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国志全文阅读 > 第95章 攻占宜阳(3)

第95章 攻占宜阳(3)


  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头楚国的事情刚摆平,那头内讧又起来了。甘茂最担心的事实到底还是来了,樗里子、公孙奭列出二条看似很要命的理由来吓唬秦武王:

  一,和楚怀王一样,他们也相信公促侈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一定会联合诸侯来打秦国,到时,上帝就会在宜阳城下烤秦军士兵的胃。

  二,甘茂受挫宜阳城下,肯定会担心因此获罪,而甘茂与公仲侈私交甚好,您说他会做何选择,是傻乎乎地自投罗网、把自己扔进监狱,还是脚底抹油、阵前投敌?

  说得秦武王的脸色一白一白的,先前那颗坚定的心开始动摇起来,也不管指天发誓那回事了,打算召回甘茂,就此撤兵。

  问题是甘茂不干,你想,他傻啊,会不知道樗里子、公孙奭两肚子里的蛔虫?于是,甘茂派人对秦武王说了四个字:息壤在彼。

  意思是说,当初我们可是对天发过誓的,你要敢反悔,欺骗我没关系,欺骗上天你就不怕天打雷霹?

  这一招还真灵,秦武王立即打消撤兵的念头,并且为表示不违背天意,秦武王还做出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向宜阳前线增派大批援军。

  甘茂抓住这个有利战机,对宜阳城重新发起猛烈攻击。就在这时,意外再一次出现了:甘茂三次组织进攻,三次均被击退。打到最后,愣甘茂敲破战鼓,喊破喉咙,这支号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竟然不敢再往前挪动半步,反而纷纷后撤。

  此时,对于双方来说,较量的已不是体力而毅力了,因为双方明显都已精疲力尽。

  对于公仲侈来说,此时他的心理应该是怨恨多于侥幸,因为他知道,列国那些混蛋是不会出一个子儿来帮他的。别指望赵国,英明的赵武灵王此时正忙着自家开疆拓土呢(具体情况,下文再说),楚怀王多少还弄出点声响,虽然多半是瞎乍呼,但起码也把秦武王吓着了,可是作为最近邻的魏襄王竟然一声不吭,一屁不放,也难怪公仲侈生气。

  值得一提的是,周赧王此时也意识到宜阳胜负直接干系到周王室的存亡,他对大臣赵累说:“怎么办现在,你替想个万全之策?”

  赵累说:“为今之计,只得策反楚国大将景翠了。”

  此时,景翠的部队已到达熊耳山地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但按照楚怀王的命令,按兵不动,静观时变。正是基于此,周郝王君臣才对形势作出误判,认为景翠会协助秦军攻击宜阳。

  于是,赵累就对景翠说:“您的爵位已经是执圭(楚国最高爵位),官职已是上柱国(令尹之下,诸卿之上),即使打了胜战,官爵也不可能再升,而若打了败仗,楚怀王必轻饶不了你。不如背秦援韩给自己捞好处。只要你肯出兵援救宜阳,秦国担心你乘秦军疲弊之际去攻打他,必定拿出宝物来贿赂你,而公仲侈也会感激你解了宜阳之围,厚谢与你,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问题是,景翠没听他的。

  对于甘茂来说,这真是万幸,因为他手头已没有多余的机动部队了,秦武王也不可能再派援军来,如果此时景翠真地协助韩国来进攻秦军,秦军就得崩溃。

  有个军尉觉察到形势的急迫,对甘茂说:“再不抬出军法,这战就没法打了。”

  商鞅曾经规定,阵前后退者,杀无赦。我估计甘茂为将,可能和吴起一样,比较亲兵,不忍对阵前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也玩什么军法从事那一套。另一种可能是,甘茂估计也充分意识到宜阳是块极难啃的硬骨头,不可能乞望一战即攻克之,如果动不动就抬出军法,宜阳没攻下来,自己人反倒先杀光了。

  但眼下情形不同了,甘茂敏锐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压垮宜阳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甘茂下了死命令,明天出战,众将士务必勇往直前,奋勇杀敌,胆敢后撤者死。同时,为保险起见,甘茂还拿出私房钱,招募了一批敢死队。

  事实上,这还真成了压垮宜阳的最后一根稻草。第二天,在秦军的猛烈攻击之下,宜阳终于被攻克,剩余六万多守军悉数被歼。

  我们在前面说过,宜阳的韩国驻军原有十万,加上公仲侈的增援部队二十万,人数有三十万之众。也就是说,宜阳之战,韩军至少损失三十万精兵,说韩国元气大伤是不为过的。

  关于此役,秦军投入的兵力总数是多少,不得而知,但根据毛泽东的兵法心得:歼灭战至少要二倍于敌人。据此可以约模估略出,秦军投入的作战部队应当在六十万左右。

  这是空前的一场大决战,形势对韩国极为不利。更为严重的是,秦军乘胜向北推进,战领黄河北岸之武遂(山西垣曲县境),大有将韩国国土一分为二之势。

  就在这时,先前按兵不动的景翠终于出手了--我估计,楚怀王是在玩“坐观虎斗,渔翁得利”的把戏,正如多年前楚、齐救援邯郸一样,但他突然发现,秦国似乎打上瘾了,照这样下去,韩国危矣,遂派兵攻击秦军。秦武王大为惊诧,也大为担心,赶紧割地求和。

  公仲侈乘此机会,也不惜血本贿赂景翠,让他继续保持对秦军的施压态势,他自个则亲赴秦国赔礼谢罪,缔结和约。

  楚怀王那个高兴啊,他终于玩赢了一把,这是旷古未有的希奇事,因为自打楚怀王与秦国较劲以来,他从没赢过。赌赢的感觉一定是很爽的。

  于是,楚怀王得寸进尺,要秦国兑现冯章承诺的汉中郡。可是楚怀王低估了一件事,他厚脸皮--已经悔约了还想要汉中郡,没想到秦武王的脸皮比他还厚,简直是天高地厚,完全超越人类的正常想象力之外。

  你想,秦武王岂甘将战略要地--汉中郡白白交出来?于是,在冯章的授意下,秦武王假装把冯章驱逐出境,然后一脸无辜地对楚怀王说:什么,我答应给汉中郡?我怎么不知道有这事?……什么,冯章说的,冯章的话你也听,此人一惯坑蒙拐骗,已被我撵走了。

  就这样,楚怀王又真真切切当了一回猴子,当然,这决不是最后一次。

  附:宜阳之战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