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远古巫女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三十章

第1卷 第三十章


  有熊人的野心,或者说姬苍的野心巫澄一直都知道。他那样的男人从古到今一直都不缺乏。只不过有时候没条件完成,于是湮灭于历史中。有时运气好,条件充分,便造就了史书上一行行丰功伟绩的“大人物”。

  母系社会,女人执掌下的政权通常带着一种慢火烘烤的温和感,如花族长、嬴族长、姒族长,她们求的是稳。当然也有盐母那样暴脾气的,但若不是为了生存所逼,她也不会轻易挑起纷争。男人执掌的政权则不一样,他们天性好战,进取心和掠夺心超过女人无数倍。

  谁都想过得更好,女人或许还在考虑这个那个,男人已经迫不及待的亮出利爪。

  “说到姬族,我很奇怪。”虽然这样说有挑拨的嫌疑,但巫澄真的很好奇:“为何熊母如此信赖姬苍?别的男人并不似他那般多事。”

  嬴族长和花族长互相看了一眼,还是花族长开口:“熊母不曾生育女儿。”

  呃?

  经过一番解说,巫澄了解到,就如封建时代有的女人只生女儿,生不出儿子,被戏称“瓦窑”。熊母也成了这样一位“倒霉”人士。不过她不是生不出儿子。她是只生儿子,生了七个,直到再也无法怀孕,死活没生出一个女儿。姬苍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嬴族长叹息着说:“本来族长的位置并不是阿母传给阿女。只是姬苍本人十分优秀,做事周到。族里服气他的人特别多,有熊一族的年轻人都听他的话。可以说,若他是个女人,下任族长的位置定跑不了。”

  花族长大约也触动了心事,跟着唏嘘:“这有什么办法呢。”

  唯有巫澄铁石心肠,半分不动容。开玩笑,父系文明留下的历史记载里,有才华有能力却因性别被打压,一生悲剧的女人不要太多。她就是有同情心也不会留给超一八零的铁塔壮汉。

  当然,两位族长也就是口头上感慨一下,说过了也就完了。

  第二天,风西带着烧炭的队伍回来了。每个人都是满脸满手黑漆漆,明晃晃笑挂在脸上,好似一朵朵盛开的大波斯菊。

  嬴族长迫不及待的试用了一下新烧的炭,感觉十分合心。东西到手她也就不再耽搁,中午不到就启程回去了。

  风族人也没闲着,休息了两天,参加秋末交易集会的队伍就整装待发。木炭自己还不够用,就不带了。肉类几乎都做了腊味,没有存余。粮食也一样。最后定下的货物,只有细盐、草鞋、各色藤编箩筐,以及少部分鸡蛋。

  风族还是不够富,粮食和肉都少,只能靠稀罕物换回物资。腊味是肉,不能拿出去换。豆腐、豆浆不易运输,旁人也不一定感兴趣。鸡蛋倒是很有市场,可惜一样难以携带,再说数量也不多。唯一能拿出手的只有细盐。

  这次是花族长带队,云便留了下来。风西没去,絮和勇都跟着走了。前者没有成功怀孕,继续“求种”。后者嘛……除了必要留下的警戒人员,几乎所有的成年男人都不会错过一年两次的交易集会。原因大家都知道。

  队伍离开后,部落一下子安静起来。每天虽然还有人不停外出,但以不像过去那样繁忙。天气寒冷,树叶凋零。外界已经没有什么食物了。

  最后一只猎物宰杀完毕后,除了养鸡的人家还能有一两个鸡蛋吃,风族人的碗里已经断了荤腥。寒冬还没来临,大家舍不得现在就吃后那些腊味。

  过冬的食物全部分配完毕,巫澄自然也就没了每日供奉。她也不打算现在动腊肉,荤食的来源依然有,只是当地人没发现而已。

  “鱼?”风西惊讶的反问,“那东西全身都是刺,没有多少肉,还很难打捞。这个天气,一旦落水很容易生病。”

  巫澄比他还惊讶,居然因为鱼刺就不吃鱼(某人将捕捞难给忘了),太笨了吧!作为一个江南人,她十岁就能独自吃刺最多的刀鱼,味道鲜的掉舌头!这件事巫妈妈每年家庭聚会时都要拿出来说,夸她灵巧。大家也都捧场,顺便抱怨一下刀鱼现在已经卖到了上千块钱一斤,吃不起了。

  “咱们去捕鱼吧,用渔网。这时候鱼正好吃的膘肥肥的。肉多着呢。”

  “渔网?”这又是一个风西不知道的事物。

  没有船,大河下不了。小一点的河却是没关系的。巫澄不会打鱼。但她有笨办法。先织渔网,材料是麻绳。互相交错打结。这是发动大家做的。风族人多,确定河里有鱼后,再在下游筑坝将宽阔的河道用石头从两边堵起来。中间留一块地方用网拦住。早上下网,晚上收。晚上下网,清晨收。一天两次。她就不信一条鱼捉不到。

  似乎没一件事开始都不会太成功。第一次收网,麻绳织就的渔网被水泡散了,大鱼使劲钻了出去。不过,这至少说明河里有大鱼不是?加固了渔网,再次放下去,位置和方向也做了调整,这回就好多了。只是鱼的数量不多,四五条。个头大小也不一。种类巫澄更是不认识。

