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书屋 > 历史 > 元笛全文阅读 > 第1章 引言

第1章 引言


自古邪妖稀有德,

作恶却称布恩泽。

魑魅退下魉登场,

祸乱百姓如一辙。

征夫望断归乡路,

父老垂泪叹兵戈。

只盼天公降显圣,

重使日月照山河。

话说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削去诸功将职位之后,人心所向,地位巩固,政令畅通,各地割据势力都望风归顺,国内出现了少有的稳定局面。自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连边远的蛮夷之国,也纷纷派使臣朝拜纳贡,形势十分喜人。

然而,好日子过了没几年,乾德三年夏天却出现了史上少有的旱灾,致使全国大部分路州的江河断流,人畜饮水困难,庄稼被烈日烤焦。为此,各地官员整日领民众拜神求雨,请高僧大德颂经拜忏。但是,所有措施都未显效,灾情仍在扩大,闹得朝廷上下以及民间人心慌慌。把赵匡胤也愁得茶饭不思,整日唉声叹气。

这日早朝,君臣们正在紫宸殿商议救灾之事,忽然有个执事太监慌慌张张跑进来,说宣德门外来了名道士,声称能拘云布雨,务求面见圣上。听这话,赵匡胤大喜,立刻宣他觐见。

不久,有一跛足道人被领到殿上。只见此人生得面目丑陋,蓬头垢面,且满口的黄牙,那脸上手上的油渍少说也有铜板厚;头戴破旧道冠,身穿肮脏的道袍,肩上挎个包袱,满身气味儿十分难闻。你休看他样貌怪异,在殿上却立而不跪,只是冲上微微点了点头儿。见此情景,太监和大臣们都吓得大惊失色。有人想呵斥他几句,但见皇上没吭声,也就没言语。此时,赵匡胤不觉一皱眉,但到底还是抑制住了满心的不悦,堆出笑脸来拱手道:“这位道长!朕这里有礼了!请问,您道号怎称?仙乡何处?再有,您求见寡人有何事啊?”那道士往上撩了一眼,微微一笑道:“无上天尊!贫道称号已忘,乃无家无所的云游之人……今日初至汴梁,就听说不少地方正闹旱灾,百姓正在遭难……因此,想借陛下宫中一隅,求雨禳灾!”赵匡胤上下打量了他几眼,道:“天下遇此大难,各地官员、朝中大臣们正束手无策,朕也每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正愁此事,道长有何妙法,但施无妨,宫中会为您提供方便……不知,您是要筑坛啊?还是想怎样?且说无妨!”

跛足道士从肩上解下包袱,道:“贫道一不筑坛,二不施法,只暂借陛下殿角,吹奏一曲,天下即可普降甘霖,解目前之困!”人们正疑惑间,道士已把包袱打开,从里面取出一物。定睛看,却是一只玉笛,与普通笛子一般大小,只是那笛身洁白晶莹,闪着耀眼的光晕,一看便知非等闲之物。此时,赵匡胤也看得两眼发呆,就在他不置可否之际,那道人已凝神吹奏起来。只听那曲调极其优美动人,使大家的思绪一下便升腾起来,随着笛声,飞出了宫殿,飞出了城阙,飞到不知是哪儿的地方去了……

正是:

美曲哪堪凡夫闻,

一触仙音便失魂。

不是吹者留情义,

必进阴曹难做人。

奏鸣我曲为除厄,

力催雨司出天门。

它日若得五谷丰,

天南地北祭恩神。

道士这一曲,直吹得人们十魂之中游走了七魂,剩下那三魂也跑到爪哇国去了。就在大家发呆发愣之际,忽听殿外狂风大作,远处雷声滚滚,不久便下起了大雨,如瓢泼的一般。这下,君臣众人都乐坏了,纷纷跑到殿外观看、狂欢。及至兴奋过后,回到殿内,却早不见了道士,只留下那玉笛摆在案上。至此,赵匡胤方知怠慢了上宾,忙派人四处去找,可偌大的京城,找个人哪儿那么容易,直寻了三日也无结果,后来见实在找不到,也只好作罢。但是,几天过后各地的奏报陆续进京,纷纷述说普降了大雨,江河开始溢水,大有入汛之势,目前旱情已过,百姓们正在抢墒补种,生产都有序展开。至此,赵匡胤龙心大悦,更把那玉笛视为神物,供奉在观稼殿内,每逢初一、十五都派专人上香,恭敬得不得了。

此事过去半年有余,一日太祖夜里偶然得梦,梦见那道士一瘸一点地破门而来,站在他床头道:“陛下,复识我否?”赵匡胤大惊,忙下床施礼道:“道长,您让朕好找!上次来,多有慢怠,本欲补过,可道长早已不知所踪,真是想煞朕也!今日,您既然来了,就务请多住几日,并收下赏赐……如果愿意,朕愿为您择地建观,一切日常所需,均由国家供应……”跛足道人微微一笑道:“多谢陛下了,吾常年浪迹天涯、散漫惯了,哪里受得了驻守一地的约束,那金银钱财更是与我无缘,一个修行之人,要那些做什么?毫无用处……”说到这儿,他把话题一转问,“陛下,上次那玉笛,你也见识了,只要一吹,就能使天下风调雨顺,如此神奇之物,你可知它的主人是谁?”赵匡胤一愣,道:“那不是道长的宝物吗?还能是谁的?”

道士摇头道:“非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告诉你,那笛子的主人,乃是昆仑山瑶池的王母至尊,我乃其信使耳!”说到这儿,他一摇身,即刻变成了位妙龄少女。只见她衣衫绚丽,风姿绰约,脸上挂满了笑。见此,赵匡胤不禁大惊失色,连忙跪倒向西叩头,道:“多谢王母至尊!多谢信使仙子!我何德何能,得此厚爱,实是有愧!今后,必勤勉政务,亲爱子民,不负上天之重托重负……”信使道:“此言,倒说的全是真心话,若无这点儿胸怀,谅我主也不会如此帮你,实话跟你讲……此玉笛也,乃往昔王母至尊授予禹王的那只……想当年,禹治水艰辛,曾三过家门而不入,此仁人之心,感天应地,故主上以笛赐之,许其每遇灾难,吹之则逢凶化吉,百用百灵……后凡遇圣君明主,既遣使赠之,以助代天宣化,和善百邦,协调阴阳,使物各归其类,各循其道……今者也,既主上赐宝,必视汝贤良,望好自为之,不负我主期许……及至后世子孙,当善加劝勉,使其勿堕恶途……否则,此宝一旦收回,那时国破家亡,身遭凌辱,将受无穷之患也,汝当牢记!”赵匡胤吓得浑身打颤,道:“谨遵仙使的教诲,我必兢兢业业在宥天下,亦训导子孙敬业守成,远离邪恶之门……”信使道:“以后,只要记得这些就好……此次见汝,也无别的事,就是奉告笛之原委,望好自珍重!”说到这儿,她往旁一指道,“呦!你看,那是谁来了?”赵匡胤扭头,见一只斑斓猛虎正张牙舞爪扑过来,吓得他惊叫了一声……

正是:

乾坤阴阳总易变,

社稷长青是梦幻。

后世谁念先祖忧,

肉林酒海史常见。

朝恋美人不览政,

暮看烟花忘归殿。

日日欢歌时时醉,

忠臣义士枉嗟怨。

只待一声惊雷动,

万劫不复眼前现。

载舟覆舟天注定,

空留后世声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