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这么大的东西,怎么几千年了,竟然一个都没有被发现?”赵风有些奇怪。
“这有啥奇怪的。你想想,历史上那么多宝贝,像和氏壁、《兰亭集序》之类的,不是到现在都没有下落吗?”
“那些东西小啊,当时不定失落到什么地方了,或是被人藏到什么偏僻的地方,很难找。”
“秦始皇铸造的铜人够大吧,十二个铜人,每个几十吨,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下落。”张宝儿插了一句。
“我看书上写的,这些铜人不是被董卓毁了吗?”赵风说道。
“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你以为历史书上写的都是事实啊?那是骗一般老百姓的。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周小云开始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
周平王继承王位之后,为了躲避犬戎的侵扰,把都城迁到了东都洛邑,开始了史称“东周”的时代。
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朝代是前后两个时期的,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都城的位置不同。西周的都城镐京、西汉的都城长安是现在的西安,东周的都城洛邑、东汉的都城是现在的洛阳。北宋的都城东京汴梁是现在的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是现在的杭州。
那时,距离周朝建立已经过去了300多年,齐、楚、秦、晋等诸侯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周王室中央的名义开始变得有名无实。
公元前707年,因为郑庄公没有参加朝拜,周桓王联络了陈、蔡、虢、卫几个小国征伐郑国。郑国出兵迎击,周桓王被箭射中了肩膀,惨败而归。
天子差点儿被一个老百姓射死,结果,却不了了之,没有人出头惩罚凶手。你想想,天子是一种什么心情?太丢面子了,太窝囊了!
这件事对周桓王触动极大。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酝酿一个庞大的计划。
从夏朝建立开始,就留传着一个传说:禹王在铸造九鼎的时候,曾受到神仙的帮助。神仙在鼎上施加了法术,得到九鼎的人同时将得到天下。
从九鼎铸造完成到周桓王时代,已经有2000多年了,九鼎一直是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象征。因此,周桓王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他想,只要九鼎不被别人夺去,天下就会一直是姬周的。
但是,以当时周王室的实力来说,用武力保存九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各诸侯大国之所以没把九鼎抢走,只不过是怕其它诸侯插手,自己偷鸡不成蚀把米而已。
周桓王决定把九鼎藏起来,这样,九鼎就会永远属于周王,不会被抢走了。
但是,即使仅仅把九鼎藏起来,也是一个浩大得无法想象的工程,不是几个人秘密行动就可以完成的。如果家里有几根金条,可以趁夜里没人的时候埋到后院里,甚至藏到鸡窝里,或者远一点儿,埋到附近的某个地方。九鼎虽然体积不是很庞大,但实在太重了,当时的车承载能力有限,要想运送九鼎,必然需要特别的车辆,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很难不被发现。
况且,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平时摆放在王宫中,宫中的官员虽然摸不着,但是看得见。一旦少了一个,立即会引起天下震动。所以,在执行藏匿计划之前,必须先准备好替代品。
为了完成藏鼎计划,周王组织了一支秘密部队。这支部队中有许多奇能异士,他们像X战警中的组合差不多,各有所长。有人能够役使鬼神怪兽,有人具有透视能力,可以透过石头、地层看到很深的地方,有人能够呼风唤雨,有人甚至可以移山填海……寻找这些人花了许多年,他们进入这个部队之后,就不再和外界有任何联系。这支队伍的负责人直接由周王指挥。
仅仅选择藏鼎的地点就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在这段时间内,九鼎的替代品也已经完工。这九个地方,分布在古代的九州,也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周王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凭借鼎上的神力保持一州的稳定。
与建墓选址不同,藏鼎的地址不在那些风水绝佳的地方,而是选择在了深山大泽、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免被后人挖到。有的地方平时根本就找不到,只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才会短时出现。
每一次执行藏鼎任务,周王都会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出动军队。而秘密部队带着鼎和常规部队一起行动。等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秘密部队会脱离大部队,单独执行藏鼎任务。
从周桓王开始策划,到周顷王时秘密完成移鼎计划,用了差不多近百年的时间。这段时间,虽然周王室势力越来越弱,但却一直活跃在中原舞台上,是战事的积极参与者。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可以趁机将鼎运出去埋藏。
在几代周王的领导下,秘密部队出动了几十次,终于圆满完成了藏鼎计划。中间许多次是故布疑阵,以免有人根据蛛丝马迹发现其中的秘密。
秘密部队的每一次外出行动,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发射一颗卫星,这大大削弱了东周的国力。藏鼎计划完成之后,东周王室数百年积累的财富也消耗殆尽。因此,从春秋后期直到战国末期,东周的君主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完全沦为了打酱油的角色。
