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官场 > 渔溪耕夫散文随笔集全文阅读 > 第49章 篇.关于鲜于文华这个角色

第49章 篇.关于鲜于文华这个角色


关于鲜于文华这个角色

鲜于文华这个人,是我的短篇小说《丑旦》中的主人公。一个粗状、丑陋、样子像和尚却不是和尚的人。他勤劳善良,却不能独善其身,他热爱生活,生活却让他难以自存。他是小镇里的多余的人。

鲜于文华这个人,其原形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小镇里无业平民杨信胜。他是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人,身高一米七几的样子,光头,粗壮,不修边幅,早先住在龙王庙里,庙宇坍塌之后,他几经迁徙,才住到石拱桥下的拱洞里去。

他会唱戏曲,尤其是反串旦角,很能吸引一些老年戏迷。老戏迷们作古了,他的女声成了“扰民的噪音”。

他真的是一路挑着大粪,一路唱着戏曲的,这雅的俗的,他都来得,人们碰见这种情况,唯恐避之还来不及。

他终生未娶媳妇,不知是那方面有问题还是怎么的,他与女人格格不入。

起初,他的生活还是过得去的,因为他是个勤快人,有不少人请他去干活,干完活,领了工钱,就去小酒馆独酌一杯小酒,喝了,回庙里睡觉。

后来,小镇变化了,古建筑没了,石板路没了,庙没了,新建的是现代格局的水泥加钢筋的楼房,河水也变得不清亮了。他从此无家可归,只有寄居桥洞;他从此无粪可挑,完全无事可做了。他一下子老了许多,瘦了许多。

他曾学着擦皮鞋,一天挣不了几个钱,还常常被同行的大妈挤兑,擦皮鞋,他养不活自己。

他曾给粮店搬米面,但是,那不是天天有活干的地方。

他最终沦落为乞食的流浪汉,以至于沦落到被环保单位雇来的车拖到很远的地方卸掉,让他流落外地。

我写他,起于我们学校办校园文学需要稿子。校园文学刊发的稿子大多是精选的学生的作文,我是辑编,为让学生写好身边的人和事,我也时常把我的练笔拿出来用,起着示范的作用。《丑旦》五小节,就是这时分期刊载出来的。

校园文学印出来后,是要送些给县文联和县作协的大方之家们看的。于是,县文联办的期刊把我的这篇文字全文刊载了。紧接着,市文联办的期刊《三峡文学》也登载了它。

市文联的作家们在读到《丑旦》时,据说评价蛮好的,我听到县作协主席廖先生说,市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老师,很看重这篇文章揭示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主题,说对人物的刻画,笔触也比较细腻,读来却比较轻松。

这些听来的评论,我以为算是对我这篇文字最大的褒奖了。

关于小说的结尾,我给了主人公一个理想化的结局。我想,虽然歌唱者被收容车拉走了,被抛在了荒郊,但戏曲作为美的事物,应该被保存下来。杨信胜他能以纯正的女声把戏曲唱得那样圆熟,按常理,他终究应该会被内行人发现,重视,挖掘,整理,把无形的曲子变成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给后人。

尽管他已经回到小镇,病死在桥洞里了,但凡看过《丑旦》一文的小镇人,说给他这个结局,算是他梦有所圆,魂有所归,不枉来人世一遭。

人,是真实的,小说,是虚构的,鲜于文华不等同于杨信胜,杨信胜从来没有被人重视过。鲜于文华却时来运转,见到了伯乐,并且可以有个辉煌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