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全文阅读 > 第12章 抗战期间(11)

第12章 抗战期间(11)


  六、苏联势力从新疆撤退

  据盛世才自述,他在决定内向后,曾于1942年10月5日向苏联驻迪化总领事普式庚递交备忘录。要求他转交苏联政府,内称:除外交官员,可给予在新疆居留之自由外,其他在新疆的一切苏联人,包括军事顾问人员、军事教官、财政厅及建设厅之苏联顾问、技术专家、工程师、医生、红军驻哈密第八团整个部队,阿尔泰与伊犁区的锡矿人员与探测人员等,都应在三个月内,一律撤离新疆省。普式庚抗议盛世才提交的备忘录,声称“这些顾问人员、军事教官和其他人等,都是新疆省政府聘任的,红军亦是来这里帮助你镇压叛乱的。至于那些锡矿人员和工人,都享有在新疆的居留权,这是租借条约上所订立的”。一直到11月14日,双方谈判五次,最后,普式庚通知盛世才,苏联政府同意送返上述人员,第八团亦将在新疆省政府规定的时间内撤走。

  苏联当时在新疆建有飞机厂和独山子油矿,其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撤离应由重庆国民政府决定,也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完成。盛世才的这一回忆不见于他向蒋介石和重庆国民政府的回报,也不见于苏联方面的相关文献,下引苏联驻迪化领事普式庚致盛世才的备忘录更未提及此事。盛本人关于谈判过程的回忆也有时间上的重大讹误,因此,这一回忆的真实性可疑。现根据可靠的资料,将苏联力量从新疆撤退的过程整理如下:1943年4月10日,苏联驻迪化领事普式庚会见盛世才,口头通知称,接到苏联政府命令,通知新疆省政府事件如次:1.所有在新疆地质考察团(新锡)的工作完全停止。2.将所有考察团人员一律撤回及一切机器运回苏联。3.在工作人员撤回及机器运回时,希望新省府予以便利与协助等语。

  同月15日,普式庚紧急会见盛世才,向盛世才递交《备忘录》:

  1.前于1938年1月间,苏联政府应阁下之请,因哈密一带不安宁以及运赴中国之贵重货物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乃决定将扩大骑兵团一团及空军一支队派往新疆哈密驻扎。当时督办阁下曾认为此乃巩固新疆局势及保证予中国以实际援助之措施,阁下曾经过苏联总领事向苏联政府发表过斯项精神的声明。目下既如阁下向苏联上校军事顾问瓦西力也夫所称,该团如继续驻扎,仅能构成督办阁下之重荷,苏联政府已决定将第八团由新疆撤回苏联。

  2.苏联政府同时并已下令将1938年经中苏两国政府之同意,为保障由苏运华之军需品而派赴新疆驻扎哈密之空军队调回苏联。

  3.督办阁下知道,于1940年,应中国政府之请,并为中苏双方之利益曾开始建筑飞机制造厂,并于去年完成。至与中国政府所进行之关于建筑及经营飞机制造厂的谈判中,曾预计该厂应由中苏双方出资建筑,而出品应供中国需用。但是,与中国政府所进行的谈判,由于非关苏联政府的原因,未能缔结协定,致使该厂之一切用费,完全落在苏方。因为这种关系,同时并因为新疆官方予该厂之工作制造各种可能的阻碍,苏联政府认为此后再任该厂处于此种状态之中实为不宜。因此,苏联政府已决定取销该飞机制造厂,并于最短期间,将工人、技术管理人员以及该厂之物资、机械一律由新疆撤回苏联。

  这份备忘录承认第八团的撤退出于盛世才的要求,但是飞机制造厂的工人、技术管理人员的撤回则源于“新疆官方予该厂之工作制造各种可能的阻碍”。4月17日,盛世才将普式庚《备忘录》摘要报告蒋介石,并派外交特派员吴泽湘及盛世骥到重庆汇报。22日,盛世才乘梁寒操回渝之便,致函蒋介石,报告苏联自动声明放弃在新疆开采锡矿及飞机制造厂。28日,蒋介石约吴、盛二人谈话,认为这是苏联“对新疆政治、军事侵略政策之一大转变”,其原因在于,日本进攻西伯利亚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但是苏方是否真能撤退,尚待观察。

