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国志全文阅读 > 第123章 破齐(2)

第123章 破齐(2)


  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5),秦昭襄王与楚顷襄王在宛城会面,会谈的主题当然是攻齐之事。但从后来的事实看,楚国的表现很奇怪,他并没有参加前期的军事行动。

  同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中阳(山西中阳)会面。

  秦昭襄王为了向列国表明攻齐之坚强决心,派大将蒙骜越过韩、魏领土,远距打击齐国,一举攻占齐国的九座城池。

  次年(公元前284),秦昭襄王与魏昭王在宜阳会面,又与韩厘王在新城会面。同年,有一个人由于赵国的拉拢,也入赵去见了赵惠文王。

  此人就是燕昭王。

  对于燕昭王来说,他敏锐地意识到,报仇雪恨的时刻终于到了。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是燕昭王为了等到这一天,竟然忍了三十年。三十年啊,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不要说仇恨,就是感恩,也会熬成偏执狂。

  而眼下,他终于可以脱去伪装了,他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反击,给予齐国最致命的反击。

  对于智者而言,最需要的是,在困境中找到最佳反击点。

  事实证明,燕昭王就是这样的智者,眼下也正是他苦苦等待三十年的最佳反击点。

  事情的发展确实有点出人意料。关于打压齐国,最为叫嚣的本来是秦国,弄到最后,竟然是燕国打了头阵,并且是不惜一切代价来打。

  当此之时,尚不知大厦将倾的齐湣王,还沉浸在称王称霸的美梦里。自打灭了宋国以后,突然觉得自己很伟大,尾大不掉,大有睥睨环宇之雄心。于是发起飙来,四处开战,南侵楚国,西侵三晋,目标直指周王室,扬言要将周天子赶下台,取而代之。

  “东帝”他已经不感兴趣了,要玩干脆玩大的,直接做“齐天子”算了。

  大臣狐咺认为齐湣王疯了,结果丢了脑袋。大臣陈举指责他胡闹,亦损命于城东门。

  事实证明,上帝又让一个人疯了。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意识到时机成熟的燕国大将乐毅,统领燕、魏、赵、韩、秦五国联军,从西面浩浩荡荡向齐国开进。

  之前我们说过,苏秦为了燕国,这几十年一直在齐国成功卧底,而齐湣王出于对苏秦的信任,相信借燕国十个胆,他也是不敢反齐的。于是,齐军主力遂集结在济西地区之正面,也即西面。

  济西指济水以西,战场当在今山东阳信附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济水已被屡次改道的黄河吞并,不复存在,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即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此时,双方的兵力备置是各约二十万人。

  乐毅利用齐湣王轻信苏秦的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济西之北线发动进攻,打了齐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是,齐军全线崩溃,精锐主力大部被歼,余部退保首都临淄。

  就在这时,“合成谬误”再一次显示出它的无边法力。

  事实上,五国部队并没有一哄而散,但比一哄而散更为可笑的是,除了燕国一意攻齐之外,其他四国仿佛打进珠宝店的强盗一样,分头行动,各抢各的。

  魏国抢得原属宋国的部分地盘(豫东及鲁西南),赵国抢得河间之地(山东高堂县、堂邑县一带)。

  最为狡猾的当属秦国,先是夺得富饶的定陶,魏冉据为自己的封邑。紧接着,秦军竟然乘魏国忙于抢地盘之际,在其背后狠狠地捅了一刀。

  原来聪明的秦昭襄王利用五国攻齐的机会,也在玩他的深度阴险:一,他很乐意看到潜在敌手--齐国的削弱,二,时刻不忘报复魏国。

  于是,秦军一举重新夺回战略要地--轵城,并且派大军急趋魏都大梁,燕、赵及时作出干预,秦国才没有得逞。

  而眼下,只有乐毅亲率燕军主力,深入齐境,寻找齐国的残余部队决战。

  报仇心切的燕昭王管不了那么多了,决心给齐国以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