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这个历史挺靠谱:袁腾飞讲历史(全集)全文阅读 > 第16章 各领风骚数十年(三国、两晋、南北朝)(5)

第16章 各领风骚数十年(三国、两晋、南北朝)(5)


  过犹不及

  反佛的问题是怎么反,不能说你这个佛教不好,因为你跟官府争夺劳动力,这么说就没劲了,得从根本上驳你,得说你的教义就不对,就是邪教。

  所以范缜反佛实际上就是因为佛教妨碍了政府的行政,但是我不说原因,我只从教义上驳你。范缜在《神灭论》一书中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他说肉体和精神的关系,就像是刀刃跟锋利的关系,没有刀刃就没有锋利,所以没有肉体就没有精神。你说得自己再锋利,如果没有刀刃,你切个蛋糕试试。他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六道轮回,什么都没有。

  因为南朝皇帝笃信佛教,所以当时一堆高僧都跟他辩论,但辩不过他。齐朝的竟陵王萧子良也跟他辩:你不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我生下来是王爷,你生下来是老百姓,这不是前世注定的吗?我肯定是前世积福,所以我身为亲王,你前世造孽,所以你是百姓,肯定是这样。

  范缜一指庭院当中一棵梨树,开满梨花,芳香四溢,说你看见那株树没有?看见那朵花没有?一阵风来,花都掉了,有的飘进了主人的卧室,主人把它捡起来,放在盛满清水的器皿里,让它继续散发芳香,这就是王爷你,还有的花吹进茅坑里去了,这就是范缜我。哪朵儿花进卧室,哪朵儿花进茅坑,这难道是前世注定的吗?不是吧!一棵树上的花,注定什么注定,纯属巧合而已,风从这边来,我就进茅坑,要从那边来,你就进去了。这个没什么前世注定。这可把竟陵王气坏了,人家都把自个儿比做茅坑了,你能拿人家怎么着?范缜是个好同志,发展了唯物思想。

  另外,北朝的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这两个皇帝支持灭佛,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中国佛教史上,有“三武一宗”之祸,“三武一宗”指的就是灭佛的皇帝。“三武”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一宗是后周世宗。“三武一宗”之所以灭佛,就是因为佛教的发展影响到了他们的统治。

  周武帝为什么灭佛?“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200万人出家都给我还俗,这一还俗增加了多少战斗力?盖房子不得用耕地吗?所以我把你塔庙给拆了,拆了之后不就有耕地了?周武帝灭齐之后,禁齐境内的佛教。“现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把庙都给卖了,四十千钱卖给你。佛教的庙宇都是七殿伽蓝,一进门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阁,东西配殿,这不正好一间王府吗?送给王公当别墅。“五众释门,减三百万,皆复军兵,还归编户。”五众释门三百万,该当兵的当兵,该交税的交税,还归编户。“融扩佛像,焚烧经教,三宝福财,簿录入官,登即赏赐,分散荡尽。”庙里的东西全给分了,佛像给熔了,熔完后铜的可以做钱,铁的可以做兵器,金的就更好。一般中国古代佛像都是铜像,铜像正好砸了做铜钱,所以他总结灭佛的结果说:“自废以来,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定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废佛的好处是民役稍稀,租调年增,兵师日盛,所以我才要灭佛。今天连佛教界的高僧大德,都认为“三武一宗”灭佛是对的,当时佛教闹得确实有点儿过了。出家就应该修行,不应该搞经济活动,去买卖皇帝弄个五六亿。

  尤其你看今天的寺庙,进门烧香吧!烧香就交钱吧!没带钱我们这儿能刷卡。这哪里像清修之地?你说交一百块钱吧,就当被收了保护费。但拉住你的假和尚说,这位善人,看你面相你家里人肯定是合家欢乐,钱财富足,丈夫事业有成儿子学业有成,一般按照这种大好人家至少得捐三百,这个捐出去多少和收获多少是成正比的。言下之意:我不逼你,你捐一百也行。但你丈夫事业就打个三三折,儿子也打折,家庭和睦也打折。你一听,奶奶个熊,为了家庭和谐,捐吧。结果一出门走两步路又是一个庙,又被拉进去了,五百!

  这不是佛的本意,捐钱的心意,本来就是自由从心,任何人不能强迫。这帮伪和尚,你捐完他拿去买新手机。对付他们的办法就是在佛面前跪下,一边拜一边告诉佛,有人借你名声来骗钱,对你形象不利,趁早收了他去。

  注释:

  [1]汉殇帝刘隆(105年—106年9月21日),汉和帝次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106年在位),登基时出生刚满百天,是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不久即夭折,谥号孝殇皇帝。

  [2]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字正度,河内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西晋第二代皇帝,公元290年—307年在位。司马衷于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在“八王之乱”中,惠帝的叔祖赵王司马伦篡夺了惠帝的帝位,并以惠帝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西北角上一小城)。齐王司马冏与成都王司马颖起兵反司马伦,群臣共谋杀司马伦党羽,迎晋惠帝复位,诛司马伦及其子。又由诸王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将其迎归洛阳。公元307年,惠帝去世,相传被司马越毒死。

  [3]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公元307年—313年在位,司马炎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4]晋愍帝司马邺(300年—公元318),又名司马业,字彦旗,西晋第四代皇帝,公元313—317年在位。武帝司马炎之孙,吴孝王司马晏之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公元311年,怀帝被刘汉军掳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公元313年,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

  [5]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的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乃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确立,其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

  [6]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中国古代游牧民族。

  [7]宗主督护制是指北魏初年,面对各地豪强聚众结坞自保的情况,北魏只得承认既定事实,实行任命宗主为宗主督护,让他们行使基层职权职能的一种制度。

  [8]冯太后(442—490),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属北燕皇族,汉人。14岁时被选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妃子,后被册封为皇后。拓跋濬死后,冯氏操纵政权。北魏献文帝尊冯氏为皇太后。在冯氏的指导和辅佐下,北魏孝文帝把“太和改制”推向高潮。

  [9]马钧,字德衡,扶风(今陕西兴平)人,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马钧幼年家贫,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擅言谈,却精于巧思,后来在魏国担任给事中。指南车制成后,他又奉诏制木偶百戏,称“水转百戏”。接着又改造了织绫机,提高工效四五倍,他还研制了用于农业灌溉的工具龙骨水车(翻车)。

  [10]刘徽(约225—295),汉族,山东临淄人,魏晋时期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著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

  [11]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学者,所著《禹贡地域图》开创了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12]葛洪(284年—343或364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