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美国总统选情,好像本国选“总统”那样关注。恭聆英国铁娘子的一番话,似乎比自己父母的耳提面命还要宝贵。到处推荐外国人写的书,努力将自己的文章写得像翻译的语气,做论文务必遵守洋人的一套规格,批评事理一定按照西洋的标准,甚至日常举止,也要极力模仿外国人。提起中国人,满脸不屑的表情。说起中国言词,不夹杂几句洋文就说不下去。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到底有什么毛病?
析说:崇洋媚外
人类是善忘的动物。历史上的种种荣耀,在文字上读过,转眼已经忘掉。现实的种种不如人处,就在眼前,既然比人家落伍,当然应该承认。
近四百年来,我国科技的严重落后,使得炎黄子孙信心丧失。汉、唐时科技领先的光彩,提都不敢提。
人类也是现实的动物。电影上看到的西洋景色,比自己每天所面对的环境,不知道美多少倍。外国进口的洋货,虽然没有亲自使用过,听价钱也知道比本国货品要好得多,因为敢卖得那么贵,一定有道理!
现实的种种,无论从人种、肤色、高矮、健弱哪一方面比较起来,中国人都比人家差一大截。
有一位老太太,初到美国探望子女,禁不住赞叹“美国小孩子比中国孩子聪明”,她说:“你看人家美国小孩子,根本不用上补习班,英语就说得那么流利。不像我们的小孩,天天补习英语,还是吞吞吐吐,说得断断续续。”后来别人告诉她,美国孩子本来就说英语,她还是不服气:“中国孩子本来说国语,就说得没有那么好。你看,你这么大了,还不是只会说台湾‘国语’!”
中国人尤其喜欢“在自己人面前展现威风”。《孟子·离娄篇》记载:齐国有一位仁兄,娶有一妻一妾,同住在家中。这位仁兄每次出去,必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问他和什么人一起吃饭喝酒,他都说是些达官贵人。妻子将信将疑,偷偷跟随他,发现他在墓地向上坟的人讨剩下来的酒肉吃,很痛心地跑回来告诉妾,两人抱头痛哭。这位仁兄吃喝得差不多了,回家依然得意洋洋地向他的妻妾夸耀。
到美国旅游,就算吃亏上当,回台湾以后谁愿意据实相告,引人嘲笑?还不是说样样都好,才显得有面子?
到印度去旅游,就算是在印度忍受脏乱,回台湾后也不得不说:“值得去,去了就知道印度文化实在了不起。”
明明是难以忍受榴莲的味道,也要硬着头皮赞美地说:“鲜美得很,那种特别的味道,只有吃了才知道。”
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行为,其破坏力并不严重,大家嘴巴说说,反正没有什么人相信。
真正使我们盲目媚外的原因,是一些号称知识分子的人的错觉所造成的,带动一般人,形成似是而非的风气。
员怨源缘年以来,世界上的种种组织和游戏规则,都掌握在“说英语的人”手中,由他们建立、推动和控制。举凡合乎说英语的人所制定的标准,就叫做现代化,否则便是落伍的,必须尽力求改变,或使用各种手段逼你就犯。
他们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家没有怀疑,把它编入教科书,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这个事实,不容许有人质疑“印第安人为什么不算发现美洲”?
为了符合“说英语的人”所划分的历史阶段,我国历史必然要有封建时期,也非走向民主不可。为了附会“说英语的人”所实施的经济制度,中国经济,必须发展自由市场,而且非依归资本主义不可。
知识分子斩钉截铁地说:“历史的潮流,已经证明只有民主政治、自由经济才能够生存得好。”这种话一点也没有错,只是所说的民主、自由如果完全是西方式的,请问“中国人的前途在哪里”?
有了现代,却失去了中国,这才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警觉。改变甚至丧失了中国原有的一切,变成西方的现代,对中国而言,要这种“现代化”做什么?
知道盲目媚外,心理上多少有些警惕,还不致全盘皆输。不知不觉地盲目媚外,自己变成了“外国人”还不自觉,请问: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值得吗?
现代知识分子,缺乏“文化的使命感”。不明白求生存固然重要,生存得体面一些更要紧;迎头赶上西方固然重要,从根上救起自己的中国品牌更加要紧。必须先有中国,再求现代化,以免现代化却灭了中国。
有人说,国际化的趋势,实在不必计较什么人种、什么民族,整个地球村,大家一家人,不是大同世界吗?
