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情感 > 远古巫女全文阅读 > 第1卷 第四章

第1卷 第四章


  看见小米,巫澄恍然察觉这些远古人的文明比她想的要成熟。

  他们将这种小米叫做“粟”。

  带着粟过来的女人叫絮,西又补充:“阿姊。”

  “阿姊。”巫澄跟着叫了一声。

  絮咯咯的笑,西一脸忍俊不禁,连连冲她摇手。指指自己,再指指絮:“阿姊。”

  絮笑指自己,又指指西:“阿弟。”

  巫澄茫然学舌:“阿弟。”

  “噗噗噗!”絮捂着嘴笑的直不起腰来。西很无奈,推着她出门:“快回去,别添乱了。”

  巫澄掏出瑞士军刀,将洗净的后腿肉一块块削下来,放到大树叶上。

  西的目光顿时被吸引住。惊叹的看着瑞士军刀。

  再一看巫澄削的肉块,又摇头。削的太薄,串不住树枝,没法架着烤。

  树枝?巫澄拒绝使用如此不卫生的工具。坚持肉由她来做,西负责烧火就行。

  石锅里的粟先被架上火塘煮。

  巫澄将后腿上的肉全部削下来,留一根光光的骨头。

  “有盐吗?”她做了个洒盐的动作,“盐?”

  西怔忪,摇头,表示不明白。

  巫澄想了想,翻出一包原味薯片,拆开,递给他一片:“喏,就是上面这一层咸咸的东西。”

  西小心的掰了一点放进嘴里。结果惊的差点跳起来,呼啦一下就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他飞快的跑了回来,身后跟着头领女人。头领女人激动的哇啦哇啦说了一大堆话。从怀里取出一个小陶瓶,倒出一些灰白色的碎末。指指碎末,伸出小拇指。再指指薯片上的盐粒,伸出大拇指。

  巫澄眼都要瞪傻了。难道,这玩意儿就是他们的盐?

  难怪烤肉淡的连咸味都没有。这也叫盐?

  食盐,氯化钠。应该是白色晶状体才对。

  这简直是最不幸的消息。

  巫澄觉得,她可能真活不下去了。

  没有纸擦屁屁算什么,最大的问题在这儿呢!盐,盐。

  没有盐,就是有粮食,人也要得病。别说什么喝动物生血,知道那里头有多少寄生虫吗?

  垃圾食品薯片变成了宝贝。

  *************

  晚饭巫澄吃的食不知味。

  西却极为高兴。女娃大人做的饭食太好吃了。

  粟粥煮好后,全部舀进碗里。石锅架在火上不动。就着烧热的锅底,将肉片放进去翻烤。洒上揉碎的薯片当佐料,再抹一层浆果泥。味道算不上好。但至少能进嘴。

  骨头用树叶包了起来,留着明天熬汤。西以为她喜欢这个,出去跑了一圈,又拿了好几根生骨头回来。巫澄也就顺势收下。

  收拾火塘是个技术活,火苗要熄掉,火种却得保留在灰烬里。西替她弄妥当才离开。

  室内一下子变得安静冷清。巫澄孤零零的坐在石床上,巨大的黑暗笼罩了全部世界。远古地皮不值钱,每一座房子都间隔的很远。除了火星跳跃的“噼啪”声,没有一点儿声音。

  低头,看不见自己的身体。伸手,不见五指。

  以前看那些远古文、兽人文。巫澄一直不明白穿越主角为什么能和当地人恋爱结婚。这么大的差异,能有什么共同语言?能有什么交流?一块儿做饭、打猎、采果子、收拾房间?然后呢?然后就是不停的做男女间那点儿事,生小孩,生好多小孩。

  之后故事就结束了,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巫澄无法理解。如果这样都算快乐幸福,人类也不必从乡村走向城市了。哪怕最落后的山村,生活水平也要比远古人高吧。

