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出生于密苏里州南部的拉玛乡下,后来居住在独立城。回家乡度周末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在一栋豪华别墅的书房里,杜鲁门正兴致盎然地与家人闲聊。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总统先生,”话筒里传出国务卿艾奇逊的声音,“我刚得到极其重要的消息。北朝鲜人已经入侵南朝鲜了……我们打算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一次特别会议,宣布南朝鲜遭到侵略。”
杜鲁门立即同意艾奇逊的建议,并要他及时报告朝鲜事态。
放下电话,杜鲁门冲动地对爱女玛格丽特说:“这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场进攻是由俄国人怂恿的,必须以牙还牙。我得出的结论是,唯独实力是俄国独裁统治者唯一懂得的语言。我们必须以实力为基础给予迎头痛击并击败他们。”
第二天是星期天,下午2时,纽约成功湖联合国大厦正在召开安理会,讨论美国的提案。安理会确认,北朝鲜的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进攻”,“构成了对和平的威胁”,请求“联合国朝鲜委员会”尽快提出关于局势的建议,号召“各会员国对联合国执行本决议给予一切帮助”。
当时,由于中国的席位仍被蒋介石集团的代表所占据。苏联代表曾提出将蒋介石代表驱逐联合国的提案,但遭到否决。因此,苏联代表从1950年1月开始就拒绝继续出席会议。
当日下午,杜鲁门登上了“独立”号总统专机,从堪萨斯机场飞向华盛顿。
望着窗外的阵阵浮云,杜鲁门的大脑飞快地思索着,如果听任南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美国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么就没有哪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来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不对这种侵略行动加以制止,那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正如由于类似的事件而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
想到这里,杜鲁门吩咐飞机上的无线电报务员发给艾奇逊一封电报,叫艾奇逊和军政要员到布莱尔大厦参加晚餐会。
性格狭隘、独断和自信的杜鲁门,按照“冷战”的思维分析着朝鲜战争的起因和后果。杜鲁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炮兵连长。1935年当选为参议员。1945年当选为副总统。当年由于罗斯福总统去世,他继承罗斯福成为美国第33任总统。
杜鲁门执政不久,便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严重创伤,而美国凭借远离主战场的地理优势,不仅是“未遭到大规模战争破坏的唯一大国”,而且大发横财,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急剧增强,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这时,苏联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磨炼已发展为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仅次于美国的海、空军,成为世界上第二军事强国。
大战一结束,美国凭借世界头号强国的实力地位称霸世界,苏联则力图巩固并扩大其战争胜利成果。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逐渐形成了两极体制。
杜鲁门认为,苏联是其实现霸权的唯一障碍,必须组织力量对苏联加以“遏制”。正在杜鲁门政府酝酿对苏强硬政策之时,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
凯南认为,苏联对外部资本主义世界有一种传统和本能的不安全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而不是“伙伴”。凯南指出,苏联的政策目标是力求分裂与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和影响,并在一切合乎时机和会有好结果的地方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凯南提出对策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却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削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软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凯南的电报为美国遏制苏联,发动“冷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1946年3月5日,杜鲁门陪同英国首相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敦。丘吉尔发表了“富尔敦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铁幕”后面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猛烈攻击苏联奉行扩张政策,威胁欧洲和世界和平,鼓吹英语民族“联合起来”,英、美“建立特殊关系”,共同对付苏联。这篇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发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演说》中正式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一些国家“复兴”的使命。他宣布美国要包揽全球事务,要将世界一切反共力量集结起来,反对共产主义。他宣布干涉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共产主义,包括可能被怀疑为共产主义性质的国内革命。据此,美国政府确立在全世界“遏制”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并由此正式将“遏制战略”在全球实施。
1949年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杜鲁门扶蒋反共政策宣告破产;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宣告美国核垄断地位的破产;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切对杜鲁门来说确实紧迫。1949年底,杜鲁门集中了一批专家炮制了一个绝密报告,经他审查批准,于1950年4月12日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第68号文件《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计划》。这个文件标志着杜鲁门的世界战略的全面形成。
第68号文件强调,美国应当具有进行全面战争和有限战争的能力,目的在于造成一种军事均势。这种均势将不把军事实力用于战斗,而是借用军事实力去遏止战斗,然而又能使美国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文件建议:“(1)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扩充自由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2)在加强力量的同时,作为一种策略可以进行谈判。这样既可赢得舆论的支持,又可减少发生战争的危险。(3)大量增加税收以支持军费开支。(4)在美国的指导下建立一个强大的联盟体系。(5)从内部破坏苏联集团的制度。”