我认为个别知识分子这种论调,迟早把中国灭亡掉。国际化绝对不是全世界都西化,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说英语的人”。国际化的潮流下,更需要保留自己的文化,才不会“糊里糊涂,被人家同化掉,自己还不知道”。
强势文化可以说得很轻松,大家都说英语,比较容易沟通。你看,说英语有多方便,会说英语,才配称现代人!居于弱势的民族,如果接受这样的说法,那就是自甘放弃自己的文化,就叫做“自作孽”。
从某种角度看,是十分自然的。人类有好奇心,所以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崇洋,对不熟悉的事物特别有新鲜感、神秘感和奇异感。
但是,媚外大可不必,尤其不能够盲目媚外,因为长久下去,必然埋葬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长处,原本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质之一。不过,先决条件,在不忘记自己的根本,叫做“执经”,惟有“执经”才能够放心地“达变”而不致乱变。
先了解中华文化,再学习外国长处。先说好中国话,再学说其他语言。先固本再求新求变。否则,比美国人更美国化,比英国人更英国化,却依然“不自知”,那就严重地罹患了盲目媚外症,而无可救药了。
我们一再指出“中国人必须随时随地警觉性高到足以防备自己掉入圈套”,而不是“冀望人家不要用圈套来套自己”,或者“被套牢了再来怪责预设圈套的人”。须知,凡事“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当心才是上策。
先求不自卑,才能看出我国固有文化的特性。惟有不自卑,才能够有勇气认清“中国人的道理是对的”,不能够因为“有很多中国人看不懂中国人的道理而做错了”,便轻视中国人的道理,忽略了中国人应有的观点。
西洋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秉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真”精神。为了真理,可以对师尊有所不敬;为了真理,可以不顾虑父母的面子。
中国人则不然,我们当然也爱真理,但是我们的思维法则,早已摆脱“二分法”的陷阱,爱吾师和爱真理可以并行而不悖。事实上“爱吾师”也是“爱真理”的一部分,两者不必分离。中国人尊重师承,为了爱让自己的老师,不断地把自己的新发现加到老师身上。惟有老师越受尊敬,自己才会觉得越荣耀。
“粉饰祖先,礼赞师尊”的目的,实际上在增强后生和后学的自信心,防止他们产生自卑感。
人应该自信,却不可以自大,基本上这也是中国人的观点。但是“自卑的人往往表现出自大的一面”,现代中国人“因自卑而自大”,随地可见,相当普遍。
崇洋和媚外,其实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适当的崇洋,也是自信的表现;但是过分崇洋,到了媚外的地步,就已经是自卑了。
媚外的绝症,是“数典忘祖”。自卑到不认自己的祖先,恐怕是现在有些中国人“前无古人”的创举。
一般人难得出国,回来后把外国吹嘘一番,原来是“满足自己的某种虚荣心”,何况这些人挑“最好的观光季节”,看“最美的景点”,住“观光大饭店”,乘坐“豪华飞机或轮船”,吹嘘一下,实在并不为过。
常出国的人,特别是拿公家的费用出国,应该回馈社会,听到种种吹嘘,理应平心而论:“世界各国,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而且种种优点,常伴随种种缺点而存在。不能光想要优点而不承受其缺点,那是办不到的。”这些才是真实的说法、客观的说法。
七、中国人的不良心态——把责任推出去
现代中国人有一种不好的心态,便是“把责任推出去”。“推、拖、拉”的道理原本没有错,却被人解读错误,以为“推、拖、拉”是一种单纯的运作,目的在“推给别人”。大家推来拉去,都想把责任推给他人,那么什么人来承担呢?结果还不是有形、无形地推回给自己。
一直到现代,一些大官检讨缺点时,一定把责任推给下面的人,说什么“因循苟且,得过且过”。为什么从来不想,自己这几年来始终居于高位,又不是刚刚才从外国回来,还可以推说“过去几年,我不在国内,所以不负任何责任”。平日天天在监督、指挥、抓方向,如今竟然完全没有责任,要不要命。
中国人的观点:责任是推不掉的,越想推的人越推不掉。大家听到大官的指责,嘴上不说,心中哪有不嘀咕的?民意、民意,并不是说出来的才算民意。
只要上级勇敢地把责任扛起来,部属就会比较敢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感应”,必须“从上面先做起”,才比较有效。若是冀望于下级先行,恐怕是行不通的。
把责任推出去,应该是一种“变态”,而不是常态。我们一直骂历史上的皇帝,好像“凡皇帝都是坏的”。其实“皇帝下诏罪己”,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难道我们没有听过?只要皇帝认为自己有过失,所有大臣都跪下来,承认自己做得不好。而找出负责任的人,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使过失彰显出来,然后赶快分头设法补救,更为重要。
有过失就要下台,现代中国人似乎相当认同。殊不知高级官员所负责任范围颇广,发生过失的机会甚多,有过失就要不分缘由,一律下台,从消极角度看,是加速高级人才的折旧,而且经验也累积不起来,难道真的是好办法?
