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渔溪耕夫散文随笔集全文阅读 > 第10章 篇火烧粑

第10章 篇火烧粑


火烧粑

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东西。

见词,再望文生义,也许就会知道它是种食品。不错的,但是,我告诉你,它是那个特殊年代,在特殊的地域,产生的一种特殊的食品。

那是我小时候上学带的午饭,别人是不屑一睹,也没人偷吃或者掉包的。那是一种土得掉渣,“惨不忍睹”,且自产自销的食品。我认为那是我学得略微“狡滑”之后的一种尝试,试图把美食伪装成难看的模样,免得带到学校去的午餐,被人掉包或者不翼而飞。

火烧粑的制作很简单,每每放学以后,把苞谷面用水浸湿,放上一个时辰,这时,用“优选法”,也就是在苞谷面被水发脹的时间里,准备馅子,馅子的料,平时多半用晚饭时没吃完的剩菜,当然,也会专门为“火烧粑”备些味道好些的料,如肉末、干豆腐丁、香椿叶末拌成的馅,就比剩菜做成的馅上档次。

最后是准备外包装用品,常常是几匹白菜叶,有时也用芭蕉叶或者桐杍树叶。

一切都准备好了,苞谷面浸泡的时辰也到了,于是开始做“粑粑”,把被水发脹的苞谷面用手捞起来,再把它团成圆饼状,中间扒出小窝窝,再放进馅子,用手再团一遍,封了口,最后用菜叶或者芭蕉叶包裹起来,放到火塘里的柴火灰中慢慢地烧,慢慢的烤。火不能大,更不能在明火上烧,只能用柴火的热灰焐,大约半个小时,用火钳把它从灰中刨出,若还没熟,翻过来,再用新火炭灰焐一会儿,十分钟左右便好。

剥了外包装的菜叶或芭蕉叶,这时的火烧粑,是一个圆形或者三角形的,黄橙橙的,香香噴噴,或者油渍渍的的粑粑了,口感脆脆的,吃起来,那是一个过瘾。若想带到学校不被别人掉包,尽管用枯萎的芭蕉叶,或者干了的酸菜叶再包裹一遍,只要能“瞒天过海”就行,只要自己心里明白那外包装是干净的就行。

火烧粑,一个名字不那么好听的食物,其实是味道别具一格的美食,土得掉渣的美食。

过了几天,乡村里流传一个说法:“带着火烧粑去找丈母娘”或者说“带着火烧粑去找婆佬”,这是人们在调侃找丈母娘或者去找婆佬的人,形容这些人猥琐,拿不上桌面,又急着找对像的样子。

后来我才知道,做“火烧粑”,并不是我的发明,也不是我的专利,乡下成年人早已都会做了,只是那时条件有限,赶急时临时做做而已。

这些年来,我再也不做火烧粑了,因此,再也没吃到火烧粑了。现在想起火烧粑来,满口还在生津,那香味还在鼻子周围萦绕,还很想再做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