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三车间里,有近百人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被分成了好几个区域。有的在监测已组装好的设备运转情况,有的正在做实验。一进车间,马东立刻听到了刺耳的噪音。
“你是谁,来三车间干什么?”身后传来一个人的问话。
马东掉头一看,是韩伟光,他戴着工作帽,板着个脸。
“韩主任,我是马东。”马东向他出示保卫科工作证。
看到工作证,韩伟光露出厌恶的表情。他显得不耐烦地说:“汪崇义给我打过电话了,你们保卫科这会儿又想搞什么名堂?”
“您误会了,我不是来搞名堂的。”
马东忽然发现,自己对韩伟光竟然有点儿反感。
按理说,他不该动个人感情。不论是喜欢,厌恶,都不能表现出来。
这会影响一个侦察员的判断。
马东意识到,在自己的深处,已经把陈其乾当朋友了。
看到眼前这个人,那样恶毒排挤陈其乾,多少有点儿打抱不平。
“你少跟我扯那些虚的,”韩伟光说,“你们保卫科一天到晚没事找事,都是吃饱了撑的。不知道技术车间多忙吗?耽误科研工作,你们能负责?汪大傻子能负责吗?”
当马东的面,称他的分管领导是傻子。马东有点儿忍不住想发火。
“对不起,我必须跟您说明我的来意。我是来了解你们车间安全防范月活动情况的进展。刚才我进来的时候注意到,从宣传标语到活动方案,从规章制度到运输流程,所有的硬性规定,你们三车间都没有完成,虽然忙,但是安全第一……”
“我时间不多了!没有空跟你谈这个。”韩伟光说完就走。
马东忽然意识到,汪科长为什么安排他来三车间了。此前,他刁难马东的那些破事,马东都尽量化解。他安排给马东的活,马东都尽量做到滴水不漏。
所以,虽然汪科长讨厌马东,但也无话可说。
可如果在三车间的工作推进不下去,回到保卫科,汪科长一定要给马东难堪,甚至作为借口把马东搞走。
看韩伟光的表情就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汪科长恰恰是知道这点,才派了马东来。
“韩主任,”马东追了过去,挡在了他的面前,“我这工作必须得做!您要是忙,找别人来跟我聊!”
“我找谁跟你聊?你自己看看,谁吃饱了没事干?”韩伟光问。
“发生什么事了?”一个清脆的声音从机器后面传了过来。
是冯书雅。她看见马东,不由一怔。
“马东?”
“你们认识?”韩伟光有点儿意外。
“算是吧。”冯书雅答。
“那好,小冯,咱车间的材料都在你那儿,你陪他弄,我可没这闲工夫。”
韩伟光像是松了紧箍咒,急匆匆地走远了。
“你代表保卫科来的?”冯书雅问。
“是,落实安全防范月的事。”
冯书雅瞥了马东一眼,说:“跟我来。”
两人走到里面的一间小办公室,不一会儿,冯书雅拿着材料从里面走了出来,递给了马东。
马东打开一看,有三厚本,分别为:《实验三车间安全防范月活动方案》《实验三车间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实验三车间绝密材料领取、运送、称重、实验、保存的安全防范流程》。都是手写牛皮封面,做得工工整整,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不瞒你说,我每年都会把这些材料提前做好。”冯书雅说。
“是吗?”马东有点儿女吃惊,惊讶于她做事的缜密和细致。
“在你之前,从没有一个保卫科的人,向我要过这个材料。”
“哦,难怪你会对咱们保卫科有意见。”马东恍然大悟。
“如果咱们车间论安全生产,漏洞不是完全没有。”冯书雅说。
“是吗?比如说呢?”
“我只负责把材料给你,到底有没有漏洞,有多少漏洞,得你们保卫科的人自己去找,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冯书雅说。
“想问你个问题。”
“说。”
“如果你是个小偷,让你来三车间偷最贵重的东西,你会偷什么?”马东问。
“不知道。我不了解小偷心理。”
“你就设想一下?”
“能偷什么呢,机器都那么大,想带都带不走。除非……”
“什么?”
“不可能的。”
“什么不可能?”
“跟咱们现在的工程有关,是一种特种钢材。要说贵,这个应该最贵。”
显然,冯书雅说的就是Q1。
“那为什么不可能被偷呢?”马东问。
“从平时保存的武警勘察,到车间里运进、运出,除了项目负责人,还有军代表也在场,武警们也是寸步不离,随时有人看守,即便实验的时候,如果需要切割和焊接,也要进行称重核对的。跟你说,你也不懂……”
冯书雅说道“称重”的时候,马东心里忽然咯噔一下,忽然意识到了可能的危险。
“为什么要称重?”马东问。
“因为在切割特种钢的时候,肯定会有钢屑掉在地上。我们三车间的水泥地面是建厂的时候铺的,用了这么多年,上面全是坑凹和裂缝,在清理收集钢屑的时候,难免会掉点儿小钢屑在地上。”
“所以过秤的时候,要重新确定重量。”
“对。”
冯书雅的话无意中提醒了马东。Q1钢材的整个运送流程无懈可击,如果出问题的话,应该是在别的地方。查理鞋子里的,明显是钢渣。而钢渣流失的多少,都是要经过秤的。
马东立刻决定看一看秤。
韩伟光听说此事,一百个不同意。
“你一个保卫科的懂什么?”韩伟光没好气地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咱们车间在接受测试特种钢任务的时候,就校正过了车间所有的计量器!大到衡器,小到探针,所有的计量器都校正了一遍,这是谁都知道的。”
“对不起,保险起见,让我再检测一下。”马东说。
“你还挺无聊的。”韩伟光说。
“不同意的话,我就待在这不走了。”马东一脸坚持。
“韩主任,咱们也没必要跟保卫科关系搞得这么紧张吧?”这个时候,陈娟从对面走了过来。
那是三车间的主任。
她走到马东跟前,说:“你们履行职责,我们理应配合。”
韩伟光这才软了下来,摆摆手对马东说:“得,随便你。”
马东立刻挂了个电话内线,请翁龙跃找技术科的同事到称重区。不一会儿,翁龙跃带着一个技术科的人,提着大砝码箱来到称重区。一伙人围着秤,看这位男技术员如何校正。
该技术员打开砝码箱,先取出了一个五千克的砝码,放在了秤上,然后看秤的指针。
“我这是五千克砝码,现在显示是五千零二克。”他说。
韩伟光摇头说:“不可能。”
他自己凑了过去,发现指针的确停在了五千零二克的位置。
技术员又换了一个两千克的砝码,然后说:“看,又成了一千九百九十九克了。”
这下,韩伟光不吭声了。
技术员仔细看了看指针,说:“误差正负在四克左右,还算是合格的秤。”
“要是称的物品少两克,能称出来吗?”马东问。
“有了误差,显示的重量自然就不准了。有时候称出来是多出两克,成了正好。有的时候能称准。要是稍少的话,再用手压一下秤的载物台,说不定又多称出来几克。”说着,技术员用手按了一下秤的载物台。
只见指针来回摆动了一番,最后停在了两千零一克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