  5月3日,苏联驻迪化总领事再次会见盛世才,提出:新疆当局对于苏联专家的工作,“予以最大的困难”,因此“苏联各种专家,都感觉没有意思,所以苏联政府要召回一切专家,连顾问也在内”。1.所有苏方在新疆贸易机关,一律缩小范围,其理由为地方政府不予协助,有限制商人直接与贸易公司订定合同等情形。2.独山子油矿所有苏联技术、专家等人员及所有一切机器均一律撤运回苏,其理由为新疆省政府不予协助,妨碍工作。3.所有新疆聘请之苏联军事顾问、教官及其他各方面一切技术专家全部召回,其理由为新疆省政府不给予工作条件,有不信任情事。普式庚最后表示,除医生及需要算账的财政顾问外,“所有其他专家,明天都停止工作”。这些地方,都没有提及盛世才致普式庚的所谓三个月撤退的备忘录。5月5日,蒋介石接盛世才电称,苏俄领事正式通报,独山子铀矿机器撤回苏联,撤销苏联在新疆的商务机构,召回在新疆的全体军事顾问。

  在上述各事中,中苏合办迪化飞机制造厂和独山子油矿对中国抗战有利,自然,需要留用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5月6日,蒋介石令外交部对苏提出质问。当日,外交部次长吴国帧向潘友新提交《备忘录》,表示中方对迪化飞机制造厂及独山子油矿正在研拟合办方案,对于苏方的停办决定“殊深诧异”。《备忘录》表示:若苏联为自身目下作战需要,中方可以同意,“若无此必要,则中国政府希望苏联政府能将飞机厂及油矿机件价让。在共同作战期间,关于技术方面之设施及人员之雇用,我方仍愿与苏联合作”。5月7日,蒋介石致函盛世才,告以如国际或俄、日无大变化,非万不得已,苏联决不愿撤去已装置在新疆的器材,因此,不必担心其撤去之速。关于新锡及其他项目,蒋介石特别指示:

  若能早撤一日,则吾人应协助其早日撤回,不必强勉,亦不必有所顾忌,吾人所恃者惟理与法而已,惟恐其对于新锡机器不肯撤去耳。中意对新锡有关事件,总以根本撤销,不必以此区区机器,而留一国家权利丧失之病源耳。

  如前所述,新锡协定严重侵害中国主权和利益,因此蒋介石惟恐其撤去之不速与不彻底。

  在新锡之外,蒋介石最关心的是苏军在哈密的驻扎问题。5月21日,蒋介石接盛世才电,得悉苏联军队已经离开哈密,立即致电朱绍良,询问中央军准备如何,如已完成,应急令开赴哈密。5月23日,他在《上星期反省录》写道:“俄驻哈密之部队已撤退,此乃唯一之佳音。”同月,又在《本月反省录》中写道:“俄国驻防我新疆哈密之第八团已完全撤退回俄,其在新疆所有霸占之工厂、机关,皆亦全部拆回,此实我革命最大胜利,不啻补偿东四省失陷而有余矣。”不过,由于营房等建筑物的出让等问题,苏军的撤退一直拖拖拉拉。5月24日,蒋介石批示侍从室:“俄八团究竟有否全部离新,再电盛督办查报。”6月16日,蒋介石审阅盛世才函件,在日记中写道:“乃知俄军在哈密尚有数百人未撤去也。”

  苏联方面从新疆撤退机构和人员的规模不断在扩大。6月16日。潘友新面见蒋介石,递交《节略》,指责新疆当局对于苏联商业机构的活动“百般作梗”,“最近苏联各专家在新省所处之环境,实令人不能忍受”。苏联政府决定:1.撤销迪化飞机厂,将新省苏联工人职员及技术人员以及苏联设备运回苏联。2.停止独山子油矿之采油及炼油工作,召回各专家,并将自有设备运回苏联。3.缩小苏联驻新省商业机构之活动。4.召回在新省之其他苏联专家。但是,这只是虚张声势,实际上,苏方仍在以各种理由拖延撤退。直到当年8月,蒋介石还在《本月反省录》写道:“对新疆之撤退行动亦已停滞,是其对东方之侵略行动仍无放弃之象征,上月之判断,是余太浅薄之过也。”

  1943年8月,国民党决定于9月6日召开五届十一中全会,讨论抗战后的建国问题,蒋介石决定召盛世才与云南的龙云参加。9月4日,盛、龙到达重庆,蒋介石认为:盛“本已加入俄共,实际已为俄共之附庸,新疆全土已入俄共囊中”,而现在却都能“坦然应招,遵命到会”,“对内对外,中央无形之声威增加不可以道里计”,这是“国内统一与团结之表现”,是“国府成立以来未有之盛事”,“抗战以来最足自慰与自豪之一事”。当晚,蒋介石就召盛世才便餐,询问新疆现状。7日,盛世才在第二次大会上报告新疆党政。9月9日、16日、21日、28日,又与盛世才谈话多次。同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新新疆的展望》,肯定新疆1933年“四月革命”,包括盛世才推行“六大政策”以来的成绩,表示“深信新新疆在遵循三民主义的最高准绳之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进步,必更趋进步”。社论在引用蒋介石“建国的基础在西北”的论述后,表示“西北的最大屏障,舍新疆莫属”。蒋介石担心这篇社论会“刺激俄国”,但考虑既已刊出,不能收回,决定不作处理,充分表现出蒋介石小心翼翼地维护对苏关系而又不愿“示弱”的心理。他估计,苏联在德军退却以后对中国的压迫将加强,但他认为,有美、英存在,苏联一时还不敢“强用武力以占我新疆”,关键之点在于中国“自强”。