  不认识也不妨碍吃。杀鱼、放血、片鳞、清理鱼肠。巫澄一边说一边指示风西:“小心点,别把胆弄破了。胆一破鱼的味道就变苦,整个儿不能吃了。”

  做法当然还是炖汤,因为照顾到第一次吃鱼的当地人,巫澄是将鱼肉都炖烂炖散了,才单独倒出汤来,加进豆腐和萝卜叶子烧一锅炖菜。没办法,青菜、白菜、生菜统统没有找到,萝卜叶子就不要浪费了。

  因为有葱、姜调味,鱼汤的味道并不腥,舀出来的鱼肉,巫澄教大家怎么边吃边吐刺。这项本领似乎是天生的,有人很灵巧的就学会了。有人怎么都不行。

  鱼肉分给了那些会吃鱼的人。万一被卡到就使劲咽面饼。鱼汤豆腐倒是人人喜爱。这毕竟也是一道荤菜。大家网鱼的热情高涨。巫澄又赶紧教给她们上岸后一定要喝姜汤驱寒。

  生姜的种植已经摸到了几分头绪。这东西怕冷。这里的气候不似南方,这个季节种在地里显然不行。巫澄将它们都挖了出来,种在之前烧的花盆里。出太阳了拿出去晒,气温一下降就赶紧放回屋。长势倒也喜人。

  风族人见姜族的药材居然被巫女种活了,也跟着有样学样的种。没有花盆就用陶罐,甚至藤编的箩筐箱子也行,将泥土装进去,植物分株栽种,除了生姜还有葱和蒜,几乎每家都是绿意盎然。

  最后一茬萝卜收上来后,巫澄将萝卜和叶子分别洗净、切块,用盐腌渍后放进陶罐加黄泥密封好。她想试着能不能做出酸菜泡菜什么的。

  花族长带着队伍归来,惊讶的发现部落又有了许多新变化。

  室内栽种的蔬菜且不说,鱼汤就是一个新惊喜。可惜冬天已经来临,捕鱼没开始多久就停止了。等到明年春天,又是一个肉食的进项。

  寒冬真的来临了。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北风呼啸。似乎一夜之间,地上就结了厚厚的霜冻。巫澄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冷到骨头里。她将所有的衣服都穿上身都不够暖和。火塘日夜不息,她还另外用两个陶盆也放了炭烧。白天还好,到了夜晚,冰冷的石床铺再多的兽皮都没有用,冷气依旧嗖嗖的从床底往她骨头里钻。几乎是睡一会儿就要被冻醒。而这,还不是最冷的天气。

  第一场雪下的时候,巫澄感冒了。一定是着凉,但她无计可施。大量消耗的木炭已经让花族长惊的眼珠子差点掉出来,就这样巫女居然还生病了?天!她的身体到底有多柔弱!

  姜汤灌下去也没有用,感冒很快变成了发烧。低烧变成了高烧。巫澄这会儿不觉的冷了,她已经烧到了知觉模糊,喉咙疼的似乎有庞大的硬块从上往下塞,呼出的每一分气息都是滚热的。

  “巫女!巫女!你醒醒!”花族长绝望坐在床边,一声又一声的呼唤。巫女现在的样子,和那些发热病死的人太像了,天神啊!怎么会这样!巫女她,难道也会死吗!

  云、絮、霞、勇、西,以及所有熟悉不熟悉的人都围在屋子里,惊恐、不安、害怕、疑惑,种种情绪充满了不大的房间。

  “阿母,巫女怎么了?”一个胆怯的声音。

  没有人能回答。

  是供奉的不好?还是巫女太过年幼,熬不了冬天?无论哪个答案,都是无法承受的灾难。

  “澄!巫澄!巫澄!你醒来!”风西忽然想起了什么,用普通话在她耳边呼喊。

  巫澄恍惚听见有人叫她,努力睁开眼,入目的是一双通红的丹凤眼。

  “西,我要死了。”她轻声说。

  普通话的发音只有一个人能听懂,花族长还在疑惑,风西已经疯狂的摇头:“不会的!你不会的!”

  “会的。”巫澄的声音缓慢而坚定,“人都会死。我是人,不是神。”

  “不……”风西扑通一声跪在了她床前,绝望的呼唤:“你是天神身边的人,你不会死……”

  芯轻轻拽了拽花族长衣角,小声问:“阿母,西在说什么,为什么我听不懂?”

  花族长低声回答:“是神灵的语言,西和巫女学的,全族只有他会。”

  “我会的。”巫澄说话已经非常艰难,她可以感觉到生命在从体内慢慢流逝,“风西,不要难过,我要回家了……身体回不去……灵魂也会回去……”

  汹涌的泪水从风西漂亮的丹凤眼滑落:“为什么,为什么要走。巫澄,我们这里不好吗。”

  巫澄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是微笑的意思:“不好,很不好……太冷了……冬天太冷了。”她长长的叹息一声,轻轻闭上了眼睛。再见了,远古时代,希望灵魂能够回到故乡。

  “不!”风西狠狠擦一把脸,猛然回头,看向屋内所有人,语气森然,一字一句:“巫女需要吃草药才能好。将所有珍藏的草药都拿出来。巫女说,只要我一个人留下来照顾她。你们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