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看来还是有一点能量的,他的反击竟然把蒙骜打得抱头鼠窜。
信陵君准备了二手:
一手在北线,联络列国援军,打破秦军在“武陟-汲县”一线所构筑的包围圈。
一手在南线,攻击管城(河南郑州)地区,解除秦军对魏国大梁(开封)的威胁。
列国对信陵君是很信任的,听说他重新执掌魏国军权,同意派出部队,听侯差遣。因此,信陵君在北线的作战行动相当顺利,五国联军一路攻击前进,将蒙骜打得缩进函谷关不敢露面,方才撤兵。
也就是说,秦国苦心经营多年的“伊阙-温县-刑丘-武陟-汲县”包围圈,被成功打破。
可是在南线,信陵君碰到了钉子,秦军誓死守住管城这个突出部。
于是精通心理战的信陵君想到了盘外招--招降。
管城守将是魏国人,信陵君想当然地认为,既然都是魏国人,为了“祖国”,管城守将理应弃暗(秦)投明(魏),开城投降。
事实证明,信陵君在这一点上是比较幼稚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比管城守将还死硬的对手--魏国安陵人缩高。而缩高正是管城守将的父亲(信陵君让缩高出面劝降其子)。
缩高不认为这是弃暗投明,相反,他认为这是叛国投敌。儿子既然吃了秦国的饭,理应为秦国效力,这是天经地仪的事。再者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不能把儿子往邪路上引,都跟你信陵君似的,专干吃里扒外的事,成何体统。
于是任由信陵君磨破嘴皮,封官许愿,加官进爵,缩高就是无动于衷。
信陵君火了,祭出狠招,威胁缩高的顶头上司安陵君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人得给我送过来,否则我灭了你。
不曾想,也是硬骨头一块的安陵君,拒绝执行信陵君的命令。
你想,缩高既然不肯让儿子背叛主人,他岂肯因为自己而使安陵君蒙难。于是缩高选择了自杀。
这是信陵君没有想到的,对宿高的死,比较自责,比较伤心。然而令他更伤心的事,还在后头。
秦国的一惯做法是,军事上摆平不了的事,那就在外交上摆平它。很明显,秦国眼下需要摆平的人就是信陵君。只不过这一次,秦国换了新玩法--借刀杀人。
这个“刀”就是冤死的晋鄙的宾客。
秦庄襄王的计划是,买通晋鄙的宾客,通过他们大肆造信陵君的谣,然后将他赶下台。
鬼魅般的第五纵队再次出现。
秦庄襄王大笔一挥,撒出二十四万两黄金,晋鄙的宾客位应声就位。
于是,魏安厘王自此不得清静,每天他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信陵君流亡在外十年,现在回国当了统帅,诸侯都愿意听他的,眼里只有信陵君而没有大王您,这事可不能掉以轻心。
与此同时,秦庄襄王不断派出使者,大摇大摆地出入信陵君的府第,向他祝贺,问他什么时候登基。
魏安厘王的立场本来就不坚定,再加上这一折腾,由是不得不相信:信陵君确实是睡在他身边的赫鲁晓夫。
结果是,信陵君被免去一切职务,赋闲在家。这回信陵君是彻底绝望了,即没娘疼,又没爹养,出了一个哥哥又愚蠢至极,不如死了实在。于是日夜沉湎于酒色,只求速死。四年之后,信陵君如愿以偿地死了。
随着信陵君的死,列国合纵也宣告瓦解。事实再一次证明,列国不是没有能力抗秦,只是没有能力团结而矣。
这样看来,一切都该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