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增广贤文全文阅读 > 第1章 总序(1)

第1章 总序(1)


  国学的本来与未来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迄今为止的大事因缘,莫过于国家的命运——诞生、跋涉、传衍和弘扬,当然也包括国破家败与绝处逢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命运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

  国学潮之所以汗漫于21世纪初叶的中国,是因为其内生的属性契合了民族复兴的强烈诉求。这一波潮涌不是返祖而是进化,承载着一系列厚本厚生、资治化民、与时偕行的历史使命,其目标麾指人类文明的又一巅峰。

  红尘滚滚的世俗显然对国学大潮的浪迭涛涌缺乏理性的应对预案。于是在价值多元的当下社会,国学便被推向了纷纭披拂的“春秋战国”。红艳艳的国学大旗随风飘扬起来,却鲜有人去理性思索其背后的动因。

  今天我们传承着国学的本来,于是就有了这套插图版的国学经典系列。

  我们知道国学经典浩如烟海,“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力所能及的方向和规模。当然也可以做得更大,但我们宁愿选择做得更精。我们像双手掬捧着祖先的遗惠,虔诚而勤勉地加以拂拭、点饰、悟析和解读,力图让这些千年经典焕发出时代的清辉。从这十几本入选经典中,我们不难看到国学经典为我们提供的精神资源和思维向度:

  一、生生不息的变易之道;

  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三、安贫乐道的幸福观;

  四、自强不息的进取观;

  五、厚德载物的道德观;

  六、民为邦本的政治哲学;

  七、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

  八、阴阳互生的发展观;

  九、义利统一的价值观;

  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十一、知行合一的学统;

  十二、资治化民的宗旨和践行。

  而这些,都已化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渊薮。

  至于国学的未来,我们认为:就是践履国学智慧的大众化、现代化和生活化。这同时是我们推广国学的最终目标,当然也是我们推出本书系的重要宗旨。能以本书系的出版来助推国学潮的澎湃,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参与这项工程的诸多同人的敬业精神不止一次让我感动倾情。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书系在众多同类出版物中毫不愧恧,因为在统稿的过程中我读出了底蕴、良知和用心。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样强大的支撑了。所以我满怀欣悦地向读者推荐我们的插图版经典读本。这是一套继往开来的书系,伴随着国学的本来走向未来。

  导言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不仅光辉灿烂、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中国人的思想正是在这样厚重文化的孕育和熏陶下逐渐形成的。想要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作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并非易事,尤其是初学者就更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了。不过,中国的古人是非常聪明和善解人意的,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典籍中,既有厚重深邃的经史子集可供探究,又有浅近通俗又耐人寻味的基础读物导你入门。《增广贤文》就是这样一部文字浅易而内容深刻的国学经典读物,它既是中国旧时启蒙教育的教材,又是研究中国文化的简易读本,更可为现代人修身立命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本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

  “读了《增广》会说话”,是旧时的一句口头语。《增广贤文》的原型是《昔时贤文》,又称《古今贤文》,系旧时文人就流行广泛的民间俗语及古代诗文中深含寓意的流畅语句汇集而成。从《增广贤文》开头的四句:“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可见它的“诲蒙”的性质和“增广”的经历。

  《增广贤文》一书不知编者姓氏,大约成书于明代,经过明、清两代的流传和增补逐渐成形,曾风行全国,几至家喻户晓。它的内容虽多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但也保存了不少源远流长的谚语格言,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处世智慧和思想结晶。

  《增广贤文》内容广泛,从礼仪道德到典章制度,从天文地理到人生哲学,中国文化的精髓几乎全部囊括其中。虽然它是封建时代的产物,然而其大部分内容今日读来仍有较为积极的意义:有的反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有的是劳动人民对自然生活的经验总结,如“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有的表达了人民对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的是传达一种泰然处世的生活态度,如“根深不怕树摇动,树正何愁日影斜”;有的包含深刻哲理和内涵,读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如“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更多的是一些激发人们上进的格言和警语,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等等。当然,它既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其中自然包含着不少消极的因素,如“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等。这些思想和人生观都是不足取的。

  正像它内容中所说的那样,“集韵增广,多见多闻”,作为一部集思广益的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囊括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精髓,在看似平易浅显的文字中渗透出独到精深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细细品味和研读。本书在不打乱顺序的前提下,根据其内容和含义将通篇的《增广贤文》粗略地划分出段落,同时加以评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原文内涵,透过这些脍炙人口的精言绝句发现和挖掘更为深刻丰厚的思想文化内蕴。

  集韵增广观今鉴古

  【原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译文】

  古代圣贤的名言,谆谆教诲着我们。经过大量地搜集,扩大篇章,使我们的见闻有所增加。把总结古人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今天处世行事的指导,因为古今是传承关系,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评析】

  作为一个现代人,虽然今天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古时更是有天壤之别,但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影响不会就此消失,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关系也不会因此割裂。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中仍有许多光辉和精华的东西值得今人去借鉴和学习。