现在朝鲜战争爆发了,杜鲁门认为朝鲜战争是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扩张与蔓延的其中一步,是共产主义全球威胁的一部分。
专机于当晚飞抵华盛顿,杜鲁门乘车驶往布莱尔大厦——总统临时官邸。布莱尔大厦是一座供贵宾下榻的豪华饭店,位于白宫以西的街区。
在一间宽敞的餐厅里,杜鲁门与军政要员们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红木餐桌旁举行高级会议。参加会议的军方代表有国防部长约翰逊、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海军部长弗朗西斯·马修斯、空军部长托马斯·芬勒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和海军作战部长福莱斯尔·谢尔曼,国务院方面有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副国务卿詹姆斯·韦布、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约翰·希克森。
杜鲁门清了清嗓门,激动地说:“朝鲜出现了危机……对于如何处理好这次危机,我还没有想好,愿意听听大家对局势的见解。”
艾奇逊接过话题,十分忧虑地说:“北朝鲜的入侵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形势令人十分担忧……”
接着,艾奇逊报告了朝鲜情况,并宣读了国务院在昨天晚上收到的美国驻大韩民国大使穆乔发回的第一个报告:
“根据报告,北朝鲜的军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开始行动的时间大约在上午4时。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6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登陆。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点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这次战斗。……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艾奇逊还汇报了当天与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讨论的情况,并提出了三项建议:
“一、授权麦克阿瑟向朝鲜人运送军援计划以外的武器和其他装备。二、动用空军掩护美国妇女和儿童撤退,对企图阻挠撤退的一切北朝鲜飞机和坦克还击。三、命令第7舰队从菲律宾向北移动,以阻止中国共产党进攻台湾,同时劝阻国民党不要采取任何针对大陆的行动。”
这位号称“冷战斗士”的国务卿特别强调:“台湾的前途将由联合国决定。”
杜鲁门赞赏地点点头,补充说:“或者由对日和约来决定。”
“我基本同意国务卿的建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发言说:“喷气式战斗机在朝鲜上空飞行可以产生鼓舞士气的巨大效果。”
会议还讨论了派美国地面部队入朝支援南朝鲜的可能性。杜鲁门在征求军政要员的意见后批准了一系列命令,其中包括命令驻远东的空、海军支援南朝鲜作战。
6月26日,星期一,杜鲁门接见了大韩民国驻美国大使。南朝鲜大使向杜鲁门递交了李承晚从汉城发来的一封电报。
杜鲁门接过电报,匆匆地看着电文,电文写道:“从6月25日清晨起,北朝鲜的共产党军队便开始向南部进行武装侵略。阁下和美国国会当已知道,我国人民预见到会有像今天这样的事件,为了成为东方的民主堡垒,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力量。我们再一次感谢您在使我们获得解放和建立我们的民国时所给予的必不可少的援助。在我们面临这一民族危机并进行英勇战斗的时候,我们谨向您发出呼吁,请求您更多地给予我们支持,同时给予我们有效和及时的援助,以便制止这种破坏世界和平的行动。”
“请大使先生转告贵国总统,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派军队支援大韩民国作战。”杜鲁门放下电报,把桌上的大型地球仪转了一下,指着朝鲜说:“这是远东的希腊。”
当日晚,杜鲁门在布莱尔大厦再次召开会议。
艾奇逊建议:应加强军事行动,命令海、空军部队向三八线以南的南朝鲜军队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援,明确命令第7舰队阻止共产党对台湾的进攻。艾奇逊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同意。
杜鲁门兴奋地补充说:“五年来我一直努力防止出现朝鲜危机,现在这种情况既然出现,我们必须竭尽全力支援朝鲜。”
第二天中午,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已命令海、空军部队“掩护和支持”南朝鲜军,已命令第7舰队“阻止对福摩萨(台湾)的任何攻击”。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
同日,在纽约成功湖的联合国总部,安理会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建议联合国成员国向大韩民国提供制止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安全所必需的援助”的“紧急制裁案”。美国的侵朝战争从此披上了联合国的外衣。
3 美军赴朝参战
麦克阿瑟保证:“请放心,美军会有办法顶住北朝鲜的进攻。”
在日本首都东京繁华的街区,美国驻东京大使馆格外醒目。这里也是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的私人官邸。麦克阿瑟接到海、空军支援南朝鲜作战的命令是在东京时间6月27日。他立即向远东海、空军发布作战训令。
麦克阿瑟在训令中责成远东空军,攻击和摧毁集结在三八线以南的一切北朝鲜军密集的部队、坦克、大炮、补给部队和其他军事目标;阻止对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的增援;继续执行掩护朝鲜撤退人员和往朝鲜输送补给品的任务。
下达训令后,麦克阿瑟扬扬得意地说:“远东空军部队在以后的36小时里要动用一切可供支配的手段,狠揍北朝鲜人。”
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叱咤风云的名将终于盼到大显身手的机会了。尽管已届70岁高龄,麦克阿瑟仍然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这得益于他养成了长期锻炼的习惯。
麦克阿瑟出身于行伍世家,其父阿瑟·麦克阿瑟曾参加1898年的美菲战争,后为菲律宾军事总督。麦克阿瑟从小习武,小学毕业后便进入西得克萨斯军校中学,后考入著名的西点军校,他的毕业成绩是西点军校25年来最高的。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任西点军校校长,后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曾指挥西南太平洋地区武装力量,运用“跳蛙战术”逐个攻占了太平洋许多重要的岛屿。麦克阿瑟因此蜚声军界,被称为组织登陆作战的现代帅才。1945年9月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后以“盟军最高司令官”的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麦克阿瑟具有军事冒险的天性。他的主要兴趣是要把共产党赶出中国,并把蒋介石重新安置在这片土地上。像他之前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一样,他倾向于把朝鲜当作通往中国的捷径。
约翰·H.恰奇准将的司令部驻朝鲜前进指挥和联络组乘机于当晚在汉城以南的水原着陆,并在水原城内一所学校的校舍里建立了指挥所。恰奇打算在江面很宽的汉江建立一条强大的防线,阻止北朝鲜军队前进。水原离汉江战线不远,而且还是朝鲜中部剩下的最后一个机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