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增广贤文全文阅读 > 第4章 总序(4)

第4章 总序(4)


  【评析】

  知识就是财富,这种财富不一定以物质和金钱的形式表现出来,却是比任何物质金钱都要宝贵的。古人将读书看成是摆脱愚昧、明白事理的一种途径。所谓“知书识礼”,便是从读书开始的。不学无术的人,永远是人们鄙夷的对象,没有良好的教育,愚昧无知,就同穿着衣服的动物没什么两样。人是需要有内涵的支撑才能屹立不倒,一个空壳子如何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砺?为人父母者,能为后代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文化。因为黄金有价,知识无价。

  读书又分读有字书和读无字书,有字书能给人们提供具体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无字书却能吸取别人的经验、增加人生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的都是读无字书的重要性。只有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当今社会,虽然读书的初衷和目的与古人有所不同,但同样是为了充实自我、适应时代的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努力让子女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共同的心愿。只不过,在灌输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发现孩子的潜质,懂得因材施教,才能使其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原文】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译文】

  广阔的四海之内有不计其数的人,哪个男人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酿成美酒是因为喜欢与朋友欢聚,花掉全部钱财是为了购买书籍。挽救别人一条性命,胜过建造七层宝塔的功德。城门口失火,池中的鱼也无端遭受祸害,无水而死。

  【评析】

  世上的人浩如烟海,但是真正称得上男子汉的却不多,再坚强的人都有软弱的一面,即使刀枪不入、金刚不坏之身也有自己的死穴和软肋。但也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这些缺点才使他们显得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不近人情。因此,无须对世人失望悲观,只要看到生活中还是好人多,人们身上的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是应该被原谅的,因为自己的缺点同样需要被别人包容和谅解。

  人们的执着和热情有时真的不得不令人敬佩,“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都是那样洒脱和旷达。人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不理会别人的目光,不在意钱财的散尽。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友情和智慧。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讲的是做好事,救人于危难,为人雪中送炭,比修建佛塔宝刹的功德要高得多。当然不仅只包括救人之命,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为自身高尚品德的建立增砖添瓦。做好事,不仅给他人带来幸福与欢乐,自己也会从中得到愉悦和满足。但是还要记住一点,做好事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别人,是不求回报的。不仅如此,也要不连累无辜,否则“殃及池鱼”就会变成好心办坏事,那么做好事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了。

  欲求富贵须下工夫

  【原文】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译文】

  庭院生长出吉祥的草,这样的好事不如没有得好。要想求得生前的富贵,必须拼命地付出努力。想做成功一件事,花费百年恐怕还不够,而在一瞬间毁掉它,却会有余力。若说人心像铁,那么国家的法律就像冶炼的熔炉不讲情面。

  【评析】

  好事不会从天而降,所谓的祥瑞吉兆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庭前生瑞草”未必真的会带来好运,反而会因为看热闹的人太多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想要得到成功和富贵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和拼搏,同时还要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善加利用和维护,成功才能保持得持久。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功亏一篑,使一切的努力付之东流。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容易懒惰,一时的怠慢往往会导致终身的遗憾。

  当然,成功除了需要努力以外,还不能得来不义,不义之财莫取、不义之事莫为,否则最终将受到惩罚。所谓“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法律是不徇私情的,人若为了一己私利违法乱纪,为了谋取成功和富贵不择手段,那就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做人唯有通过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诚实努力,并且做到合情合法,获得的成功和富贵才是实实在在的,才能保持得长久。

  莫走极端中庸之道

  【原文】

  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知者减半,愚者全无。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

  【译文】

  倘若善意对你的感化不够,那么恶意对你的改变就会变本加厉。水过分清澈就不会有鱼,人过分明察就没有人为你出主意。世上的聪明人若减少一半,那就找不到一个愚蠢的人了。女子在家要听从父命,出嫁之后要服从丈夫。愚笨的傻人会怕老婆,贤惠的女子懂得尊敬丈夫。

  【评析】

  儒家讲究中庸,中庸之道也是中国人历来遵循的一种做人准则,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凡事不可走极端、绝对化,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如此。过犹不及,什么东西一旦太过分了,就会朝着它的相反方向发展。“善化不足,恶化有余”,身心如若不能被善良感化,那么邪恶就会乘虚而入,不接受善意那就只有走向邪路了。

  当然,做人也不能太过要求完美,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对人对己过于严苛,身边就会失去许多朋友,因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一个不能容纳别人缺点的人会给别人的行为和心理带来压力,过于苛刻的人身边是没有朋友的。因此做人清净、明察虽然好,但还需要有容人之量才能使生活和谐美满。

  至于“在家由父,出嫁从夫。痴人畏妇,贤女敬夫”,是典型的封建道德规范。它要求女子遵从“三从四德”,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夫权思想,是一种对女性思想和行为的禁锢,是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观念,应该摒弃。在现代社会中,无论男女都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厚此薄彼终会造成社会发展的失衡。

