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郾观情势以待变化。人固然可以造时势,却甚为费力;时势造人,那就比较省力。中国人喜欢趁时、趁势,拖到时势有利才来发动,自然事半功倍。
猿郾迂回突破。正面走不通,后退又无路时,采取迂回战术,不进不退,拖到时机适当,发现破绽时,再一举突破,岂不快哉!
能拖且拖,最好配合着当机立断,合在一起想。只要时间许可,当然可以能拖且拖,说不定拖出很多好处。若是时间紧迫,非决定不可,那就当机立断,不宜再拖。
(三)趋吉避凶,善于补过
中国人虽然喜欢求神问卜,却反对迷信。我们常常嘲笑那些相信命运的人为愚夫愚妇,因为有识之士,只是将占卜、问卦、算命、测字的结果,当做参考,并不会完全相信,却理智地设法规避或补救,以求趋吉避凶。
聪明的人,将预测出来的天命,当做蓝图。然后有利的保留,不利的加以变更。例如算命,对自己有利的部分,相信它,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对自己不利的地方,不相信它,用心去改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趋吉避凶,而且能够用心补过,把不好的变好,不利的变利。心力可以改变命运,可见人定胜天,也是中国人的一种命运观。
趋吉避凶的心态,具有三个要点:
员郾好汉做事好汉当。顶天立地的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事,必定勇于负责,不会把责任推给老天。我们深信:没有人帮得了忙,没有人害得了我,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圆郾不轻易承诺。因为要对结果负责,所以不能够随便答应。我们常说轻诺寡信,便是轻易接受责任,往往不易达成,变成无信之人。而缺乏诚信,对自己不利。
猿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万一失败,承担不了责任,也不必自杀。因为留下性命,才有补过的机会。先逃之夭夭,力求东山再起,最后再负起责任。
人生其实就是趋吉避凶的历程,连着几次趋吉避凶,就显得好运当头,接连几次避不过凶祸,便成为倒霉鬼!知道凶的所在,才能够诚心补过,以求化凶为吉。
(四)见义勇为,舍我其谁
中国人虽然讲求深藏不露,量力而为,但是遇到紧要关头,义之所至,也会勇往直前,发挥舍我其谁的精神,竭尽所能,把所有的本领使出来,毫无保留。
本来深藏不露的目的,不是不露,而是适当地露,合理地露出自己的本领。量力而为,也是为了不伤元气,可以持久地保留实力,以求适时运用,永保平安。
保持实力,是为了见义勇为。所以义之所至,当然应该舍我其谁。这时候再深藏不露,有能力也等于没有;再量力而为,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到了紧要关头,把平日所隐藏的,所保留的,统统表现出来,果然一鸣惊人。
舍我其谁的精神,也有三个要点:
员郾大处着眼,避免蜗牛角上互相争斗。人生苦短,力气要用在有益的地方,不必要为小事而拼命。中国人不拘小节,不注意小事,是希望集中力量,做好重要的事情。
圆郾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物要有大度量,有能力的人要在大事上舍我其谁,而不是斤斤计较,稍有不满,便要见义勇为,徒然贻笑大方。
猿郾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就算义之所至,挺身而出,也要自留余地。打人不打他的耳光,骂人不揭穿他的短处,留一些面子给他,比较容易圆满收场。
见义勇为,应该是有限制的。自己的父母偷羊,为人子女不能告发,否则就是不孝。别人偷羊,应该勇于告发,不然便是不义。这当中有一个伦理,不可不用心理会。
(五)择善固执,坚持原则
中国人虽然善变,看起来毫无原则。但是请问一位中国人:“你有原则吗?”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除了有原则,我还能有什么?”中国人的血型以韵型居多,不但有原则,而且相当固执,我们都十分坚持原则。
不执著只是开始,因为那时候时机不清、情况不明,先存着看着办的心态,比较保险。一旦时机明朗,情况弄得相当清楚,就要当机立断,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坚持执行,才叫择善固执。
时未到,抱着到时候再讲的态度。时一到,非解决不可,不能再拖,就应该及时择善固执,而且坚持到底。
择善固执的原则,也有三个:
员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喜欢把过去的事情加以记载、记忆,并且记取其中教训,作为以后选择合理解决方案的参考。牢牢记住教训,才能累积宝贵的经验。
圆郾容情不下手,下手不容情。中国人有时候很仁慈,有时候却十分残酷,便是容情与下手之间的不同选择。一不做、二不休,常常有斩草除根,以绝后患的案例。
猿郾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中国人很喜欢听取别人的经验,因为拿别人的失败做借鉴,可以加强自己的能力,增强坚持的信心,而减少自己的挫败。
学习他人的经验,必须注意其性质是否相同?只有性质相同,才方便学习。如是性质不同,就应该做合理的调整,以求适当地运用,才合乎持经达变的要求。
(六)取法乎上,方得其中
中国人虽然主张无欲则刚,知足常乐,却不可避免地卷入激烈的权力斗争或生存竞争。
从小开始,父母就鼓励子女必须争气。常常举出一些典范,希望我们见贤思齐,而且最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一天出人头地,才算是光宗耀祖。
大家都提示“取法乎上,方得其中”,绝对不可以停滞不前,或者丧失斗志。
我们也明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自然能够排除万难,一举成名。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怎么可以满足于现实呢?
