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我十二岁。就读于一所普通中学。r
我还记得那天是个凉爽的日子,校园里还飘着淡淡的的桂花香。就是那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老师。他总是带着淡淡的笑,他喜欢穿白色的衣服,感觉有一种桂花初开时散发出的淡雅。不知道为什么渐渐地我们班很多女生都迷上了这位老师的课。r
寒假我们都依依不舍的离开学校,过完年开学那天早早地就去了学校。我们听说这位新老师是从北平也就是北京过来的,为了不错过开学,他在家没待几天就回了学校,这让我们更敬爱这位老师,当然更多的女生是暗恋这位比我们长不了几岁的老师。就这样过了几个月,七月的一天传来消说前几天日本人攻入中国打开了卢沟桥,发生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卢沟桥事变”。r
随着日本人在南京的恶行发生,我的父母决定举家迁去英国。我们家当时在省城也是大户人家,我爷爷在时就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国外,父亲更是将其发展扩大。由于当时社会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从小我就被送回乡下老宅,过着大小姐的生活但却只有过年在母亲的提醒下才会被接去省城和家人团聚。而这次也是母亲的提醒父亲才想起我,虽是姑娘那也是他的亲姑娘。r
母亲和管家来学校接的我,当母亲叫我马上跟她走时,我只说了一句:“等我一刻钟马上回来。”r
母亲当是我要去和同学道别。而我却是去了老师的办公室,我站在他面前很淡定的说道:“我母亲来接我离开学校,可能暂时不会回来了。”r
他笑着拂开我因为跑的过快在额头凌乱的头发:“我知道,不管你去那里都不要把课丢下,只有学好知识我们的国家才能强大不被外国烈强欺负。”r
那时的他好高,我忍不住抱住他的腰:“我还有话要对你说。”r
他拿下我的手:“我知道了去给同学们道个别吧!你母亲还在等你呢!”他把我送到了门口。r
眼泪早就淋湿了我的脸颊,我再回头抓住他推我的手:“等我长大好吗?我一定会回来的,相信我。”说完再也忍不住转身离去,我没有和同学们道别,我怕不舍。r
就这样我离开了这所学校。而当我再次回到这所学校时,已经是四十年后。r
四十年后我的孙子陪我从车上下来,学校的学生都面带着微笑在那里欢迎我们,校长迎上来说着感谢我们的捐助并新修学校。随后带我们参观学校。r
修建前我就问过学校的桂花树还在吗?如果在就留着,当年在树下读过书的我深深地怀念着那份惬意。r
远远的我看见树下有位老人,佝偻着腰,手里支撑着手杖,坐在桂花树下望着改建后已不是校门当年我离开的校门方向,现在却是一个足球场。r
我玩笑的问校长:“那为老先生是喜欢足球吗?”r
校长是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他回道:“老夫人是说那位老先生吗?他是在下的恩师,听说老夫人也曾就读这所学校说不定你们认识呢?在下也不知恩师在看什么?只是总听他说‘她说等她长,她会回来地。’”r
我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打发孙子速速的离开了,后来孙子回来给我讲,有一次他们和校长吃饭,无意间谈论起那位老先生,校长说那位老先生已经走了,临终说什么‘我知道你回来过’。听着这看似与我无关的话让我无比心痛。r
后记: 1993年我的大姑婆离开了我们。那时我只有八岁,但仍记得她慈祥的笑容。2012年我和先生回去祭祖,在老宅住了几天,当年姑婆回国就一直住在老宅,抗战时老宅已经不怎么完整了,姑婆一直托人打理着,后来她回来又修善了一翻,倒也住着舒服。而那篇回忆也是我在姑婆的房间发现的。遥记得小时候姑婆最喜欢坐在躺椅上看满园桂花。现在我想也许那时姑婆看的不是桂花而是她知道有个人也曾坐在桂花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