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父沉默了下,道:“在报纸上说琉球对妇女歧视是怎么回事?”
“什么?我们怎么可能妇女歧视?”林杨文没反应过来,要说全世界最爽的妇女就当属华国的妇女了,这样还说是妇女歧视?
“就是规定妇女要缴纳35%到65%的个人所得税的事情。”林父见林杨文不明情况就说出来。
林杨文一听,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呢,就道:“爸,你这是误会了。我哥这也是学习德国的政策,因为现在我们国家缺乏完善的幼儿学前教育,所以,为了让已婚妇女回家照顾孩子所以就参照德国的方式,将夫妻双方中,工资低的那个强制性征收35%到65%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女方挣得多,男方一样也会有如此高的税,不存在歧视妇女。”
“但是在实际中,男人的工资大多数都是高于女方的。”林父道。
“是的,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吧,男人能干的事情很多,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为了让妻子回家,琉球还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如果夫妻双方没有一个在家照看小孩,那么就会启动国家保护未成年人权力,强制性剖夺父母的抚养权。当然,一般也没有那个家庭敢这么做的。
“另外,为了保障妇女的权益,我们又参照日本的法律。丈夫的工资要分为三份,一份支付家用,一份给太太做“工资”,一份给子女做教育费,剩下的才归他自己使用;丈夫要离婚,要承担(有条件的要一次性支付)配偶平均寿命的“赡养费”;往往法官会将孩子的抚养权交太太,所以丈夫还的付孩子的赡养费。
“而且社保局会根据每年全社会平均工资的10%为每一个成年人缴纳社保账户里,这笔钱太太也有,因为丈夫在工作的时候,还可以自己缴纳社保,同时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相同数目的钱到员工的社保账户,且数目不得低于工资的8%,无上限。这样丈夫在退休后的退休金会高于太太,所以法律也规定了一旦退休后,丈夫领取的退休金一半归太太。
“现在琉球基本上还没有离婚的事情,但是参考日本的情况来看的话,一般一个日本男人是不敢离婚的,一旦离婚,那么往往丈夫得净身出户。因为丈夫的银行账户属于夫妻双方共有,所以丈夫在外面花钱,太太也会知道的一清二楚。其实这样反而让丈夫很难在外面花天酒地,找****之类的情况发生。”
林父点头,这样是没错的,自己早年也去过日本,在日本很多家庭实际上已经没有了感情基础,甚至是无性婚姻,但是还是那么维持着,根本上来说就是没有任何男人承受得了那么恐怖的惩罚。
要知道在后世的华国,因为拜金主义的盛行,很多女方要求男方必须要有房子,过去因为我们没有一套完善的婚前财产登记制度,所以,一旦离婚,男方就得疯掉,所以在新的婚姻法里,房子之类的财产,属于男方购买的,那么离婚后得不到一分钱。那段时间,无数家庭跑去给自己的房产证加名,就是太太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
很快就传出税务总局要对加名权收税,现在的房价哪怕是百分之一都是好几万,瞬间引爆所有人的神经,在网上大加责骂,很快税务总局立马出来辟谣,不会收税的。当局之不要脸可见一斑。
实际上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完成对妇女权益的保护是很困难的,因为总体来说是男权社会,对于妇女的歧视是必然存在的。另一方面,华国对于世界法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协议离婚,,因为保护了夫妻双方的隐私以及能够以较低的法律费用来完成离婚,所以深受大家喜爱,后来很多丈夫就是利用太太不懂法律的方式进行协议离婚,严重损害了妇女的权利。
当然那都是后话了。现在林杨就想着将华国的女人****成日本那样贤妻良母型,温柔甜蜜,轻声细语,坐着时手放在何处,眼睛向何处看,听别人说话时应如何,自己说话应如何等等,都十分得体。作为人妻举案齐眉,照顾家人体贴入微。
1924年5月,中国大诗人徐志摩陪同泰戈尔访日,他创作了长诗《沙扬挪拉》这样赞美日本女人。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其实林杨内心的要求也不高,没有日本那么夸张,至少也不要向后世华国那么厉害。当年《我的野蛮女友》风行的时候,华国的女人们更是将温柔这个词彻底踩在脚下。
女人和金钱一样都是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肯定会跟随权力与金钱转动,呈现一种马太效应,当然这是不能完全怪女人的。林杨制定这个政策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维护女人的权益,而是让普通男人们有一定的竞争力,而不是在干爹们的权势下彻底溃败。
男人的责任远比女人要大得多,尤其是这个属于红警的时代里,战争才是主题,和平的恋爱那是一种奢望。维持一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就成了林杨最重要的社会政策,而不是像后世一样,在改革开放那一瞬间,全国的离婚率飙升,无数家庭破碎。
家自然就得牵扯到一个房子的问题。
后世华国在经历了财政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得到大头,而地方,尤其是省一级得到极少,自然就开始了另辟财路的过程,其中就有为后世诟病的土地财政问题。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有了大笔的资金,当然这笔资金的利用效率极低,往往都是用来修路修这修那的基础建设工程,然后吸引更多的人,以及更多的土地升值,再卖地。
整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获得巨额收入,而房地产商获得巨额利润,被征地或者动迁的城市原居民和农民获得更大的房子以及巨额的补偿费,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三赢。貌似不错的结果其实是饮鸩止渴似的全民资产泡沫狂欢,寅吃卯粮一样的在断送我们自己的未来。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受伤当然就是外地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整个社会陷入贫富两极分化,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躁动。
其中最大的危险就在于民粹主义的泛起。2012年日本进行******国有化过程,招致整个华国的强烈抵制,两国政府关系降到历史冰点。
这有意思吗?明眼人都知道这事根本就没有必要闹的这么凶,其实最根本的原因都在于两国经济低迷,贫富差距扩大化,所引起的两国国内民粹主义泛起。这和香港的港独出现真的是异曲同工之妙,而香港也是和华国一样,都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不公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化。(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香港房价涨得最早,但也不是什么太悠久的事情。香港房价崛起,源于严格的土地管制,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列明英方于过渡期内(1984年-1997年)每年只可卖出50公顷土地,初衷是中国担忧英国超售土地,使得未来香港无地可卖。这一政策客观上限制了土地供给,成为香港房价长期上升的基础,也让港府成为既得利益者。2003年前后,香港楼市惨淡,传统的“常规卖地”令土地供过于求,出现“流拍”,为此政府从2004年开始竟采用“勾地”机制来维持地价。
香港是弹丸之地,总面积仅1100平方公里,略高于上海的1/6,略低于北京的1/15,但人口却高达700万。人口密度本来就很高,但75%的土地仍属郊野地区,全港已开发的土地面积不足10%,土地浪费得令人难以想象。而这些都可以归结到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以此形成的既得利益群体没有丝毫动力去放开土地供应,平抑房价。
破局“香港化”,斩断政府伸出的干预之手是关键。所以林杨根本就让琉球的土地所有权完全属于琉球农业公司,在开发土地的过程中,琉球农业公司只需要在规划局的规划下做到七通一平(建筑行业术语,它指的是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然后规划局会根据规划将土地未来的用途通过其他方式卖出去,利润由琉球农业公司获得,政府只获得应有的契税、印花税以及土地税。土地会根据使用的方式不同而征收不同的土地使用税。
比如建房子,就征收房产税等等。
土地被卖出,所得者将获得999年的所有权(与德国相同),其实是将后世华国一次收取70年的土地租金在未来一点点的收回来。这样政府不会一下获得巨额收入就开始想入非非,也不会将房地产价格提高到恐怖的程度。
