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国志全文阅读 > 第158章 失败的反击(1)

第158章 失败的反击(1)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秦将蒙骜率部从阳城北上,攻占韩国之成皋(河南汜水镇虎牢关)、荥阳(河南荥阳),设置三川郡。

  秦国到底下出了从阳城北上的这步棋,大有将韩、魏两国的中心地带一分为二之势。

  蒙骜的进攻路线

  自此,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秦将,不管是白起、王齕,还是秦将摎、蒙骜,都精通一门手艺,那就是“包饺子”。他们事先会在地图上找几个合适的支点,画个圈,然后纵兵合围,聚而歼之。从开战至今,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大手笔,大动作,干净利索,不留余地。

  蒙骜的手脚也真麻利,忙完南端的事,一忽儿又跑到北方去了。

  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蒙骜率部攻击赵国,占领榆次(山西榆次)、狼孟(太原附近)等三十七座城池。这是继续巩固并且推进大将司马梗进攻赵国西北重镇--太原之战略意图。

  蒙骜的这二次作战行动,把楚国吓得不轻。

  楚国准备负隅顽抗吗?不,他准备逃跑。

  往哪逃?这不用担心,楚国有的是南方。

  正如当年楚怀王的小老婆吵着要带儿子跑到南方去一样,貌似聪明其实聪明得不彻底的春申君,完全丧失了斗智,他要跑到南方去,替楚国准备后路。楚考烈王竟然也同意了。

  于是,春申君就在吴国故都姑苏(江苏苏州)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且是“宫室极盛”。

  胡三省因此批他:春申君相楚,楚正弱,秦正强,不能为国谋,乃营其都而盛宫室,何足道也。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大将王齕再接再励,扫灭太原地区残存的赵国势力,设立太原郡。

  同年,大将蒙骜与王齕作了一个战术配合,攻占魏国之高都(山西晋城)。

  这样,从太原经长平至高都,秦国又构筑起一道包围圈,将魏国西部、赵国西北部的领土全部切割。本来此一包围圈,在公元前260年,大将司马梗进攻太原时就已初具规模,无奈邯郸之败,合围瓦解。现在蒙骜与王齕密切配合,又将包围圈合拢。

  蒙骜还有更历害的一手,从武陟北上,攻克汲县(河南汲县)。这样,黄河北岸,“太原-高都”一线东部,太行山西部之魏国领土,又陷入被分割包围的险境。

  秦、魏作战态势

  屡战屡败的魏军让魏安厘王大感失望,并且深以为虑。自此,沮丧的魏安厘王不得不承认:他手下的这些蠢货,除了精通内耗、坐糜膏粮之外,一无是处。

  情急之下,魏安厘王想到了一个人,或许只有他,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了。

  此人就是魏安厘王的亲弟弟、此时定居赵国的信陵君。

  于是魏安厘王派人去请信陵君回国。但信陵君担心这是阴谋引渡,拒绝回去,也不听宾客的劝,谁劝就杀谁。

  由此可见,信陵君对这个哥哥是非常了解的:除了手下人精通内耗,魏安厘王本人也不省油。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信陵君到底有一个长处:看人很准。

  先前在魏国的时候,就发掘了看门的糟老头侯嬴。窃符救赵之后,又在赵国发掘了毛公、安公。前者是赌徒,后者是卖酒的小贩。从这两个职业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很不简单。

  因为赌徒一上赌桌,通常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赌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决不罢手。而私自卖酒则是朝廷法律所不允许。由此可见,毛公和安公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点:不要命。

  毛公和安公果真不要命,竟然无视信陵君的禁令,出面劝说。信陵君脸色大变--我真替他们的脑袋担心。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信陵君的脸色大变是基于毛公和安公的话:魏国一旦被灭,宗庙丘墟,对你有什么好处?

  于是,信陵君立马收拾行头,回国。

  时隔十三年之后,亲兄弟俩重又相见,魏安厘王一直哭--他确实是被秦国打得实在没办法了。

  看到谙于整人的亲哥哥却被整成这个样子,上将军信陵君着手准备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