取法乎上的哲学,有三个要点:
员郾大富由命,小富由勤。中国人普遍十分勤劳,是由于我们相信不努力就没有幸运。大富由小富来,小富由勤俭来。只要不断奋斗,成功是可期的。
圆郾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暂时的落后,不算是失败。努力研习,增进自己的见识,不久之后,便可以迎头赶上,令人刮目相看。明日看我,才是斗志旺盛的人。
猿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恐怕是全世界最显著的。居安思危,明哲保身,怎么能够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呢?
有些人责怪中国人把目标订得太高,恰巧说这种话的人,大多颇有成就。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当年没有高目标,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得了便宜还卖乖,何必!
我们的建议
一、现在我们看到这些习性,和前面所列举的,几乎完全相反。但是思考起来,好像也相当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因为中国人十分复杂,怎么讲都只说到他的一面,另外一面,如果不能触及,就无法掌握完整的中国人。我们审视中国人,要同时兼顾他的正反两面。中国人不是时常赞美人家有“两把刷子”吗?前面所说的,是一把刷子;现在所列举的,又是另外一把刷子。
二、同样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出现前面所描述的习性,有时候又出现现在所列举的样子,难怪外国人认为我们没有原则,变来变去,莫测高深,因而觉得我们鬼鬼祟祟,不够坦诚。然而,平心而论,中国人不但有原则,而且诚信为重。怎么可以因为外国人不了解我们,对我们有所误解,也跟着起哄,数落中国人的不是呢?
三、中国人有时候这样,有时候那样,却又不是毫无原则地乱变,可见我们具有“有时如此,有时如彼”的原则,足以因应各种时空的变化而坚持既定的信念。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特殊性格,长久以来,一直被误解,也遭受谩骂。以后的叙述,我们将要逐渐揭开它的奥秘。等待充分了解之后,就不难发现,前面和现在所说的习性,为什么能够同时存在而不互相冲突。
三、中国人是太极民族
太极是什么?最好的答案似乎就是“很难讲”,中国人最喜欢说“很难讲”,可见是太极民族。太极是一元,内含阴阳两仪,又变成二元,中国哲学既非一元,也不是二元,是一之二元。一之二元,有时还会变成三元,甚至于多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成为一之多元之论。二生三,中国人经常把两个东西看成三个,对和错之外,还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难说”。相对的两个东西,可以形成三个,多一种选择。好不好?不说好,也不说不好,说:马马虎虎。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一切不外乎阴阳消长,中国人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是不是是非不明?
(一)阴阳是一种气的变化
中国人是太极民族,相信宇宙万物,都由太极生成。太极是什么?简直很难说清楚。中国人凡事都觉得“很难讲”,是不是因此而来?
