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增广贤文全文阅读 > 第12章 总序(12)

第12章 总序(12)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人生要获得更大的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成长,而成长是需要代价的,竹笋如不层层褪去保护自己的外衣就不能参天,鲤鱼也只有经过长途跋涉才能跳过龙门化身为龙。人也是一样,一个人要学有所成,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要舍得下一番苦功夫,就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人们应该时刻不忘提醒自己要珍惜光阴,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去发掘生命的价值与乐趣,让自己拥有无憾的人生。

  天行有道达人知命

  【原文】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赌博。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译文】

  礼义是在富足生活中形成的,往往因为赌博才使人沦为盗贼,走上犯罪的道路。天上的众星都朝向北斗星,地上没有一条江河不向东流。品德高尚的君子能安于贫困的生活,通达道理的人会听凭命运安排。

  【评析】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社会有社会的法则。

  “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自然界遵循着自己的规律运行,也只有遵循自身的规律才能使世间万物并行不悖。人类社会也只有遵循自身的法则才能健康发展。礼、义、廉、耻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而它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它的物质积累通常是成正比的。人类社会在茹毛饮血的时代,生存是最紧迫的问题,决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什么道义和礼法。“仓廪实而识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基础打不牢,上层建筑就不会坚固、稳定。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人们只有吃饱穿暖了之后才会有精力去思考更深远的人生社会哲理。

  一个高尚的人能够安贫乐道是因为虽然生活清贫,但是他们更懂得人生和社会的哲理,他们懂得财富对生活的重要性,更懂得对生活条件的追求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盲目追求和攀比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安贫知命不是对社会规律的背离,而是对其更高层次的认识和领悟。

  顺应天道共创和谐

  【原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夫妻相和好,琴瑟与笙簧。

  【译文】

  有效的药物吃着虽然苦,却对治病有利,批评的话语尽管听着刺耳,却对自己行事有所帮助。顺从自然规律才能生存,违背自然规律的人和事必然灭亡。人为生计、钱财而死,鸟为觅食而亡。夫妻之间亲密和睦,就像琴瑟笙簧一样和谐弹奏。

  【评析】

  天指自然,天道指自然规律。“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万物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逆天而行的教训往往是惨痛的。人类作为万物的主宰、宇宙的灵长,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人类却常常为了争夺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观察自己的处境,没有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脱离了规律的轨道,若不及早回头势必要撞得头破血流。“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一刻不停地掠夺着数量有限的财富,大大小小的战争此起彼伏,人类社会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安宁。而争夺的结果又能怎样?无数的生灵涂炭、资源匮乏,人类的生存和生命更加没有保障。人类在挖掘大自然财富的同时,也为自己挖掘了坟墓。天灾人祸都是人类自找的,自己种下的苦果也只有自己吞下。

  然而,“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人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后果还是可以挽救的。共建和谐社会就是一种解决的方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只要遵循规律、和谐相处,就能拯救自然、拯救社会、拯救人性,就能像“琴瑟与笙簧”那样弹奏出优美和谐的旋律。说到底都是一个“和”字,“和气生财”、“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和为贵”,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到它的巨大威力,只不过这些哲理都被自以为是的现代人丢到了一边。“和”曾经作为古人处世与发展的工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天它成为拯救人类生存的法宝是否还能再现辉煌,就要看人类是否能够珍惜和善加利用了。

  富贵多病快心生殃

  【原文】

  有儿穷不久,无子富不长。善必寿考,恶必早亡。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富贵定要依本分,贫穷不必枉思量。

  【译文】

  有了儿子,日子就不会永远贫困,没有儿子,富裕也不会长久。好人是会长寿的,恶人一定早死。美味可口的食物吃多了反而会得病,高兴的事情过多恐怕灾难要临头。富贵之后还须遵守本分,贫穷了也不要胡思乱想。

  【评析】

  这段话总体是在讲富贵、贫穷的问题。当然其中一些观点是偏颇的,比如说“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认为一家的香火只能靠男子才能继承下去,当然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是不能成立的。其他三句虽然有或多或少的封建残余,但是基本指导思想还是正确的。主要是要告诉人们应该安贫乐道、行善积福,富要富得本分,穷要穷得厚道。

  对于生活在富贵丛中的人们切莫为富不仁,更要注意节制,什么都不要做得太满。“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分便无悔。”可口的佳肴美馔,吃多了便不觉味美;治病的良药,服用过量也可能成为致命毒药。一个深明养生之道的人是懂得节制的,绝对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摧残自己的健康。同样,人在得意的时候也不可过于狂喜,否则也会损身败德,俗话说“乐极生悲”,人往往容易在得意忘形的状态下发生意外,因此凡事当适可而止。何况,一个人如果贪图物质享受,他的心志必将为物欲所役使,精神生活也将空虚不堪。“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为了满足私欲,有人不择手段去钻营谋利,有人甘愿卑躬屈膝去奉承权贵,有人不惜触法去作奸犯科,不管是哪一种,其背后的动机都是为了追求享乐。虽然锦衣玉食者,未必个个是奴颜婢膝,但是一个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就不会有高尚的节操,因为他的价值观已经被物化了。

  所以,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不要迷失自己的本心,人生最宝贵的不是财富而是精神。

