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证据表明,秦昭襄王对范雎施加了惩罚。由此来看,以刻薄寡恩著称的秦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是有所假借的,这引起了秦国精英集团的不满。
因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包括秦昭襄王也不得不承认:杀死白起是一个相当低级的错误。
于是,秦国的精英集团们背地里就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搞掉范雎。既然他想永保相位,我们就不能让他称心。
而如何下手?这是一个问题。
不管怎么说,范雎目前还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至少表面上是如此。直接将矛头对准范雎,诬陷他历史反革命,或者现行反革命,怕不容易奏效,也极易引起秦昭襄王的怀疑。那么好吧,办法总比困难多。你范雎不里通外国,并不等于你的手下人就不里通外国。
这是狼吃羊的哲学: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这个可怜的“替罪羊”就是王稽,当年正是他,将范雎秘密带到秦国,并且推荐给秦昭襄王。
秦国的精英集团一定这么想:都是你王稽,要没有你,白起也不会死。
于是,河东郡郡守王稽被冠以“与诸侯通”的罪名,斩首于市。时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
一心想保住相位的范雎,此时分明感觉到有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他的头上,并且正在慢慢收紧,内心相当的紧张(应侯日以不怿)。
果不其然,秦昭襄王不想再隐藏他的不满。一次朝会,直接了当地对范雎说:白起死了,郑安平、王稽又相继叛变,内无大将外有强敌,怎么办现在?
俗话说,听锣听音,听话听声。是人都听得出来秦昭襄王这话是什么意思,不要说聪明的范雎了。
他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保住相位的问题,而是如何保住项上人头的问题了。
正当范雎焦头烂额、处心积虑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替他摆平了这个问题。其嘴皮子功夫之了得,连靠嘴皮子混饭吃的范雎,都要甘拜下风。
此人就是即将取范雎而代之的蔡泽。
燕人蔡泽得知消息,即西入秦国,采用了范雎同样的手法,成功地让范雎主动约见他,并且主动地将相位让给他。
蔡泽放言说:我,燕人蔡泽,见到秦王之日,即是范雎滚蛋之时。
范雎大怒:什么人这么牛逼,让我会会他。
这样,蔡泽就昂首挺胸地奔赴丞相府。蔡泽有足够的理由昂首挺胸,因为他准备了三个人,三个生前能量巨大却都不得好死的死人。蔡泽深信,只要祭出这三个死人,足以一举击溃范雎的心理防线。
这三个死人就是: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
蔡泽对一脸茫然的范雎说:“商鞅有功于秦国,死了;吴起有功于楚国,死了;文种与范蠡搭手,帮越王勾践灭了吴王夫差,结果也死了。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是寻死还是觅活,你自己看着办。”
正如当初听到苏厉的话直奔皇宫一样,范雎听到蔡泽的话,一刻也不敢停留,直奔皇宫。
于是秦昭襄召见蔡泽,大悦,以之为相。称病辞职的范雎,最后终老封地应城,算是得了善终。
不过,嘴皮子功夫显然高于十指功夫的蔡泽,在秦国干了几个月,发现也干不下去了,辞职走人。
这样,秦国的局面就有点糟:丞相不得人,而伟大的秦襄昭王又垂垂老矣。这预示着秦国再次临界他的十字路口:如何打破目前的僵局,将革命进行到底?
秦国需要一个能重新集结起力量的铁腕人物。
然而跟所有的过去一样,幸运的秦国,不管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都会福星高照,逢凶化吉。这一次也不例外。秦国所期待的铁腕人物会出现的,在不久的将来。
秦昭襄王的最后一坏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秦国发起新一轮攻势,目标直指周王室。
啥也不说了,邹衍所主张的“五德”终始说终于可以派上大用场了。野心勃勃的秦昭襄王准备在有生之年,灭了这没用的周王室,以表明他的秦国是顺应了天意的。
于是秦将摎兵分二路。一路从南线之伊阙出发,攻占韩国之负黍(登封县西南)、阳城(河南登封县东南),斩杀四万人。切断周封畿与南部楚、魏的联系。
一路从北线之中原地带进攻赵国,占领赵国二十余县,斩杀及俘虏九万多人,以达到牵制赵国之目的。
这样在战略态势上就完全孤立了周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