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渔溪耕夫散文随笔集全文阅读 > 第5章 篇前池水悠悠

第5章 篇前池水悠悠


前池水悠悠

择了个天气晴和的日子去户外走走,是我想望已久的。时值霜叶如花的季节,正巧有好友相邀:“去渔洋河的源头,柴埠溪入口处玩玩吧!洞河电站的前池是溪口一景,有些看头呢!”

说走就走,从享有“小汉口”美称的古镇渔洋关出发,踏着旧时由宜都府通往长乐邑的悠悠古道,徒步而行。历王家冲,过汉阳桥,顺茶店坡拾级而上,走走歇歇,用了两个多钟头,终于来到了前池堤下。

一抬头,只见一只巨鹰展开双翅欲从堤上腾空飞去,定睛细看,原来是造型奇异的水闸塔楼耸立在依悬崖而筑的堤坝上。三层观景台连同左右突兀而起的翼墙,直插云天,好有气势;登临顶层楼台,秋风拂面,一身清爽。凭栏远眺,南面武陵山北沿诸峰,东面渔洋河上游谷地,尽在眼底;望西北,“风光宝石”柴埠溪似娇羞的少女,躲在岚霭间,“屏障”里。

塔楼左侧,有几间平房,房屋虽不算大,但格局别致,装饰素雅,颇为美观。这是看水人起居和工作的地方。看水人是一老者,脸上明显地刻着岁月苍桑的印迹,也溢出适逢盛世的喜悦。他将我们迎进小屋,一边沏着“春眉”,一边饶有兴味地介绍说:“这地方叫茶店子,早先有一家店免费为过路行人提供茶水,人们自自然然就给这地方留下这么好叫也好听的名字。五峰没通公路的时候,官员升任调离,必走这条古道,也必然在这茶店拴马饮茶;背脚打杵的人自然也要在此歇一杵,喝碗凉茶再赶路。现在,茶店的老屋早拆了,官员们有了他们自己的专车,背脚佬的脚也金贵了,货与脚都由车子驮着。这里行人稀少,没有多少人来喝茶咯!”老人给我们掺满了一杯茶,接着又说:“好在修了电站,建了这山上的前池,柴埠溪口有了这一处景点,我这里又成了茶店啦!”

是啊,我们不是正在这里喝他亲手泡的茶吗!

老人出去了,我的同行好友却是知道老人底细的人,他向我介绍说:“这老,姓孙,原是本村的党支部书记,工作很有一套,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封山育林,把先前大炼钢铁时砍光的山全栽上了树;第二把火将乱石坡改成梯田,改良土壤;第三把火是引进优良种子,实行科学种田。仅这三项举措,不几年就大见成效。尤其是村里的粮食收成,一年比一年好,那些年还是集体化,他们卖了公粮,留足了口粮,每年还将余粮拿出一些接济周围几个缺口粮的农户。这在全县是有了名的。后来他又在村里办起了砖瓦厂,棕床厂,综合加工厂。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渐提高了,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改革开放以来,他自认为文化低,政策水平不高,不适应形势的要求了,便激流勇退,退到这前池上来了。”

老人还有这样一段看起来平常却又绝不平凡的奋斗经历,真看不出来。不仅如此,他的心地也豁达、纯洁、善良,叫我由然而生出几分敬意来。

也许是喝了酽酽的一杯“春眉”的缘故,原先走路爬坡留下的疲惫全消除了,精神振奋了许多。我们便出门抚栏观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平静如镜,淡紫如烟的远山,红绿错杂的近树,晴丝高挂的蓝天,一并映入水中,似一幅丹青高手的力作。漫步池堤,看远处出泉洞口,微漪轻漾,波光粼粼,始知水在流动。

看水老人见我们看水入神,便说:“你们看它平平静静的,别以为它没有流动,其实,它在使劲地流呢!它从地下河流出来,只是路过前池,马上就从闸门涌进高压水管了。再落下去就产生每小时四千一百千瓦的电能,它动得很有力量呢!要是在春夏雨季,池水漫过堤坝,形成人造瀑布,落到底下近两百米的谷底,那景致就更好看了!”

提起来便记得,有一次乘车去五峰,车过松林坪,远远就看到这人造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好多游客都为之惊叹了一声的。今天,看到的虽然是清碧如镜的池水,没有飞瀑,但我的感触、收获,是那次不曾有过的。

看这前池水的清澈、和悦、平静、安祥,它不正像这朴实、善良、慈详、热情的老人么?前池水一但派上用场,便流泻、奔腾、咆哮,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不也像有过奋斗经历的老人么?池水在深山之中攒积容量,为山外人发出电能,让山外的世界更加热闹亮堂,这不正是老人心愿么?

日头偏西了,我们该起身向看水告辞了。此时,柔和的阳光,巍巍的塔楼,红绿错综的山野,悠悠的池水,一同形成绚丽多彩的背景,映着这精神矍铄的看水老人,多美的景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