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其他 > 元朝——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全文阅读 > 第21章 发达的河运和海运

第21章 发达的河运和海运


  元代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心已转移到了气候和地理条件都占有优势的南方。而元大都“去江南极远”,因此在粮食、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都是仰仗于江南。这就要解决南方物产接济北方的运输问题。元代的南北运输主要有河运、海运和水陆兼运三种形式。

  早在元代初年,由于战争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元代统治者就开始考虑南粮北调的问题了。元政府征调的粮食,主要是产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因此他们对于江浙地区粮食的北运极为重视。从元朝初年开始,元政府就持续地实施多项工程,着力恢复和开发连接京杭的水路交通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先后开通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河段,使京杭大运河重新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南粮北调问题,也繁荣了沿大运河一带的经济。除了开通大运河之外,元代也非常重视海运的发展。

  海运在元代使用也是比较早的,但是到后来才开始被重视起来,主要是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弥补河运的不足。至元十九年(1282),元朝政府命海盗出身的罗璧、朱清等监造海船,招募漕丁漕夫,正式开辟海道运输。由于用人得当,所招漕夫多熟悉海上运输,因此海运发展很快。海运的运输量也在逐年增加,逐渐超过了河运,到天历二年(1329),每年的海运量已经达到了352万石。

  漕运是元大都的经济命脉,所以统治者非常重视,先后设置了南北漕运使司、都漕运司以及海运万户府、海道运粮镇抚司、都海运万户府等机构,专门督管漕运问题。

  河运和海运便利了江南地区粮食的北运,解决了北方的粮食问题,也对当时南北物资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到元代后期,随着南方地区农民起义的爆发,作为粮食供应地的江浙地区生产遭到破坏,漕运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减,直至断绝。漕运的断绝也就意味着元朝统治生命线的枯竭,元代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