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战国志全文阅读 > 第81章 头牌间谋(6)

第81章 头牌间谋(6)


  张仪与公孙衍之间的争权夺利,完全应证了这样一句话:你方唱罢我登场。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魏惠王终于走完他漫长而愚蠢的一生--战国时期,诸侯国有二个人在位时间最长,一个是后来的秦昭襄王,在位时间长达56年,一个就是魏惠王,在位整整50年--死了。

  继位的是他的儿子,是为魏襄王。可是,令人吃惊的是,魏襄王竟然比他爹还蠢。

  蠢到什么程度呢?

  此时,儒家大佬孟子还在魏国,还不死心,还想在政治上折腾出点名堂,于是就去见了魏襄王。回到家里,孟子跟徒子徒孙们说了这样一句话:“魏襄王一看就知道不是当领导的料(望之不似人君)。”

  魏国这几十年,一路走来,一路下行,真正的一代不如一代,与秦国的一代超越一代恰成反比,这就是所谓的气数吧。

  周慎靓王四年(公元前317),张仪拿准了魏襄王的这个软胁,就是一通吓唬,将他在魏惠王手上没办成的事,彻底办成了。

  张仪对魏襄王说:“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你也看到了,所谓的五国联盟相当希松,怎么可以给魏国提供足够的保护呢?如果不与秦国结盟,秦国打你,我可不管。”

  张仪进一步威胁说:“不但不管,我还要辞职,看你怎么办。”

  这一吓果然凑效,魏襄王立即宣布退出五国联盟,单方面与秦国媾和。

  魏襄王一厢情愿地派张仪出使秦国和谈,没想到张仪借此玩起人间蒸发,原来他在秦国又混得了相国做。这场相位之争,最终以张仪的全面胜利而告结。

  眼下,最郁闷的人当然是公孙衍,斗来斗去,结果什么都没捞到,白忙乎一场。然而,更令他匪夷所思的是,被骗去死的魏襄王,竟然不知悔改,还想聘请张仪兼任魏国的国相。

  公孙衍觉得必须想办法阻止这件事情发生,否则他真的没有机会了。

  于是,公孙衍派人对韩国的公叔说:“张仪已经成功联合秦、魏了,他还声称:魏国进攻南阳之地,秦国进攻三川郡,韩国必亡。我很替韩国担心,为今之计,您不如分一些权力给我,我想办法破坏秦、魏联盟,这样魏国必定转而拉拢韩国,任命我为国相。”

  公孙衍原本是韩国的国相,在秦、韩之战时,一连吃了好几场败战的韩宣惠王,很可能让公孙衍坐了冷板凳,他才提出这样的要求。

  公叔觉得有理,遂放手让公孙衍折腾。公孙衍果然折腾得魏国的国相做。

  公孙衍决心与张仪对抗到底。

  只不过此时的秦惠文王,没心思再去瞧他俩的热闹了,因为后院起火了。

  有秦分水岭

  最初公孙衍离开秦国来到魏国时,恰好秦国北境的义渠君来魏国友好访问(公元前327年,义渠部落已为秦国征服,但似乎还保留相当高的自治权)。

  公孙衍觉得这个棋子可用,他要想方设法让秦国祸生肘腑,搅乱秦国的前庭后院。于是,公孙衍对义渠君说:“你得多加小心,如果中原无事,秦国一定会彻底灭了你们;如果中原有事,秦国担心你们造反,一定会派使臣持重币贿赂你们。”

  后来五国攻秦,恰在此时,秦惠文王派人给义渠君送来千匹上等锦缎、美女百人。义渠君猛然想起公孙衍的话,遂派兵袭击秦国,大败秦人。

  这件事情给秦惠文造成的心理震动是可以想见的,他一直担心的情况,到底还是出现了,这促使秦惠文王下定最后的决心,暂时收缩锋芒,将前庭后院的工作彻底打扫清楚再说。

  往后的历史会证明,秦惠文王的这个决定是相当明智的,对后来秦国的影响极其巨大。应该承认,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这一年才是秦国国力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

  因为在这一年,秦国占领了一块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富饶的地皮,从此使秦国的国力大增,当列国连年征战,国库空虚的时候,秦国依仗关中沃野和这块地皮的物产,供军需、给粮饷,确保了前方百万将士的攻必克,战必取。

  这块极具战略意义的地方就是巴蜀。

  关于巴蜀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史学家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这样评价:

  “关中地本肥沃,郑国渠造成后,溉田四万余顷,农产更加丰富。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造都江堰,开辟稻田,大兴水利,蜀地沃野千里,无水旱灾,富饶无比。秦拥有两个大农业区,再加上巴蜀出铜铁木材,西北戎狄地区出牛马,资源丰足,能够支持连年不断的战争。”

  秦国本来就垂涎巴蜀之地,巧的是,历史给了他这个机会。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巴、蜀两国大打出手,谁也赢不了谁,可是谁也错误地认为,对方会一口吞了自己。于是,同时向秦国请求增援。

  对于秦国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于是,秦惠文王招集群臣商议对策,不过他提出了二点顾虑:

  一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怕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行动;二是担心韩国报复,抄秦国的后路--一年前,秦军在修鱼地区,狠命地砍杀了韩国八万人。

  令秦惠文王没想到的是,他只是顾虑,而大将司马错与丞相张仪为了这件事,竟然吵了起来,而且吵得非常凶。

  张仪认为,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攻打韩国比攻占巴蜀有利。他的计划是:从韩境打开一个缺口,然后兵临周王畿,将周天子控制在手里,这样就可以玩一件大事--挟天子以令诸侯。

  司马错反驳说:亏你想得出来,人家毕竟是天子,你把他弄来,就不怕报应?诸侯国本来就想整我们,这样好了,以下犯上,不给他们提供口实吗?倒不如攻占巴蜀实在。

  事实证明,司马错是对的。张仪的计划看似大气,实则有点牛皮吹过头了,毕竟秦国还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

  因此,秦惠文王支持司马错的意见。

  于是司马错就去了,当年十月,富饶的蜀地就来了。

  《通鉴》这样说:“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与此同时,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秦军攻击义渠部落,占领二十五个城池,彻底将义渠部落给废了。

  对于秦惠文王的这项工作,西汉贾宜在《过秦论》一文中这样评价:“西举巴、蜀,……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

  自此,完成前庭后院清扫工作的秦惠文王,终于很放心地将目光对准了六国。

  附:秦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