令周王没有想到的是,把鼎移出之后,天下不但没有太平,反而越来越乱,周朝王室越发衰落,各路诸侯开始觊觎王权。
“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周定王即位不久,楚庄王征伐陆浑地方的戎族,军队驻扎在洛邑,楚王派人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周定王派出的特使王孙满用巧妙的辞令应付了他,没有让他接近九鼎。
其实,这个时候周朝首都内的鼎已经是假的了。
后来,在张仪的鼓动下,秦惠王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楚顷襄王、齐王也都曾想将九鼎据为己有。周赧王周旋于各诸侯国之间,使其相互制约,幸而保得假九鼎不失。
东周的最后一位君主是周赧王,公元前256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采纳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赧王到梁城不久就死了。他去世之前,把九鼎的秘密告诉了自己一个年幼的孙子。
姬周后人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保存九鼎的秘密,让这个秘密永远成为他们一家人的希望,能够恢复姬周天下的希望。两千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重建周王朝。
秦朝刚刚土崩瓦解的时候,他们觉得机会来了,因此,他们买通项羽身边的人,劝说项羽不要当皇帝,而是依旧分封。
项羽缺乏长远的眼光,没有统一天下做皇帝的政治觉悟。《史记?项羽本纪》中,讲到项羽少年时的一段故事:
秦始皇灭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建立了统一强大的秦朝。他为了宣扬威德,进一步巩固统治,经常出巡全国各地。有一次,秦始皇南巡会稽,当他的车马仪仗浩浩荡荡经过南江时,大路两旁伫立着无数观看的百姓,少年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中。这时,项羽忽然说了这么一句:“我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可是,推翻秦朝之后,项羽本应顺理成章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可是,为什么他却放着现成的龙椅不坐,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呢?
是周朝后人买通了项羽的亲信,告诉他秦朝因为实行皇帝制度,结果二世而亡,周朝广封诸侯王,国祚绵长,所以,还是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更好。
项羽虽然力能拔山举鼎,但智力却一般,耳朵软,说多了他就信了。
当时,项羽分封的各路诸侯都是久经战阵的人中豪杰:章邯、彭越、韩信……这些人按现在的话来说,都是有实力的大军阀,让他们割据一方,时间长了肯定会天下大乱。而这种结果,也正是姬周后人希望看到的。
可惜,当时不仅有项羽,还有刘邦。
随后的数百年间,姬周后人仍然希望能够进入政府高层,甚至借助外族势力来达到自己复国的目的。但要想得到天下,谈何容易。越是到了后来,他们的希望越渺茫。
争夺天下是强者的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姬周后人已经慢慢被人淡忘,他们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开始了默默无闻的常人生活。
听完了这个故事,赵风问道:“那你们家岂不是很痛恨秦始皇?”
“我不知道我的祖先是怎么想的,我对他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仇恨。藏鼎的时候,秦始皇的爷爷还没出生呢。况且,即使没有秦始皇,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别人逼迫我们家先人也是迟早的事儿。中国后来的历史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弱肉强食。秦始皇还算是好的,如果放到五百年之后,我们家不可能有人幸存。”
“鼎都藏到什么地方了?”
“这个秘密,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不是我不信任你们,而是这个秘密实在太重要了,关系着不知多少人甚至地球的命运。本来,我是不可能说出我的身世的。但现在情况紧急,已经刻不容缓了。即使我不去找,他们也会再来抓我,逼我去的。只有把秘密彻底破解,才能摆脱这个天大的麻烦。”
“你为什么不告诉政府?”
“我为什么要告诉政府?”
“这是国宝啊,应该归政府所有。另外,剩下的事情可以由政府来处理。”张宝儿说道。
“这是我们家祖传的东西,怎么会归政府所有呢?”周小云理直气壮地说道。
“这就不对了,如果按你这种逻辑,商朝纣王的后代比你更应该拥有九鼎。如果禹王还有后代,那他应该是名正言顺的所有者。”赵风不同意周小云的说法。
“你说的也有道理,”周小云想了想,“不过,从感情上,我还是认为鼎应该是我们家的,别人占有了,我心里不舒服。何况,天下宝物唯有德者居之。拿这把剑来说吧,虽然价值连城,如果在你和我的手里,非但发不了财,还可能害我们连性命都搭上。像九鼎这样的宝物,就应该让它们永远埋在地下。至于政府,等政府的人来处理,世界末日恐怕已经发生了。何况,你认为那些官员会相信我们3个孩子的话?”
“有证据啊,鼎在这里。”
“你以为凭我们的三言两语,就能说服政府部门的官员把这座山挖开?你要知道,开山是需要设施的,设备怎么运进来?先修一段公路?别开国际玩笑了!”
周小云继续说道:“宝儿的父亲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们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相信宝儿,我觉得是上天的意思让我遇到你们的。并且,已经没有时间了,如果再晚几天,秘密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恐怕是无法破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