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八月,在攻占宜阳之后,秦武王亲率大军进兵洛阳。
还记得张仪给秦惠文王上交的那份提案吧:攻占宜阳,进而兵临洛阳,控制周王室。
虽然此时的周王室就象褪了毛的凤凰,远不如一只鸡,问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鸡毛耍得好有时也可以当令箭使--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怕诸侯不服。
这才是秦武王此行的真正目的。
当然,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曾经的大老板,就这样舞刀弄枪地开进洛阳城怕是不合适,秦武王得有一个理由,虽然这个理由不过是掩耳盗铃,但有总比赤裸裸好。
这就叫师出有名。
于是,秦武王宣称是去朝谨周天子。
这个理由着实天衣无缝,连明知来者不善的周赧王,都觉得张不开嘴去拒绝秦武王。不得已,周赧王只好前面带路,带领秦武王参观参观洛阳风月,其中最核心的活动当然是去见识传说中的天下重器--九鼎。
没想到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天塌地陷般的大事,由此而引发了到目前为止,秦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混乱。
依据正史的记载,秦武王是这样一个人:有力好战。就是说,秦武王生得孔武有力,生性好战,士兵在前线打战,精力充沛的他在后方无处发泄,就以斗力取乐。要生在当下,秦武王决计是一个出色的拳击手。因此,任鄙、乌获、孟说这些大力士都得到他的赏识,皆至大官。
其中的孟说,此行也跟着秦武王来到洛阳。
秦武王一见一字排开的九鼎,就如赌徒见了扑克就想抓牌一样,登时来了兴致,要与孟说比试比试。
这一比试,悲剧发生了:秦武王勉强举起大鼎,却因为力竭精尽,血管破裂,倒地立毙(绝脉而薨)。
秦政府立即诛杀了孟说一家,但比报复更为严重的事情是,秦武王尽管体能超常,但生前并没有留下子嗣。于是,一场血腥的王位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故事应该从秦国的后宫开始讲起。
秦武王的母亲,史称惠文后,是秦惠文王的皇后,秦武王自然是嫡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按当时的规矩,只有嫡出才有资格继承王位,也因此,为后来的一场叛乱埋下了致命的伏笔。但惠文后先于秦武王就死了,此时,后宫有一个人蠢蠢欲动,打算扶立自己的儿子当秦王,此人就是芈八子,楚国人。
芈姓,是楚国的国姓,由此可知,芈八子当是楚国的公主。“八子”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在后宫的封号。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由此来看,芈八子在后宫的地位并不算高。
芈八子亲生三个儿子,但她最中意的大儿子嬴稷此时却在燕国做人质。眼见着别人与别人的儿子们活动得不亦乐乎,自己却干着急,无计可施。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帮了芈八子一个大忙,并且成功实现了她的心愿。
此人就是芈八子的异母弟,后来赫赫有名的秦国丞相--魏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