  脚踏实地莫贪小利

  【原文】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

  【译文】

  明明没有风,画上的水却突起了层层波浪,绣出的花尽管好看却没有花香。贪图别人一斗米,却失掉了自己吃用的半年粮食;为了与别人争一只猪脚,反而丢掉了半边羊。龙在晚上返回洞里时,云还是湿的,麝跃过春天的山上时,草都带着香气。

  【评析】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与“龙归晚洞云犹湿,麝过春山草木香”的意思基本相同,人若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做那么一两件让后世怀念的事,才算是不枉此生。而人若想流芳千古,就需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炼和考验。首先做事要扎实,其次做人要无私,一个心中只有自己,华而不实、空洞贫乏、见利忘义的小人又怎能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画水无风空作浪,绣花虽好不闻香”,人们讽刺徒有其表却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人为绣花枕头。“生就一副好皮囊,腹中原来草莽”,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迟早都会在实践和时间的双重考验下原形毕露。做人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收获。

  做人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收获的果实才能甜蜜馨香。而贪图小利的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迷住了双眼,反而使自己错失了更多天赐的良机。“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争他一脚豚,反失一肘羊”,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事时常都在发生。一个贪小便宜的人,是不会有什么高远的目标的,更不会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又怎能希求他能做出什么伟大的事业去泽被后世呢?

  常省己身善恶分明

  【原文】

  平生只会说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译文】

  一生只会议论别人的缺点,为什么不回头找自身的毛病。见到好人好事唯恐自己做不到,见到坏人坏事就要像把手伸进沸水一样,立即躲开。人穷志气就不高,马瘦毛就显得长了。

  【评析】

  常言道:“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只是人们往往对自己采取了宽容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对别人则过于认真严苛,完全忘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准则。因此,当发现他人犯错时,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宽容之心予以看待、劝导,使其以后不再犯即可,切勿责之过严,以致对方心生怨恨,那就有违规劝他人的初衷了。而看待自己则应力求严谨,正因为一个人要觉察自己的过失比较困难,因此更应时时谨慎。如此,对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格塑造才能益加增进。

  “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是非分明,明辨善恶自然是好的,但同时也应该见贤思齐、见义勇为。对于善举当然应该虚心学习,对于恶行却不能避之唯恐不及,那样只会使罪恶更加猖獗。生活中人们越来越缺乏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明哲保身也许暂时能使自己全身而退,但是邪恶却会因此而愈加壮大,将来对人们的威胁也是可想而知的。

  求人求己遇事冷静

  【原文】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触来莫与竞,事过心清凉。

  【译文】

  家里有事,自己心里焦急不安,别人仍旧会不慌不忙。人穷时不会有人来给你送钱财,但患病时,倒有人来告诉你治病的药方。有人触犯你时,不要在火头上与他争执,等事情过去了,你的心情就会舒畅了。

  【评析】

  “自家心里急,他人未知忙。”自己的痛只有自己能体会,自己的事不如自己去解决。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一个佛教徒走进庙里,跪在观音像前叩拜,他发现身边有一个人也跪在那里,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样。于是,他便忍不住问道:“你怎么这么像观音啊?”“我就是观音。”那个人回答。他很奇怪:“既然你是观音,那你为何还要拜呢?”“因为我也遇到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观音笑道,“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人们希望通过别人的帮助为自己解围,然而别人永远不会像你想的那样能体会到你心中的焦灼和痛苦。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别人对你的帮助往往也是有前提和标准的,如果是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也许人们就不会那么热心了。所以,更多的时候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出路,自己身上有很多可开发的潜力,为什么不去自己主宰命运,却要祈求别人的怜悯和帮助呢?如果人们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每个人就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人各有长不可貌相

  【原文】

  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

  秋天到时,满山一片秀丽之色,春天来临时,到处一片花香。对所有的人都不能只凭外貌去判断,大海的水也无法用升斗来衡量。

  【评析】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韵,人也是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春花秋月,而人们的美好一面却不能像“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那样显而易见。一个人的才华往往是蕴藉于胸中的。做人能够秀外慧中当然难能可贵,但是以貌取人的行为却要不得。伟大蕴藏于平凡之中,其貌不扬的人也许正是那个超尘绝世的世外高人。

  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表面的现象通常会是假象。想当然地做出判断往往吃亏的会是自己。骗子们正是靠人们的直觉和肤浅的认识得逞的。“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谁都会说,但是却很少能够按照它去做,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而感觉是会骗人的。知人善任需要时间和考验作为基础,只看人的表面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无论是对于人们的优点还是缺点,只有通过长时间的接触才能充分掌握和认识,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否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心中的好感和成见都会让你戴上有色眼镜,从而看不到别人身上的阴暗面和闪光点。而善恶不辨的人通常都会受到深刻惨痛的教训。

  蒿下有兰香白屋出公卿

  【原文】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蒿草之下,或有兰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译文】

  清清的河水被土堤拦挡,众多有才学的人被酒伤身。蒿草的下面可能有芳香的兰花,住在茅屋里的人也能出达官贵人。有许多豪门大户子弟最后成了饿死鬼,有许多平民百姓家中培养出了高官。

  【评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不能尽如人意。“清清之水为土所防”,但是作为济济之士却没有必要借酒消愁,“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暂时的际遇并不能决定一生的命运。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能经受起考验的人才能成为人上之人。而“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不仅是对逆境中奋斗的人们的勉励,也是对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