能派兵我也能派兵,清军进去2000,日军进去8000。清军一入朝鲜,迅速平定东学之乱,但是日军就赖着不走,蓄意挑起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有陆战和海战,陆战主要是两场,平壤之战和辽东之战。海战是三场,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威海卫之战实际上是海陆都有,中日甲午战争首先是在海上打起。

  黄海、丰岛、平壤战役属于第一阶段,战火没有烧到中国,辽东和威海卫就是在中国本土打的。首先爆发的是丰岛海战,因为日本增兵咱也得增兵,北洋水师济远、广乙两舰掩护商船往朝鲜增兵,当时战争还没有爆发。但是日本联合舰队三艘主力舰不宣而战,对中国发动了突然袭击。日军有备而来,我们毫无准备,因此广乙舰沉没,济远受伤。有说济远管带贪生怕死,贪不贪生、怕不怕死不好说,不死也得一块儿沉没,所以济远号撤退。这样,两艘没有武装的商船高升号、操江号就暴露在日军面前,操江号上官兵被俘。操江号比较小,是一艘木壳的老式军舰,原属南洋水师,后借调北洋用于通信和运输,配置官兵82人,船龄已超过20年,虽然也配备了5门火炮,但也只能勉强对付海盗而已,根本不可能作为对抗军舰的战船。操江号上面有20万两白银的军饷,也被日本缴获。高升号是中国租的英国商船,日本人挂出信号旗要求高升号投降,船上1000多陆军将士表示拒绝,用步枪射击日寇的军舰,然后放下小艇让欧洲籍船员离开船。日本人发射鱼雷把高升号击沉,1000多名陆军将士落水,800多人殉国。

  丰岛海战是日本不宣而战,首先挑起了战争。丰岛海战第二天,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对日本宣战。第三天日本天皇也下了一道圣旨,对中国宣战,战争正式打起来了。在朝鲜境内进行的第一场战争是平壤之战。平壤是朝鲜的古都,仅次于国都汉城。清军14 000人,日军16 000人。日本人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但战争还没有打起来,清军统帅直隶提督叶志超就打算放弃平壤城,退守鸭绿江。总兵左宝贵是回族,坚决主张抵抗,说:“敌人悬军深入,正宜出奇痛击,使其片帆不返,不敢再窥视中原,今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

  左宝贵守平壤玄武门,激战中,警卫劝他摘掉红缨帽,脱去黄马褂,那一身红的黄的跟交通信号灯似的,太明显,一看就是个高级武官。左宝贵说我穿这身衣服是激励士气,结果清军激励了,日军也激励了,发炮攻城,左宝贵亲自指挥重炮向敌人还击。在激战中,左宝贵腿上中了一弹,他很敏捷地用一块布包好伤口站起来继续鼓舞士兵作战。不幸再次中弹,以身殉国,平壤沦陷。叶志超一口气往北跑了500多里,连马都没下,过了鸭绿江,日军尾追进入了中国境内。

  战场上的家书

  几乎与平壤之战同时,北洋水师主力掩护陆军在朝鲜登陆,返航途中行至黄海,在鸭绿江入海口大东沟遭遇了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舰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舰身倾斜。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

  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枚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枚所中,全舰官兵共252名壮烈牺牲。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除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外,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壮烈殉国。北洋水师当年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从综合力量上来看,不说强于日本的联合舰队,起码也应该是在伯仲之间,开战的时候北洋水师是10艘军舰34 000吨,日本12艘40 000吨。北洋水师两艘最大的铁甲舰定远、镇远是远东第一流铁甲舰。

  但北洋水师自从1888年成军以来到甲午年间,6年时间不但未添一舰,甚至未添一弹,船只也没有很好地维护。海军的钱,被拿去修颐和园了。这样一来,北洋水师老矣。当时军舰争雄于海上,主要是比航速和火力,火力主要是看射速。北洋水师的平均航速是15.5节,日本联合舰队是16.4节,联合舰队主力舰吉野舰的航速高达22节。另外就是火力,日本军舰的炮虽然比咱们小,但是它有68门速射炮,我们一门都没有。速射炮是新生事物。速射炮出现的时候,海军军费被拿去修园子了。

  吉野舰本来是大清订购的,连订金都交了,最后没钱了不买了。英国看这一艘军舰砸手里了,皇家海军也不需要,就向日本兜售,打折卖给你,你要吗?日本多穷的国家,没有钱,明治维新是1868年,洋务运动是1861年,日本工业化晚于中国。没有钱怎么办?天皇捐了30万,那会儿的日元是银洋,不像现在的日元,30万合不了多少人民币。各级文武官吏、国会议员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捐出来,皇后把自己的首饰都献出来,以后就只能头上插樱花了。然后发行公债,老百姓踊跃抢购,甚至有日本女学生去卖身然后把钱捐给国家,就这么买的军舰。