  是非常有切莫轻信

  【原文】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译文】

  是非每天都会有,不听就都不存在了。宁肯做正直的人而生活贫困,不要做奸邪的人而去过富足的生活。有些事最好相信它存在,不要轻易相信它没有。

  【评析】

  生活中更需要正直和诚实的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们应该谨守本分,不要去做一些让他人受损也令自己难堪的事情。宁可做一个坦坦荡荡的穷人,也不要做一个昧着良心的富翁。对于是非不要理会,更不要轻信,说人是非的人往往都有一颗搬弄是非的心,对于那些空穴来风的事还是让它随风而去得好。

  为人正派,不走邪路,即使受穷也是暂时的,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改变你善良的本性,机遇不会弃正直的人于不顾。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自己种下的恶果迟早都得自己承担,为富不仁总是要得到应有的惩罚。

  对于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不要轻易相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是教人们提高警惕,处世谨慎。但是对于是非还是不要“信其有”得好。是非天天都有,如果每一个都相信,那你的生活中就不会有安宁的时候。再说,无论是非是真是假都不要去理会,以免给别人造成伤害,也给自己带来麻烦。

  竹篱雅院意在自适

  【原文】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译文】

  简朴的竹篱茅草屋景色很好,寺院再好怎么能比得上它。命里该有的迟早会到,命里没有的别去强求。寺院迎接的是仙游四方的客人,书斋里隐居的是未来的高官或学者。庭院里栽种凤凰休息的树,池塘里养育将化为龙的鱼。

  【评析】

  对于生活和环境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平凡的人选择简单朴素,看破红尘的人选择青灯古佛,风雅的人选择芸窗竹院。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的一首《清平乐》将农家淳朴自然的田园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竹篱简陋、茅屋低小,但毕竟是自己的家,生活清苦平淡,却能与家人一起劳作,共享天伦之乐,这些是雕梁画栋、青砖碧瓦、庄严肃穆的寺院道观所无法比拟的。僧道们在晨钟暮鼓、黄卷青灯、千篇一律的枯燥生活中看不到未来。即使高墙大院、衣食无忧,这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义,哪里比得上安居乐业的寻常百姓家?至于文人雅士的庭院,栽花种竹、养鹤赏鱼,处处都要体现一个“雅”字。环境的幽雅清静,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安静恬淡的读书氛围。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陶冶人的身心、塑造文人气质。

  因此,无论是农家小院还是清庭雅舍,抑或是佛门圣地,环境对人的身心是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的,人们或许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但至少还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是否真正有命运这种东西,人们不知道,也无须太在意,只要懂得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能够快乐地生活就好。

  人情似水交友需高

  【原文】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说屋里。

  【译文】

  交朋友最好交在各方面都胜过自己的人,与自己差不多的朋友还不如没有。往往同友人交往三五天后,见面的印象就没有刚见到时那么好了。人的情意像水一样有高有下,不必去计较,世上的事像云一样,任凭它变化多端。会说话的人讲的事情都是大都市的事情,不会说话的人讲的都是屋里屋外的琐事。

  【评析】

  本段谈的是交友和识人,如何选择朋友、分辨人的高下是人们涉世和提升自我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交朋友要有选择性,不能泛滥。“狐朋狗友”与“良师益友”当然有着天壤之别,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更加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跟自己水平相当的人,也不需多交,因为那对你自身的提高不会有什么帮助,人以群分的结果是每个成员都原地踏步,不会有任何进步可言,因为每个人的水平都差不多,从别人身上你很难发现自己的短处。人只有在仰望时才能发现自己的渺小。因此,多结交那些能让你仰望的人才能使你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迎头赶上。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人人都只结交胜过自己的人,那么所有的人都不会有朋友了。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懂得欣赏别人长处也是一种善于交友的表现。同时,善于交友还是不够的,“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友情是一种美酒,只有懂得储藏的人才能获得陈年佳酿。

  人情如流水,总有高低险滩;世事如浮云,总会风吹云散。人世的纷纭变化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也并非全无规律可循。一个人是肤浅还是深刻,可以从言谈中看出端倪。思想深刻、知识渊博的人往往视野开阔,他们的话题和关注点常常是家国天下、国计民生,同时见解独到。而思想贫乏肤浅的人则往往把话题带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当然,这跟个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人际交往以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如果不想被人当作一个肤浅的人,就要学会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加强多方面的修养和锻炼,不断给自己充电,只有肚子里面是满的才能倒得出东西来。

  财多害己当止则止

  【原文】

  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译文】

  磨刀时唯恐不锋利,而刀太锋利却容易伤人手指。追求钱财时唯恐不多,可是钱财多了反会害了自己。懂得满足现状就会感到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招来耻辱。

  【评析】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矛盾的,好像《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一方面可以治病但却吓人,另一方面令人销魂却会亡身。钱财就是这种东西,人们无止境地追求它,生怕少了。因为,没钱的日子是痛苦的,谁都不愿意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钱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人心总是贪婪的,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得无厌的下场往往是消化不良。而且,钱多了麻烦也就会跟着多起来,树大招风,钱多了很容易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的目标,同时自己的纵情挥霍对身体的健康也没有好处。所以,做人不要那么贪婪,钱够用就好,再说钱财也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人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当然如果你已经很有钱了,可以拿出一些来回报社会,这会使你的生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