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增广贤文全文阅读 > 第11章 总序(11)

第11章 总序(11)


  【评析】

  此语劝人向善,同时不要去计较结果。做好事的初衷是为了给别人提供帮助,急人之难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如果其中掺杂了私心的成分,动了希望得到别人回报的念头,那么好事就不能称其为好事,而是变成了一种交易。当自己的私心得不到回报时,心理必然不能得到平衡,而心理补偿得不到满足必然会让人产生一种怨恨甚至气愤的情绪。这样做好事非但没有为自己带来快乐反而让自己情绪低落,这又何苦呢?因此,我们的祖先很明智地告诉后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少一分斤斤计较就多一分怡然自得。

  至于“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僧道本是出家之人,行善惩恶是他们的本分。按理说结交僧道应该受益良多才是,怎么反而成了坏事了呢?古人大抵是这样认为的:许多僧道在出家之前可能是大奸大恶之徒,为了逃避罪责、掩盖身份才出家,并非真的良善之辈,与之结交可能会误入歧途;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为了防止人们结交僧道听信他们的说教,而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最终抛家弃子、自毁前程。不管是什么原因,其实只要人能够坚定自己的立场,坚持做一个好人,就足够了!

  急中生智事在人为

  【原文】

  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敲不鸣。

  【译文】

  河道变窄,水流就会湍急,人在紧急关头,就会想出好的对策。明知道山中有老虎,就不要向有虎的山中去了。道路不铲修就不会平坦,事情不去做就不能成功。人不劝导教育就不会成才,钟不敲击就不会鸣响。

  【评析】

  人的身体里面存在着自己都难以相信的潜能,只是这种潜能往往只有在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才能被激发。人在危机之时思维会高度集中,大脑会高速运转,迅速调动起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因此,每个人都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更不要说自己做不到,人没什么是做不到的。不过,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也不能总是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脑神经如果时刻这样紧绷着迟早是会崩溃的。只有在平时的放松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以更机智和敏锐的思维去面对和处理。如果能够适时地发现危机,并能避免当然更好,没有必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直面危险而能达到目的的人才更加明智。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挖掘,就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身上到底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宝藏。因此,人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就像钟不敲不鸣的道理一样,人不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就永远也别想到达理想的彼岸。事在人为,前提是人必须去“为”才行,事情不做是不会成功的。“路不行不到”、“人不劝不善”都是同样的道理。

  为善积福不昧己心

  【原文】

  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译文】

  有些人悔悟得太晚,没有钱了才不喝酒,到了老年才读佛经。为七层佛塔都点上灯,不如在暗处点一盏灯对人更加有益。家中的双亲就是活菩萨,何必非要去灵山朝拜如来佛祖。劝人做事不要隐瞒真情,其实你头顶上就有神灵看着你。存下一片善良的心,留给子孙去继承吧。

  【评析】

  人们应该心存善念、多行好事。行善积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举头三尺有神明”固然是种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但是劝人向善的宗旨是没错的,人若想作恶又想瞒过世人终究是很难办到的。虽然没有神灵察看,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了坏事,总要留下痕迹,迟早会露馅儿。因此,一个人要善于把握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况且为善比作恶要幸福得多。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为人长辈者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下一代学习效法的对象,对于子孙人格的形成影响甚巨。“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坏的习惯会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喝酒喝到倾家荡产是可悲的,荒废青春也是可耻的,如果上梁不正,下梁必然就会歪。而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其日常言行都是以善为出发点,“堂上二老是活佛”,儿女子孙经过长时间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学得了以善良处世。而以良善传家者,待人诚恳、做事踏实,自然都能创下一番事业,所以常言道“积善之家庆有余”。由此看来,留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宝藏并不是财富名位,而是心存善念的价值观,使良善之心代代流传,这样才能为儿孙种下幸福的根苗。

  正道沦丧警钟长鸣

  【原文】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众星朗朗,不如孤月独明。兄弟相害,不如友生。

  【译文】

  灭掉心头的欲火,剔亮佛前的明灯,多做好事,常常警觉。绝顶聪慧的人往往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昏庸愚蠢之辈却总能做朝廷高官。群星闪闪发光,不如一个月亮那么明亮。兄弟间若互相伤害,还不如好朋友。

  【评析】

  无论是古是今,社会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令人灰心的现象,天道似乎泯灭了。

  “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有“才”莫若有“财”。怀才不遇的人随处可见,可是怀财不遇的情况却很少发生。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昏庸愚蠢之辈却能飞黄腾达,命运是不公平的。“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的魅力总是令人无法抵挡,卖官鬻爵、子承父职是封建社会的潜原则,钱权交易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于是有钱的有了权,有权的更有钱,至于是否能胜任自己的职责通常是不会有人去过问的。而那些无权无钱的正人君子反而成了无用武之地的可怜人。即使是在政治清明的朝代,因为人情、喜好,也同样会出现用人不当的问题。竞争的法则从一开始似乎就是有失公允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希望能改变它,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制度也在逐步完善。

  至于亲情,同室操戈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人们往往为了利益而手足相残,在得失面前忘记了血浓于水。古代君王为了权力地位而“兄弟相害”,现代人也会为了财富家产而反目成仇。“不如友生”,友情之所以能超越亲情,是因为其中的利益关系要少得多。人有时真的是一种很糊涂和狭隘的动物,难道权力和财富真的比亲情还要重要吗?