在“权责不分明”的环境中,把责任推出去,无疑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然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职掌表末端加上一条“其他”,又怎么能够期望“权责分明”呢?在这种情况下,把责任推出去,推不掉就抗争,几乎成为现代中国人难以抗御的心态。放眼看去,尽是如此这般,我们又将何以自处?
在台湾,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无心解决问题。大家嘴巴喊喊,却始终找不出有效的对策,好像越喊越觉得非如此不足以自保,主要原因,在冀望以西方式的运作方式,来改变中国人的行为。我们高呼“授权”几十年,有什么效果?我们每逢重大灾难,便誓言“从此彻底改变”。然而有哪一次成功?我们找不出谁该负责时,高级官员立即喊出“大家要凭良心”,却不知道平日为什么不相信,良心在中国社会仍旧拥有相当的力量。
归根究底,还得先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实录
松山机场宽敞的候机室,装有好几具饮水机,却没有纸杯供应。
杨君想要吃药,苦于找不到水杯。直接从饮水机取水,不是太冷,便是太烫。用手掌承接,也不是办法。
他心生一计,向小卖部寻去,只有冷的,找不到热的。于是想起餐饮部,平日时常在那里吃东西,向他们要一杯温开水,应该没有问题。
来到餐饮部,男女服务人员不约而同喊着“请坐”或“欢迎光临”。
“请给我一杯开水吃药好吗?”杨君当然知道求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满脸笑容地、小心翼翼地说。
女服务人员低下头来:“那边有饮水机。”
有些人最擅长把别人看成白痴,因为既然天大地大我最大,自然我才是最聪明的:笨蛋,有那么多饮水机都看不见;傻瓜,有饮水机也不会用;愚蠢,难道不知道我最不喜欢做赚不到钱的事情。
“我就是找不到杯子,才来向你们要的!”果真不求人人格自高,如今“卑贱”到这个地步,杨君实在也有一些后悔:为什么不像那些暴发户一般,大摇大摆地坐下来,大声说:“给我一杯白开水。”如果服务人员呆住了:“白开水?”还可以神气地接腔:“白开水,我什么都不要,就是要白开水,随便你卖多少钱都可以。”那才够“酷”。
男服务人员到底比较知道“社会责任”,服务顾客的念头使他耐心地说:“我们只有生水,要烧开才能喝。现在没有烧开的,生水你又不敢喝!”
意思是,不是我不帮忙,而是你运气不好。谁叫你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们没有烧开水的时候来?
杨君也真是怪脾气,既然人家不肯帮忙,知难而退就算了,竟然不死心地说:“你不是有纸杯吗?可不可以给我一个?”
这下子男服务人员没面子了,恼羞成怒地说:“向人家要杯子,这么不客气?”
女服务人员抬起头来:“要杯子就说要杯子,搞了半天,这么没有礼貌。”
中国人发现自己一下子吊在半空中找不到阶梯下来的时候,转移目标,把责任推给对方,应该是十分拿手的对策。
杨君笑笑,伸手拿好杯子,才慢条斯理地说:“拿个杯子,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说谢谢,就逃之夭夭。
怨:猿园分的飞机,一直到怨:圆缘分都没有任何信息。有人走进柜台询问什么时候登机,柜台小姐说请听广播。刚刚说完,广播小姐喊话:“搭乘龙航到高雄的旅客,请尽速由九号门登机。”
不动就不动,一动就要尽速,为什么?小姐会回答:因为不说尽速,就会有旅客慢吞吞的,害得大家等他。你看,又是旅客的责任。“要不是有这样的旅客,我们怎么会这样广播呢?”
飞机动了,好像马上要起飞。机内开始广播:“欢迎搭乘龙航,由于旅客延误,本班机稍有误点,请各位原谅。”呵!飞机延迟起飞,是旅客迟到的责任!
出门回家,看见妻子站在门口和路人吵架,不分青红皂白,马上加入“战”线,站在妻子这一边,把责任推给对方。
中国人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
坐进豆浆店,“来碗甜豆浆,一套烧饼油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