  当年年末,蒋介石回顾自身工作,认为对内对外政策二十二项,已经着手并已发生效用者十二项,“而以对美国,对新疆、西藏、青海之政策为最成功”,“内政则新疆行政与主权完整完全恢复”。

  七、盛世才内调

  关于苏联力量从新疆撤退的谈判,一直持续到1944年春。当年1月,苏联通知,其在新疆之各航空站,一律撤去,驻扎迪化飞机制造厂内的军队也已经撤去。不久,苏联方面通知中国,在新疆的独山子油矿,愿以平价相让,最后,以一百七十万美金成交。至5月21日,新疆省政府与苏联驻迪化代理商务员马尔科林签订买卖飞机厂合同,代价为美金四百二十万元。

  迪化飞机厂和独山子油矿遗留问题的迅速解决,使蒋介石感到,苏联的“侵新政策”已经变更,这是中国外交政策上又一成功。因此,对苏联颇有一点感激之情。还在独山子油矿成交时,蒋介石就致电新疆当局,在和苏联的物产价格交涉中,应以“克己”为原则。同时,蒋介石决定和苏联商讨缔结二十年互不侵犯协定问题。蒋介石完全没有想到,苏联不会甘心吐出已在口中的美味,早就在酝酿新的举动。

  1943年5月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新疆局势。会议认为盛世才是忘恩负义之徒,决定推翻其在新疆的统治,铲除其同伙,代之以忠实的新疆土着居民代表组成的政府。会上,决定成立在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领导下的行政小组,执行联共(布)中央的决定。会后,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建立学校,培养并向新疆派遣起义小组指挥人员和宣传鼓动人员。

  1940年年初,盛世才政府收缴阿山地区的民间枪支,激起哈萨克牧民暴动,盛世才派军队镇压,延续数年。1944年3月,苏联飞机多架在奇台东北布尔根附近轰炸、扫射中国政府军,外交特派员吴泽湘及盛世才先后向蒋介石报告,盛并要求增补三万兵力。蒋命外交部向苏联驻华大使提出警告,命朱绍良调兵防守,同时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告状。3月19日,蒋介石认为苏联此举,必有整个计划,或乘机占领全疆,或暗示中国政府撤换盛世才。他决定:1.军事方面,加派两个师增援,并派一师进驻迪化。在军事平定后,内调盛世才到中央工作,另派能干人员代替。2.外交方面,对俄国暂取和缓忍耐方针,不予破裂,使之留有回旋余地。他写道:“盖盛不离新,则新疆纠纷不能平定。”

  4月8日,蒋介石决定派四个师入疆,手拟驻地方案,一个师驻玉门县城至哈密之间,一个师驻奇台、镇西之间,一个师驻乌苏与绥来之间,一个师驻焉耆与吐鲁番之间。另设军部二个,一驻哈密,一驻迪化附近。同时要求构筑强固工事,在三个月内完成。

  盛世才早就探悉,重庆国民政府有撤换自己的打算。4月17日,盛世才突然逮捕新疆省政府秘书长刘效藜、教育厅长程东白、省党部委员何耿光,新疆日报社社长宋念慈等十余人。28日,盛世才致函蒋介石,声称苏联企图夺占阿山区,为其侵新之根据地,其指挥官均为苏联与外蒙人;政治方面,也有整个阴谋计划,自己已在省城破获苏方组织之游击队与共产党的秘密组织,正在日夜加紧审讯,陆续逮捕。同时派人分赴南疆及阿山侦察,肃清内部反动分子。6月26日,逮捕迪化教育界教师、学生等多人。

  8月2日,蒋介石开始研究改组新疆省政府的时间。8月9日,他向潘友新表示,将更换盛世才。10日,阿山区哈萨克族暴动者与外蒙古军队结合,力量进一步发展,蒋介石感到,“俄国必欲借口驱盛侵疆”,遂将新疆省政府的改组列入《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同时决定调盛任农林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