  合理可作人心莫欺

  【原文】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欺老莫欺少,欺人心不明。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

  【译文】

  符合情理的事情就可以去做,蝇头小利不要去争。牡丹花开得艳丽却只能观赏,枣树的花虽小却能结出果实。不要去欺骗和欺负年纪小的人,那样做就太不明事理了。发挥地利,按照节令耕作农田,收获时还要感谢苍天的保佑。

  【评析】

  这段话告诉人们两个道理:其一,做事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其二,要脚踏实地,不昧己心。

  一个人若想收获成功,不下一些苦功是不行的,但是下苦功的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和自然的规律。逆潮流而动的人精神固然可嘉,但方向错误往往不仅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同时还会使自己陷入困境。“合理可作”,事情若是合情合理的,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天道酬勤,但前提是要符合天道。人们的耕耘和收获都要受到季节变化的控制,只有按节气的运行耕作才能获得丰收。“随分耕锄收地利,他时饱暖谢苍天”,种田是如此,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如此。

  规律不会自动为人们带来财富,它需要人通过自身的掌握才能发挥作用,只懂得纸上谈兵的人不一定真的能打胜仗。成功来自实践中的不断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得来的果实才是最甜蜜的,成功太容易获得就会变得廉价了。华而不实的人只能看到短暂的虚荣而体会不到收获的馨香,所以说“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若能做到不欺人、不自欺,抛弃那些虚无的空话,多一些实际的行动,自然能更多地收获成功和喜悦。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原文】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退。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译文】

  能忍就忍,能耐就耐。倘若不忍耐,小事就会酿成大灾。假如同别人争强比富,家产必定会逐渐败坏掉。贤惠的妻子能帮助丈夫成功,不好的妻子只会使丈夫失败。

  【评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有时玄妙得让人难以捉摸。但是,无论如何你都要想办法将它捏得紧紧的,因为这关系到自己能否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地生存。有时候掌控不住情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结果搞得场面十分难堪。生活中难免会碰到这种擦枪走火的状况。学会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够将情绪收放自如的人才能掌握大局。

  自古以来,评价人的标准,只看一个人的涵养和行事风格,就知道他是否可以成为可塑之材,是否有大将之风。因此,若想成为人上之人,除了能力与知识之外,还要看这个人是否能将自己的情绪把握好。情绪处理得好,可以将阻力化为助力,帮你化解危机、政通人和。家庭也是相同,莫与他人争一时之气,与街坊四邻少一些争执,日子自然会和顺,心情舒畅做事才能更轻松,与人为善,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所以,“相论逞英豪,家计渐渐退”,“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还是有一些现实意义的。

  穷以养志达能兼善

  【原文】

  一人有庆,兆民咸赖。人老心未老,人穷志不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译文】

  把握权力的人,他一个人有了值得庆贺的事情,很多百姓都会从中得到好处。人的年纪老了,思想不应当随之衰老,人即使生活贫穷,但志气却不应穷尽。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花不可能百天都红。如果杀了人还可以宽恕的话,那在情理上实在说不过去。

  【评析】

  君子立志往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人有庆,兆民咸赖”,语出《尚书》,意思是说,手中把握权力的人,自己有了值得庆贺的事情,老百姓也会跟着沾光。虽然它强调了封建社会权力的魅力,但是能够得到一位兼济天下的统治者也不失为人民之福。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导人,他一个人的成功常常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好处。因此,带头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能够为人民造福是当政者的准则。

  贫穷、富贵也好,青春、苍老也罢,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一种状态,人都应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人老心未老”便能在年老时再创人生的辉煌,“人穷志未穷”就能在失意落魄时保持昂扬的斗志。“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人若不能拒绝改变,那么何不使自己豁达一些,坦然接受比消极抵抗要智慧得多。

  富贵贫穷难改家风

  【原文】

  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贫难改旧家风。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打头风。

  【译文】

  生活刚刚由穷变富时还不会享受,刚刚由富变穷时还改不掉挥霍浪费的旧习气。宴会上的客人经常满座,杯中的美酒总也不空。屋顶漏了却又遇上连夜大雨,船正行驶却遭遇逆风。

  【评析】

  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事方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长期处于贫穷状态下的人很难一下子适应富有的生活状态和社交环境,难免会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反过来,荣国府里的各位老爷夫人在告别了“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日子之后,同样受不了朝不保夕、贫困枯燥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一个过程,人的心理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时间,认清自己的处境,转变自己的心态,改变生活习惯和交际方式。

  同时,它还告诉人们,面对倏忽万变的人生际遇,人们应该懂得调适自己的心态,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不会因为你的悲哀而有稍微的改变,正确健康的心态是一个人能够常保人生快乐的法宝。“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是谁都有可能遇上的倒霉事,老天爷最喜欢玩雪上加霜的把戏来作弄世人,只要你面不改色地应对灾难,老天又能奈你何?它一旦发现自己的把戏不起作用,就会索然无味,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倒霉者的身上。所以,做人要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才不会让命运的“诡计”得逞,否则,你将很难获得翻身的机会。

  天行何健自强不息

  【原文】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曾记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译文】

  笋因为外壳层层脱落才逐渐长成竹子,鱼由于经历了奔波才变成蛟龙。还记得少年时骑马游戏的情景,转眼之间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评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间是不知疲惫的机器,人只有马不停蹄才能跟上它的脚步。岁月能给人的时间并不充裕,“曾记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人的生命不能重来,所以要珍惜,活在当下,让自己过得充实。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及时把握自己,总在蹉跎有限的生命。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短暂的人生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命最多不过百年,而百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既然有幸生存在天地之间,岂能不好好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