  当然,某些男性能力是比不上的。可这种事又不是生活的全部。

  但是现在。在这样一种无边的黑暗和孤寂中,巫澄忽然就理解了那些穿越主角的做法。

  西出门的那一刻,似乎连着生气和活力都被带走了。

  无人作伴才是最可怕的。

  **************

  第二天,巫澄醒的很早,推开树枝门,天光还没有完全褪去暗影,外面已经有很多人在走动。

  絮抱着一大捆柴从门前路过,看见她,欠身弯了弯腰,匆匆忙忙而去。

  没多时,西就轻快的跑了过来,怀里抱着陶罐,进屋吹拨火塘,架石锅。看那意思是打算做早饭。

  巫澄拉住他,口里说“水”,手上做洗脸的动作。

  西以为她要喝水,拿了一罐清水过来打算烧,巫澄拦住,倒了一陶碗,拿出牙刷,小心的挤一点点牙膏,咕噜咕噜开始刷牙。

  五根指头当梳子扒了扒头发重新扎好。用毛巾沾了水洗脸,又挤出黄豆大的一点点润肤乳抹了抹。

  西在一旁看的目不转睛。

  早饭是粟米粥和昨晚剩下的浆果,絮特意还送了肉过来,看着像是昨天省下的。巫澄不习惯大清早吃肉,没有收。

  天空完全褪去暮色,部落里的人拎着各式工具出发,开始一天的劳作。

  巫澄取出那一大包生骨头,对着西比划,她要用水煮它们。

  西连忙摇手,告诉她这个不能吃。巫澄没理会,坚持要他烧了一锅开水,先将骨头放进去烫了一遍。用过的水倒掉。骨头放进最大的一个陶罐里,加满清水。

  最后一道程序出了问题。装满了水和骨头的陶罐太高太重,火塘上根本架不住。

  火塘的缺点显现了出来。巫澄想到了农村用的土灶,这东西人类用了几千年,其实用性不言而喻。

  土灶怎么搭建巫澄自然不懂。但基本道理想一想就可以明白。无非是用砖砌出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空间,底下开一个烧火口。上面封住,留一个缺口放锅。

  至于各项技术性问题,高度多少?深度多少?烧火口开多大?架锅的缺口怎么留?怎样搭建才结实牢固不倒塌?这些只能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提高了。

  这里没有砖,但是有土坯。巫澄没法用语言说清楚,只好用水和烂泥,垒一个歪歪倒倒的雏形,捏个泥锅架上去。拿干草往下面的烧火口送,嘴里模仿“呼呼”的烧火声。

  西皱着眉看了很久。久到巫澄手都舞酸了,他才缓缓点头。

  最后的成果是这样的。

  西在地上挖了个坑,底大口小。大陶罐刚好架在口上。然后顺着口端外围斜挖出一个人工缓坡地,坡地距离陶罐不远的地方挖开一个洞。和土坑相连。木柴就从这洞里送入土坑。

  火燃烧起来,因为是在地上挖的坑,大陶罐蹲的非常稳。唯一的缺点是斜坡口比地平面低,人得爬在坡地上烧火。优点是不需要垒灶台那么麻烦,用时短,没到中午,陶罐里的骨头汤就炖上了。

  巫澄为古人的智慧惊叹。

  炖汤要调节火候,一开始用大火,水滚后小火慢慢熬。没有有孔的锅盖,西找来一个损坏的陶盆扣在上面。

  接下来就是等,熬汤靠的就是时间。

  巫澄将环保编制袋拿了出来。

  箩筐用什么材料?她记得可以用篾条,藤条好像也行,还有柳条。可这些材料都不知道上哪儿去找。只能等以后跟女人们出去时再说。

  最后巫澄决定先用干草编一个小模型再说。相信以西的智慧,一定能举一反三。

  下午的时光便在她拿着干草捣鼓,继续和西学说话中过去了。

  骨头汤开始飘出香味。

  孩童们从各个角落神奇的出现,他们使劲嗅着味道,眼巴巴的围在土灶边怎么也不肯走。

  西隔一段时间就去调整一下木柴,保证火候。他一脸严肃,好似在干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严厉的制止孩子们靠近,三番五次赶走了几个流着口水想去摸陶罐的小孩。

  黄昏的时候,整个广场都飘散着浓郁的骨头汤味。女人们还没走进部落大门就闻到了这股奇特的香味。

  对于风族部落来说。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

  头领女人率先跑过来,激动的哇啦哇啦的说了一大堆话。

  西简短的回答几句。

  头领女人更激动了,举着双手向天呼喊。跪在地上又要朝巫澄磕头。

  巫澄吓得赶紧拉住。

  女人们围过来,对着锅口飘出的白烟使劲吸鼻子。每个人笑的都像过节一样。

  巫澄让西将盖子打开,用两根干净的木棍夹出里面的骨头,铺在大树叶上,示意他用石头砸。

  砸碎的骨头被再次扔进陶罐熬煮,这一次,骨油被熬了出来,厚厚一层浮在汤上。

  等到男人们回来的时候,骨头汤的浓香已经刺激了每一个人的味蕾。先回来的女人一会儿指他们手里的猎物,一会儿又指飘香的大陶罐,噼里啪啦不停的说话。

  今天的供奉更加丰盛。可能是从西那里得知她更喜欢吃粟。石台上除了最大的整只猎物、小山一样的浆果,还有满满两罐粟米。一罐白色,一罐黄色。

  西说,那罐黄色的叫“黍”。

  巫澄还是只收一条后腿。其余的再次分给众人。

  骨头汤也被她分给了大家。没有葱姜没有盐,这种腥气的汤她喝不下去。本就是为了告诉他们骨头也可以吃才煮的。

  吃法巫澄教给了絮。用骨头汤代替清水煮粟米。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胜在营养价值高。

  不过从絮笑的满脸开花的表情来看,显然她觉得这锅汤味道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