太极是一种阴阳既分的气,所以说:“阴阳即太极。”太极的变化,或阴或阳,呈现柔或刚两种不同的属性。柔的称为阴;刚的即为阳。中国人喜欢说“阴柔”或“阳刚”,代表“柔顺”或“刚健”的性质。
如果请教西洋人:“阴阳是一个东西还是两个?”答案多半是“两个”。阴算一个,阳是另外一个,当然是两个,难道还是一个?他们好像缺乏太极的概念。
中国人大多知道阴阳是一种气的变化。同一种气,变化成阴或阳,依循着“阳极成阴,阴极成阳”的法则,形成“物极必反”的道理,产生了中国人最擅长的“中庸之道”,一切求合理,尽量不要走极端。西方一直把“精神”(能)(心)和“物质”(质)(物)看成二元而争论不休,到了爱因斯坦(粤造遭藻则贼耘蚤灶泽贼藻蚤灶)才提出“质能互变”。中国人老早就知道“阴”(物质)“阳”(精神)是同一种的变化,阴生阳,阳生阴,宇宙万象不是阴消阳长,便是阳消阴长。中国人的性格受到影响,也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看起来矛矛盾盾。
西方人可以说玛丽比较正直而约翰比较邪恶,中国人则很难这样区分。因为同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很正直,有时候十分邪恶。盖棺才能论定,未死以前,可能还会变。
(二)太极特性是一内含二
太极包含阴阳,而阴阳不是二元。那么,太极是不是一元呢?太极也不是一元。
西方的一元哲学家,不是主张“唯心论”,便是坚持“唯物论”。心物之争,居然争执不休。
中国不曾出现“唯阴论”或“唯阳论”,反而认清“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西方也有二之论者,同时重视“精神”和“物质”,却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不已。
中国的太极论,简单明了地指出“阴极成阳”、“阳极成阴”,同时肯定“阴阳消长”的变化。
太极既不是一元,也不是二元,我们称它为“一之二元”,因为它的特性,正是“一内涵二”。太极是一,内涵阴阳二气,而阴阳未分才叫做太极。
阴阳未分前,混而为一,称为无极。这一混沌不分的气,或变为阳刚,或变为阴柔,就成为阳或阴。从太极看是一元,从阴阳看又成为二元,而太极即阴阳,阴阳即太极,到底是一元还是二元,很难讲,干脆叫它为“一之二元”。中国人的最高明处,便是常常运用“一分为二,二合为一”的法则。一部中国历史,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变化。
通常中国人只说阴阳而不说阳阴,因为阴中有阳,表示柔中带刚,比较符合人性的需求。如果是刚中带柔,在人际关系方面,大多比较吃亏。先礼后兵,也由此而来。
(三)阴极成阳而阳极成阴
宇宙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中国人体认人事也是如此,因而十分重视“变易”。我们不但喜欢变来变去,而且讲求随机应变。许多人把中国人和“乱”字联想在一起,一想起中国人便想到“乱”字,而每想及“乱”字便以中国人为代表。中国人知变、应变、适度,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变动不居,怎么不乱呢?
然而,宇宙万物固然变动,却不是乱变。在变动的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变动的法则,是“不易”的。中国人固然乱,却也乱中有“序”。这个“序”,便是“不易”的法则,可见中国人是有原则地变动,不是没有原则地蠢动。乱中有序,表示中国人不可不变,也不可乱变的特性。外国人不明此理,只看到中国人没有原则地乱变。中国人心中有数,我们是有原则地适时应变。
在“不易”的规律当中,有一些常用的,其实非常“简易”。例如“阴极成阳,阳极成阴”,使中国人信守“循环往复”的道理,采取“进者退之,退者进之”的策略,推演出“中庸之道”。一言一行,都要在刚柔动静变化作用不息的过程中配合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寻找此时此地的合理方式。由于时空变化,而其他变数也很多,所以中国人的应对方式,也千变万化,并不一定。
不可不变,不可乱变,成为中国人不易的变化原则。任何人都应该知常也知变,合理兼顾常道和变化,以求变得恰到好处,不致离经叛道,变到离谱的地步。
(四)孤阴不生孤阳也不长
阴代表女,阳象征男。同性可以恋爱也可以结婚,却不能生子育女。宇宙万象,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男性体内有女性荷尔蒙,而女性体内也有男性荷尔蒙,才属正常。中国人说话,“是”中含有“不是”的成分,“不是”中含有“是”的味道。说“可以”能够变成“不行”,说“不行”也能够变成“可以”,不足为奇。
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却不必相争相,照样可以互补互助。中国人特别重视“和谐”,便是不希望阴阳抗争,斗争冲突,希望它们协调统一,和睦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