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国志全文阅读 > 第37章 压迫与反压迫(2)

第37章 压迫与反压迫(2)


  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夺了姜姓齐国政权的齐太公田和死了,齐桓公继位。

  以上是正史的记载。

  根据出土的《竹书纪年》一书记载,田和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齐废公田剡,周安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78),齐国贵族田午杀了齐废公田剡,齐桓公这才继位。

  其实齐废公田剡也不是低能儿,在他手上,齐国就展露出争雄中原武林盟主的头角。

  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齐国大举进攻燕国,占领燕长城南端的军事要地--桑丘(河北徐水县)。

  这招棋将三晋吓得不轻,因为如果听任齐国沿赵、燕之间的结合部继续北进,大有隔开赵、燕之势,不仅燕国危在旦夕,赵国的北境领土也朝不保夕。顶不济,齐国也可以从桑丘南下,席卷赵国在太行山东端的领土。

  一箭三雕的决妙好棋。

  三晋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齐国穷折腾,更重要的是,三晋不能容忍齐国有任何做大的企图。于是重新屏弃前嫌,握手短暂言和,组成强大的联合国军,对桑丘地区发起攻击。

  没有任何悬念,桑丘落到了三晋联军的手里。

  次年(公元前378),联军乘势南下,一举攻克齐国之灵丘(山东高唐县),这样齐国的西进之路就被封住了。

  由此可见,中原内部乱尽管乱,一致对外的头脑还是有的。他们凭借古老到盘古的悠久文化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搞起双重标准,归结起来就是二个“凡是”:凡是符合他们的思想定位的,就是文明人;凡是不符合的,就是野蛮人。大有在意识形态上压倒一切的姿态。

  这就是华夷之辨。

  在他们的眼里,西境的秦国,南境的楚国,东境的齐国,显然野蛮与未开化。他们注视秦、楚、齐的目光,是这样一种眼神:就如我们在动物园里看猴子一样。

  于是,中原诸国向西,围困秦国;向南,阻击楚国;向东,打压齐国。

  他们的口号是:中原是中原人的事,决不允许四境边夷胡乱染指。

  他们的目标是:飞上天,打下来;闹独立,摁下去。

  秉承这个旨意,往好听地说他们是四处出击,说不好听一点就象苍蝇一样,疲于奔命。

  而当秦、齐、楚对他们构不成威胁的时候,或者说他们自认为相当安全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中原内部又打将起来,拼个你死我活。

  以上基本上就是战国时期的大势。

  就在联军进攻灵丘的那一年,不甘寂寞的狄人乘虚而起,抄了魏国的后路,大败魏军于浍山(山西翼城)。

  狄人这股势力到现在也依然不可小视。

  同年,齐桓公杀齐废公田剡自立。

  齐国历史上有二个齐桓公,一个是春秋五霸的齐桓公,一个就是眼下这位。

  谥法,“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就是说,凡能得“桓”之谥号者,一定是在打架斗殴方面表现突出,当玩命就敢玩命,当黑吃黑就敢黑吃黑,从此确立江湖老大之地位,保护费收得盆满钵满。

  齐桓公姜小白是这样,事实上,齐桓公田午也是这样。

  美国旧金山有一个地方,叫硅谷,这里是世界知名电子工业的集中地,如今已成为全球高新技术区的代名词。

  生活在这里的人,很奇特,被指为“三高”:高新技术产业、高素质人群、高时尚生活区,是为“三高”现象。

  为了这“三高”,世界上无数顶尖高知人群都憧憬着汇聚到这里,一展身手,创造明天。

  这就是著名的“硅谷效应”。

  姜齐桓公之所以能坐上五霸的首席,自有他的硅谷--管仲。

  而田齐桓公在中原老大缺席的情况下,异军突起,成功混得二老大做,自然也有他的硅谷。只不过不是一个,而是一大批才华横溢的高知人群。

  这就是鼎鼎有名的稷下学派。

  风水轮流转,眼下终于轮到齐国了。

  正如当年西河集团帮了魏文侯大忙一样,稷下学派也帮了齐桓公不少忙,准确地说是帮了齐威王大忙(齐桓公的儿子)。三晋到底没将齐国封住,让他冒了尖。

  从魏国的西河到齐国的稷下,再到不久之后秦国的咸阳,我们分明看到战国时期的硅谷走向。正是这股强劲的气流,推动着战国时期的顶尖高知人群,如候鸟一样不断地迁徙,掉队的肯定是被洮汰的,留下来的肯定是最优秀的。在这些优秀的高知人群的舌尖和手底,七国逐鹿的局面终于形成,并且最终决定了战国的一切。

  事实证明,人生在世,不服天是可以的,不服地是可以的,乃至不服领导都是可以的,但是,不服人才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附:齐国进攻桑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