  《增广贤文》是一部集思广益的人生智慧全书,更是历代学者文人处世哲学的结晶。虽然其中包含不少封建文化的色彩,但是更多的却是一些言简意赅的名言警语和为人之道。古人通过自己的经历为后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合辙押韵的形式表达出来,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们得以在寓教于乐的状态下学习昔日圣贤留下的至理名言,聆听古人的谆谆教诲。对于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作为继承者的现代人应该无比珍视,通过观今鉴古,增长知识和见闻。这是一部融入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圣贤之书,人们若能从中汲取精华,弃其糟粕,便能提高自己处世行事的能力。而以其作为人生的指路灯,更能使世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少走一些弯路和险路。

  酒逢知己将心比心

  【原文】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译文】

  遇到事情应该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别人,对他人应设身处地去体谅。酒应当与知心朋友一起饮,诗应当对能理解的人吟诵。认识的人很多,但是称得上是知心朋友的又能有几个呢?与人相处总像初次相见那样谦恭,不论多久,也不要产生怨恨的心情。

  【评析】

  将这几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就是要说明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知心朋友的可贵以及人们应当如何去处理朋友间的关系。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茫茫人生路,芸芸众生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人,结识很多人,但是真正能称为知己的又有几个?又有谁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自己推心置腹地聊几句呢?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朋友需要志同道合,只有心灵契合才能与之吐露心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无数人的慨叹,人生苦短,能相伴到终老的知己却不多,因此才有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千古美谈。

  所以,对于来之不易的友情当然应该倍加珍惜,不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在还拥有这份友情时,应该记得在享受它的同时,更不忘去关怀和体谅给予这份友情的那个人。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真正的朋友除了以诚相待外,更需要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不要以为它是你永恒不变的私有财产就可以予取予求。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一旦友谊的天平严重失衡,就将面临失去它的危险。如果交朋友都能够以初见面时的友好与谦恭去对待和维持,那么也就不会生出那么多的是非和怨恨了,这份友情也才能够历久弥香、地久天长。

  把握规律抓住时机

  【原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译文】

  接近水才能知道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辨鸟的声音。山中的溪水时涨时退,卑鄙的人总是反复无常。机遇走了,黄金也会变成烂铁,时来运转的时候,即使生铁也会贵如黄金。读书应当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

  【评析】

  这段话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存在什么内在的联系,其实只要细细品味,就能发现其中蕴含的真意,它们都是在告诉你要学会把握事物的规律,抓住每一次机遇。

  经常接触某种事物自然能够掌握它的习性和规律,就好像住在水边的人知道鱼的生活习性,住在山里的人能够分辨不同鸟的声音一样,小人之心也是同样能够看穿和掌握的,因为小人的心理就像溪水一样易涨易退、反反复复,而君子必然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只要看透了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周围的人哪一个是伪君子真小人,对其敬而远之,尽量避免与之共事。

  成就事业同样需要一双慧眼。如果时机未到就不要强求,时机不成熟却一意孤行,就容易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结果得不偿失。而机遇来临时就绝不能因自己的一时疏忽而错过,人的机遇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一次的失机很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造成终生的遗憾。读书是为了积累人生的财富,是在为将来的成功做准备。而机遇只会选择有准备的人。因此,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用心去领悟书中的精髓,才能学到真本事,当机遇来临时才能及时把握,大展拳脚。

  人心难测仁义千金

  【原文】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译文】

  与他人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别把心里想说的全部讲出来。用心栽的花往往并不开,无意插的柳树却常常能够长成绿荫。画虎的形态很容易,但画出骨骼却很难,熟悉人的面貌很容易,但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难。钱财犹如粪土,仁义才价值千金。

  【评析】

  此段是在告诫涉世之初的人如何去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固然应该以诚相待,但是也不能毫无戒备心理,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社会毕竟是个很复杂的群体,不可能每个人待人都会实心实意。“人心隔肚皮”,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不是谁都能猜得到的。因此,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要为自己留有余地,以免让人抓住把柄。虽然这些话听起来似乎过于现实,而且带有消极避祸的色彩,但是对于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毕竟阅历尚浅,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如果再不谨言慎行,做事只凭感觉、不知进退,吃亏受挫是必然的。

  做人不能期待这个世界处处充满光明,再光明的地方也会存在阴影。有时真心的付出不但得不到回报,而且还有可能被小人践踏和利用。但是人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常存正义之心、事事问心无愧,就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即使人心难测、千金散尽,也有浩然正气长存于心。更何况事在人为,就算自己的苦心经营暂时得不到回报,人性真诚的光辉也会感动世人,为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原文】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译文】

  流水从滩头流下并不是有心之举,白云从山峰飘然而出也不是出于自然之意。当初若不是去登高望远,后来又怎么知道东海的浩瀚。走的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气力大小,经过的事情多了才能知晓人心的好坏。马太瘦就跑不起来,人穷了就不能扬眉吐气。

  【评析】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人心的真伪需要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现出本来面目。不要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蒙蔽,一个人的好坏并不会总能通过外表和一时的行为传递出来。就如同只有路途的遥远才能看出马的优劣一样,人也只有在日常的长期交往中通过各种事件的检验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看清对方的真面目。

  然而马的优劣与它本身的资质固然有关,但是能否日行千里也要看能不能得到足够的粮草,物质条件没有保障,身体瘦弱无力又怎么可能成为千里良驹呢?人也是一样,虽然一个人的才华和品质源于自身的努力,但是客观的经济条件对身心塑造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想要成才就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做基础,因为成才必须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离不开读书,可是如果连“书”这种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都没有的话,“风流”又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