  日本是举国一致,君臣一体,上下同心,一定要把中国给打败。你再看咱们这儿,老太后拿着海军经费,过一个生日,用银700万两。700万两白银是一个什么概念?定远、镇远各是62.5万两,老太后过一个生日,北洋水师远东第一流铁甲舰能买11艘。老太后一个生日的花费再造一个北洋舰队都没有问题。慈禧太后做60大寿,翁同龢等大臣上奏请求寿诞从简,节约公众开支,补充前线军费,慈禧太后当即不悦:“谁要是令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要他一生不痛快。”四下当即噤若寒蝉。

  再看军队士气。据说日本有一个小兵出征,他妈这么跟他说,这一仗打完了,我希望在靖国神社看见你,言下之意就是没指望你活着回来。平壤之战,清军的统领卫汝贵[11]的老婆给他写的家信[12],被日本人缴获,登在日本军中的报纸上。卫汝贵的老婆给他写的家信是,老爷春秋60岁了,咱家有钱有地,上战场千万别玩儿命,勿挡前敌。你想这人指挥的军队,不是说枪炮不如人,根本没有精气神。人家打仗,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咱这可倒好,统领都打了一上战场就跑的主意,让当兵的给你玩儿命,开什么玩笑。

  令人震惊的屠杀

  一样都是洋枪洋炮,清军那会儿没有拿粪叉,刀矛弓箭都是爷爷辈的玩意儿,但还是不行。黄海海战中国5艘主力舰沉没[13],日本5舰重创。重创跟沉没的区别是重创的那个还能拉回去炼钢,咱们要炼钢得给它捞上来。我们的定远、镇远挨了200多发炮弹都没事,是不沉之舰,主力尚存。速射炮120毫米口径,打上没事。

  可朝廷不允许北洋水师继续出战,就此造成了黄海制海权[14]拱手让敌。辽东之战,大清发祥之地,除了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军抵抗之外,余皆一触即溃。这样,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将战火烧到中国境内。

  辽东之战时,日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全城2万多人,被杀得还剩抬尸的36人。当时美国驻华使馆的武官在日军中观阵,被日本的暴行惊呆了,他给国内的报告中说,旅顺城内凝固的鲜血有一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厚,到处都是残肢断臂。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英国人艾伦对这次屠杀有过描述:

  “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对跌倒的人更是凶狠地乱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

  “天黑了,屠杀还在继续进行着。枪声、呼喊声、尖叫声和呻吟声,到处回荡。街道上呈现出一片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卧着肢体残缺的尸体;有些小胡同,简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

  “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剖腹、挖心的事在当时的旅顺并不少见,多少无辜的儿童惨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世界很多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日本在中国的暴行令世界舆论哗然,日本不是文明国家吗?怎么能这么野蛮?日本为了掩盖罪行,赶紧把中国人的尸体收集火化,有人可能就剩一根指头了,哪找去?甭管是谁的往一块儿堆,骨灰装了满满七口棺材。这是什么概念,你看一个人往那儿一站那么大一坨,烧完了就一把。你想七口棺材的骨灰得有多少人?小日本有多狠!

  日本人在坟上插一木牌,上写“清国阵亡将兵之墓”。里面有将和兵吗?没有,将和兵都跑了,留下的都是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日军除了一路奔东北而来,还有一路占领了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是洋务运动最突出的成果,打到这个份上打不下去了,只得屈辱求和。

  虫子渴望吞大象

  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给李鸿章以致命一击,也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军队95万,打的是一场自卫反击战;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干的是无耻的侵略勾当。可是最终清政府竟然失败了,日本上演了一曲小虫吞大象的荒诞剧。

  大清政府,从来都是只记吃肉,不记挨打。清政府平定了国内叛乱,列强之间又相互争夺利益,暂时对中国无暇顾及。在签订《北京条约》后,清政府内部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员同英法之间不再交恶,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几乎毫不费力地享受着既得利益,中国政治家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他们对西方国家的友善充满了感恩。对于隔壁小国日本,清政府基本没有放在心上。

  小日本不知道哪根筋倔上了,几乎从没停止过打中国的主意。它很无畏,妄图以它弱小的身躯吃掉中国,吃下中国是它这辈子的梦想,不管肠胃是否能够消化。明治维新后,小日本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可能是由于非良性的过快发展,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产生了军国主义的变种。日本变得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1855年,日本有政治家提出要占领台湾岛、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这种思想竟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日本的主流思想。很快,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得到具体化,并形成文字,日本出台了一部《清国征讨方略》,详细写明了征讨的步伐。可怕的是,日本严格按照征讨方案,不动声色地发动了侵略战争,而且几乎完全达到了目的。

  清朝政府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隔壁的邻居,不怎么富裕,还愿意倾家荡产花钱打仗。有好日子不好好过,动辄动武,盘算着怎样吃掉别人,不是我们的一贯作风。对小日本提防不够,是清政府最为失策的一步。对于国际形势一无所知的清朝,能够哄好西方列强不再炮轰,老佛爷就该在宫里暗自念阿弥陀佛了,更别说早做判断,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