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的学问水平是很高的,也很杂,出入儒、墨、道三家,死前著书数万言传世。
但这些李斯都不中意,他选修了“帝王之术”。
什么是“帝王之术”?正如当年荀况跟赵孝成王谈如何用兵之道一样,无非是一种统御的手段。说白了,就是敲门砖,可以敲开富贵之门。
李斯到底没得到荀况的真传,得到真传的是韩非。后来李斯蓦然发现,自己的修行路线出了问题,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企及韩非的高度,这就埋下了师兄弟之间的生死孽缘。
并不是说李斯没有这样的智商去学,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不去学。
钱的事情是有商业性的,只要取之有道。问题是李斯取之无道。
这对李斯来说是致命的,对秦帝国也是致命的。
因为李斯在楚国当公务员(郡小吏)时,在其心中已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理念:胖老鼠之所以胖,是因为生活在食源充裕的粮仓;瘦老鼠之所以瘦,是因为生活在不洁的厕所。
而“帝王之术”可以让他接近“大庑”,做衣食无忧的胖老鼠,而不是一生沉没草莱、见人就怕的瘦老鼠。
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决定行动。
李斯到底跟荀况学了多长时间,不可考,总之是学成了十八般武艺,要下山了。
毕业前夕,李斯与博导荀况有过一次对话,主题是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意是说,看六国的情形,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眼下只有去秦国碰碰运气了。
于是,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的那一年,李斯到了秦国,成为吕不韦门下的宾客。接着,李斯就遇到了上文所提到的那桩倒霉事。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到正题了。
李斯不仅及时纠正了嬴政所犯的逻辑错误,且还祭出一个新逻辑来取代旧逻辑,这才是能人的水平,不破不立,破旧还要立新。
从往后的事实来看,这个新逻辑是相当狠毒的,嬴政还只是想赶羊出圈就算了,而李斯则是直接要人命。因为对于国门之外的潜龙们来说,除了被收买,只剩下地狱一途了。
李斯的新逻辑是:国门之内的都是好人,国门之外的,良心都大大的坏了。对于坏了良心的坏人,可以用二种办法对付:一是花大价钱收买,不为我所用可以,闭嘴就行;至于花钱搞不定的,这才是真坏人,格杀勿论--利剑刺之。
于是,间谍们肩扛手提大钞小票就去了,这一去,坏了:原来站着的,全都扒下了;原来扒着的,那就继续扒着吧。
嬴政这一路寻扫荡下来,就如鬼子进了村,民间力量基本被扫灭殆尽。剩下的,只有在前面开路的那位了。
这就是《谏逐客书》的巨大威力,相当野蛮。于是,尾随间谍之后,良将全线出击。
收官的时候终于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